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摇篮.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自然物质基础。依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造成了全球关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从而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人类社会逐步陷入了发展的困境——生态环境恶化。摆脱发展困境的唯一选择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与实施必须有公共政策作保障,因为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只有加强与完善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向前,作为经济发展附属物的环境问题愈发严峻。人类在不断获得大量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与此同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应运而生。本文认为,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类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国应当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而切实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单士全 《法制与社会》2013,(10):209-2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发展力度也开始向农村倾斜,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必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推进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进程,应当在提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同时,找出造成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从立法的层面上,分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不足并及时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形成一套系统的法律体系,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能够满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环境犯罪构成的几个问题辨析--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娟 《法学论坛》2003,18(4):76-78
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自然界二者并重 ,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评价标准 ,以“代内”和“代际”之间的持续发展为基底 ,规范人类在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中的行为 ,这种新型发展观要求我们应对环境犯罪构成的客体、主观、客观方面予以完善 ,以体现“效率”和“公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悦  李燮  胡波 《法制与社会》2010,(16):184-185
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进一步加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在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申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决定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根本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公认,秦岭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山脉之一,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并称为地球"三姐妹".其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好",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永茂说"这部<条例>看起来只是一个局部的专项地方性法规,但其对于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我省乃至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广阔地区水源涵养和保护气候环境的需要,也是利在当代、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之利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资源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维护人类自身和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淡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我国对于境内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影响着我国和毗邻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边境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江  黄锡生 《法律科学》2011,(3):193-200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预防生态环境退化,还应根据生态环境发生退化的程度对其进行事后恢复。生态环境恢复关系到"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环境权益。与传统环境立法不同,生态环境恢复立法更强调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事后救济。我国现行立法中,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尚有诸多缺失,应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方面的立法,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完善我国低碳经济法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生态环境变化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全球变暖的情形越来越严重,甚至影响到人类生活。我国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保护生态坏境,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陷,借鉴各国低碳经济法制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低碳经济法制的相关思考,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黎慈 《行政与法》2007,(3):31-34
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进行了无限度的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并威胁和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诸多的环境保护方式中,环境行政管理具有基础性地位。目前,我国在环境和生态方面依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因此,有必要探究改善环境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以便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玲 《现代法学》2003,25(2):63-67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 ,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是当前最新的一种发展理念 ,并正在成为我国立法的一项指导原则。然而 ,能否在这一原则之下制定我国专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以及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在现有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中如何定位和构建等 ,是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 ,我国应当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 ,并应将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之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现代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主体,应践行科学发展现,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完善税收法律,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被视为影响地球人类长久生存的三大危险因素,同时也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和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我国人D数量居世界第一位,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这些国情决定着我们必须走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推行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构筑保障其实现的完备而完善的法律体系,而税收法是这一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税收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与完善旨在保障发展战略实现的环…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的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生态文明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同时全球生态环境又面临严峻形势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并将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可持续发展"立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茂初 《河北法学》2007,25(2):19-22
由于我国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问题,亟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起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对可持续发展法律的生态化原则、可持续发展法律中的国家发展目标与政府职责、可持续发展法律对有关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制度保障、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法律和政策、适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行为规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行为规范、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团体的法律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全面系统的和谐,其中包括人与人之间、不同性别的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实现社会平等、有序、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女性犯罪数量迅速增长,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人们思想的进步,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问题成为人们在国际贸易中关注的问题,绿色壁垒已经成为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把它作为限制进出口的手段,绿色壁垒日益成为中国农产品发展的障碍。本文对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世纪之交理性反思传统发展模式,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所做出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是人类在新世纪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目前随着国际社会对这一发展战略逐步达成共识,这定将对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纳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中.可以说我国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拟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制定的依据及实施作  相似文献   

20.
马凤娟 《法制与社会》2011,(12):178-179
地球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对此各国都已经关注。为应对全球变暖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低碳经济也给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而走低碳发展道路,环境法治建设是保障,我们应完善环境法治,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本文从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出发,介绍了目前完善环境法治和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