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网络诽谤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既有一致性又有新特性,对网络诽谤行为的认定应当谨慎对待。诽谤罪又是刑法上少数几个亲告罪之一,对网络诽谤行为的定性存在着罪与非罪、自诉与公诉的界限问题,并且涉及国家公权力的合理介入。结合网络诽谤行为自身的特点、刑事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以及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价值选择,对待网络诽谤行为的定罪宜宽不宜严,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宜缓不宜急。  相似文献   

2.
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如今已屡见不鲜,纵观我国现行立法,在有关网络诽谤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暴露出理论研究滞后、司法实践尺度混乱、司法解释缺失以及监管秩序不完善等漏洞。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的现象使人束手无策,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及时介入、充分保障网络环境有序发展,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如今已屡见不鲜,纵观我国现行立法,在有关网络诽谤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暴露出理论研究滞后、司法实践尺度混乱、司法解释缺失以及监管秩序不完善等漏洞。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的现象使人束手无策,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及时介入、充分保障网络环境有序发展,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网络诽谤构成诽谤罪应坚守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标准.诽谤罪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非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两高”的司法解释将“散布他人捏造的诽谤信息”解释为诽谤行为有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之嫌,应通过修改刑法增加此种行为方式.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增加“散布于众”之目的要件以限制诽谤罪处罚范围.  相似文献   

5.
网络诽谤行为日趋频繁,相较于传统诽谤行为具有传播快、影响广等鲜明特点。但刑罚介入网络诽谤新领域不能摈弃其谦抑性格,要衡平言论自由与法益保护。从网络诽谤的行为范围、主体范围以及情节严重三方面严格区分网络诽谤行为的罪与非罪界限。  相似文献   

6.
网络诽谤是利用网络平台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相比,网络诽谤具有影响力大、隐匿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数起网络诽谤事件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为打击网络诽谤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诽谤是利用网络平台故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相比,网络诽谤具有影响力大、隐匿性强等特点。近年来,数起网络诽谤事件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为打击网络诽谤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却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8.
两高出台的《解释》针对网络诽谤的入罪标准做了细化规定。本罪认定要坚持主客观统一的原则,不能对《解释》做机械理解。对于自诉案件,公安机关应动用行政处罚权予以处理,而不能无所作为,使被害人的权益得不到保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扒窃案件发案率持续增加,且团伙作案、流窜作案、惯犯作案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扒窃写入刑法,从犯罪形态、停止形态、定罪量刑这三个角度出发对扒窃型盗窃罪进行司法认定研究,以此有效解决扒窃入刑后标准模糊、界限不明等争议。  相似文献   

10.
定罪量刑标准的统一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亦是实现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网络传销犯罪的认定、处罚标准也应该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当前网络传销犯罪在立法方面存在不够完善、对接错位,以现实社会传销为靶子制定的法律标准难以应对网络传销的问题;在司法方面存在司法人员重点关注客观方面而忽视犯罪构成其他方面,忽略违法性认识在定罪中的影响、量刑标准混乱等问题。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传销犯罪数量激增,完善网络传销犯罪认定、处罚标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倡刑法谦抑性、制定司法解释要符合刑法原意、调整传销组织的认定权、加强司法队伍的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民的名誉和人格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应以《刑法》为依据,从犯罪的客观特征分析侮辱罪与诽谤罪的主要差别。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诽谤行为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其不仅涉及到宪法权利的保护,还涉及到刑法法益的保护。为了准确的打击犯罪,平衡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自由保障机能,我们首先应当对诽谤、网络诽谤的概念及其外延进行深入研究阐述,其次应对网络诽谤的罪量标准进行定位和具体认定,从而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网络诽谤罪。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网络途径认知及其网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对网络途径的认知可从他们对网络的态度、对网络影响的认知、网络规范的认知和网络信度的认知四方面分析,青少年的需要、价值观及生活阅历等决定他们对网络社会化途径的认知和选择,从而导致青少年产生特定网络行为,表现为青少年上网的目的、时间与地点、迷恋程度以及对不良信息的阅读。要将网络的消极作用抑制在更小的范围,最佳方法就是教育:对青少年来讲,要加强“善待网络”的教育;对家长来讲,应系统的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对学校来讲,应该加强网络人文教育,培养“善待网络”的一代。此外,还要从整体上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重视媒介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的梦魇--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像滚滚而来的钱江潮一样,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全方位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人们通过网络快捷地获取知识,体味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网络带给人们绚丽多姿生活的同时,网络犯罪犹如洪水猛兽,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难以置信的不良影响。如何防范与对付,将是我们青少年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互联网;青少年;犯罪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犯罪的现象和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 ,网络的发展 ,既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也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我们应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能盲目惊喜于网络给我们社会带来的种种便利 ,过分夸张网络的无所不能 ,认为发展了科学技术就能自动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而忽视它的不稳定性 ;也不能对网络全面否定 ,忽视网络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进而人为地限制网络的正常发展 ,这样更是得不偿失的。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的研究在社会各方面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2002-2012年公开发表在CNKI中中国学术核心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1432篇网络舆情领域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10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网络舆情文献的载文量、作者、月平均被引频次、月平均下载频次进行分析与研究,综合论述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犯罪提供了新的空间.将网络作为犯罪对象,即网络对象犯包含着两类行为,一是网络用益犯,二是网络侵害犯,这两类犯罪行为中有的被刑法典明定罪名,有的尚无直接相应罪名,因此,从理论上对其认定予以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各国宪法对通讯自由的权利性质有不同的规定 ,这反映了各国立宪者制宪思想的不同。通讯自由权利的实现程度和宪政价值直接受到通讯载体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在网络信息时代 ,通讯自由与公民的隐私权、自由表达权、知情权、财产权 ,及国家安全、公共权力和公共利益等密切联系和融合。该权利的性质已不能简单地界定为人身权利或者表达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9.
动态网页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早期的静态网页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网络事务的复杂需求,动态网页技术已经站在了网络技术的最前沿。本文主要从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发展的角度,着重介绍了开发动态网页所用的几种动态网页技术。  相似文献   

20.
网络广告中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广告的数字技术制作和表示、可链接性、无控性、交互性等特点,对广告的法律调整与规范提出了新的问题.由于网络具有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的开放式的互动结构,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用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具体包括政府管理与ISP、ICP自律相结合,法律与业界规章相结合,把网络广告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之中,国际管理与国内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