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嵇康的整个美学思想中,“游”是其核心,它代表了嵇康美学真正的品格和精神。在其诗文中,几乎篇篇有“游”。在嵇康看来,“游”不仅是怡情悦性、游目骋思,更是澄怀观道、游心太玄、以目击道存的赏物方式,在天人合一的宇宙情调中体悟人生境界。一“游”字体现了嵇康的独特人生观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将士的精神与儒家的圣人理念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人格观。他从性善论的立场出发,指出“圣人与我同类”,作为其理想人格观的人性论基础。通过化约道与势的紧张,孟子的理想人格观最终落实为内圣与外王合一、士的精神与儒家圣人理念合一的“圣之时者”。  相似文献   

3.
朱子和谐人格境界的提升是以“和谐”为精神指归和价值取向的,其理想境界是以“天人合一”、“心与理一”为主要特征,当前部分社会成员人格方面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应从建构和谐人格的目标模式、以传统文化熏陶、以文艺作品化育、以道德实践熔铸、以自然美环境涵养等方面进行和谐人格的美育。  相似文献   

4.
亲情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大学生开展亲情教育,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文中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亲情观的特点,并据此探讨如何切实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中庸观及其运用。其字里行间渗透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以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适当处理社会人生的各种关系,致力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本文试从《论语》文本入手,着力展示孔子中庸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在西点校训倡导的核心道德观念中,荣誉观是它的核心和基础,构成军人主导价值观。荣誉至高无上,荣誉就是人格;荣誉是正直和诚实的美德,而不是个人权势地位和荣耀与显赫;荣誉与奖惩直接挂钩,通过“点子制度”和“排名制度”构成了学员荣誉观的“防火墙”和“杀毒软件”。  相似文献   

7.
嵇康继承老庄思想,以“至人”的心态去理解音乐,推崇纯音乐式的“至乐”。其独特的人格造就了他在音乐理论和实践中的不凡贡献,也造就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文如其人"与"潘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是最不具有遮掩性的“欲盖弥彰”的“人格控制”活动,是最自由、最全面地表现创作主体的本质,最充分、最完满地展示其主体性的精神创作活动。文学创作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创作主体的主导性,呈现出“文如其人”的基本情状;同时也体现为创作主体的精神超越性,导致了“潘岳现象”的发生。创作主体的现实人格与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人格有基本的一致性,也有某种程度的区别与距离。“潘岳现象”不是对“文如其人”的否定,而是文学创作的主体精神超越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博大精深的理想人格理论。孔子所设计的“内圣外王”型的入世型人格形象,包含了对“仁、义、礼、智、信”的全面追求,他所提出的“学”、“思”结合的理想人格实现途径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如果从现代的角度去审视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不难发现其在包含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着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法哲学上看,古希腊学者普罗泰格拉斯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世纪神学大师阿奎那主张神性决定人性;近代以来,洛克等经验理性主义者主张自私、贪欲是人的本性,因此每个人追逐自我利益的结果必然导致他人被工具化和商品化,康德从实践理性的角度提出了“人是目的不是手段”的命题,成为近代以来人性尊严的核心机理。在中国,自古就有“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的人性观,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了“四心说”和“富贵不能淫”的人性观;现代儒学者蒋庆主张“礼乐制度中的人性尊严”。故此,西方学者主张的是一种利己的权利论式的人性观或者个人主义人性观,中国儒家学者主张的是一种利他的义务论式的人性观或者团体主义人性观。从法释义学上看,个人主义的人性观极力彰显个人自由,尤其是契约自由,国家主义的人性观过分强调整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二者均容易导致个人被工具化和商品化;人格主义的人性观介于二者之间,当为可取;“人性尊严”与“人格尊严”的区别在于:“人性”是相对于“神性”和“兽性”而言的,“人格”是指特定人的身份、资格和能力,是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化权利。人性尊严是一项上位宪法原则,正如国际人权法条文规定的一样,是各项具体人权的本源和基础。人性尊严原则的功能表现为:确立了国家权力运行的人性基础,标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底线标准,设定了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