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源建设要强化三个观念徐湘平新的财税体制实施后,中央与地方分配格局的变化,地方财政一时还难以适应,财源建设出现滑坡甚至“空档”。如何加强财源建设,尽快摆脱财政困境,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浏阳市财政收入继1995年在全省首家突破3亿元大关后,199...  相似文献   

2.
英山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壮大山区综合经济实力,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贫困山区如何加强财源建设?从英山县多年实践看,必须针对山区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发展建设一批支柱财源、后续财源、替代财源。  相似文献   

3.
立足县情抓发展重点拓展财源壮地方实力李启明分税制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给地方财政的收入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为适应这种体制,地方政府既要坚决贯彻分税制的改革方针,维护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利益,更要培植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新财源。根据安远现有财源...  相似文献   

4.
强化财政经济观念狠抓县级财源建设林学敏当前财政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作为县级财政,要实现收支平衡,必须强化财政经济的观念,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狠抓地方财源建设.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一、转变工作思路,强化财政经济观念...  相似文献   

5.
王晓 《今日广西》2010,(11):10-12
如何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德保县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溽题,也是今后财政工催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和中央开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德保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王晓 《当代广西》2010,(18):62-63
搞好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政实力,既是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和中央开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德保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胡祖建 《政策》2003,(8):30-30
如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夯实财源基础,整体推进财源建设,是山区县财政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罗田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突出抓好基础财源,重点抓好骨干财源,积极建设群体财源,在山区县财源建设上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达1.2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2%。从罗田的实践看,推进财源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是要坚持做到六个结合,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构筑地方特色财源框架,形成多元化财源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8.
所谓财源,指的是财政收入的泉源,即各种财政收入的最始出处。什么是梯级财源?我理解:它是对由客观存在的资源(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差别性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性所决定的财源分布状态的形象描述或理论概括。财政收入与财源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梯级财源建设,从实质上讲,就是梯度经济建设。具体地说,就是从客观存在的财源分布的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的要求,开发财源,建设财源,发展财源,从而,使财源茂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抓好农民减负工作的关键在于培植壮大乡村财源邓俊雄杨永健江西樟树市地处赣中腹地,农村人口40万,占全市人口的80%,农村耕地62.7万亩,1990年财政收入达10106万元,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收入跨亿元的县市。近年来,受市场的影响,财政支柱的四特酒销售受...  相似文献   

10.
抓好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唐文学多年来,我旗财政一直是靠吃补贴过日子,财政资金紧张状况困扰着我旗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我旗财政存在的问题,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新增支因素过多,财政开支人员增长速度快于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人均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生产 强化财源建设部陵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赵正风近年来,我县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财政严重困难的局面开始缓解。1994年,全县财政收入3170万元,是1990年的2,5倍,1995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4946万元,比1994年增长57.5...  相似文献   

12.
王轶 《创造》2003,(9):18-19
一、存在问题近年来,罗平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长。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08亿元,地方财政支出达2.34亿元,在全省县级排列位次分别为第16、23、26和第32位。但由于财源结构的特殊性和财税收支政策变化等多种原因,财政困难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障碍,罗平县财政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乏力,财政增收难。1994-199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5%;…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缙云县财政地税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缙云“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得税分享改革、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取消农业税及完善省对县(市)财政体制等政策的同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切实转变工作着力点,努力涵养财源,依法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财税事业协调发展。 2004年,缙云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377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832万元,同口径增长20.1%。财政总支出42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县级财政支也38181万元,增长15.9%。 以扶持二、三产业为着力点,努力涵养财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共财政要求,对工业经济的扶持突出效益优先原则,将扶持重点放在扶优扶强上,扶持导向上突出了企业的税收贡献率,引导企业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提高工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大对第三产业资金投入,安排专项经费,发挥旅游贴息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支持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前沿》1997,(2)
分税制改革实施近三年以来,给地方财源建设带来一股强劲的冲击波。虽然目前的分税制政策在实际操作运作中已暴露出一些矛盾,但从总体上讲,分税制改革的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作为与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配套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新型财税体制,分税制改革及其不断完善是一种必然趋势,将继续给地方经济和财政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尤其对财源建设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分税制条件下如何建设地方财源,壮大地方财政实力,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摆在地方政府和领导以及经济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需研究的战略问题。一、分税制对…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深化财税改革,提高保障能力,财政实力和质量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区域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6.
抓好财源建设、增强财政实力徐孚贵财政实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而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又急切地呼唤着财政资金的支持。近年来,我市在抓财源建设上,实施了“高点起步,强行起飞”的战略,实现了财政经济超常规发展,财政实力有了明显的增长。为加快我市城建...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时期财政工作回顾“九五”时期 ,我省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依法理财水平逐步提高 ,宏观调控职能明显增强 ,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各级财政工作目标 ,为确保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体表现在 :(一 )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期间 ,全省财政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由 1995年的 33.92亿元增长到2 0 0 0年的 6 1.2 9亿元 ,年均递增 12 .5 6 % ;大口径财政收入由 1995年的 6 8.5 7亿元 ,增长到 2 0 0 0年的 10 8.11亿元 ,年均递增9.5 3% ;全省财政支出由 1995…  相似文献   

18.
科学合理地加强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应在挖掘增收潜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上下工夫,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依法科学理财,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在保证重点税源税收稳定增长的同时,挖掘和寻求新的税收增长点,减少税收流失,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积极扶植新兴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和非资源企业的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深化非税收入改革。建立新型稳固的财源体系,为地方财政增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乡镇财源是国家财政体系的基层组织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乡镇财政经济实力,确保乡镇财政收入持续、稳定的增长,笔者结合赣州地区乡镇财源建设的情况,就乡镇财源建设问题作些思考。(一)  相似文献   

20.
如何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夯实财源基础,整体推进财源建设,是山区县财政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罗田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突出抓好基础财源,重点抓好骨干财源,积极建设群体财源,在山区县财源建设上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27亿元,“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2%。 调整农业结构,稳固基础财源。罗田县山场多耕地少,森林覆盖率达到63.94%,林特资源丰富,拥有600多种药用植物。蚕桑、板栗历史悠久,九资河茯苓驰名中外,堑子石甜柿是全国惟一不脱涩即可食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