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绩考核主要指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情况的考核和评价。科学地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干部的基础和前提,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和评价是一根“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和创造政绩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政绩成本意识的缺失及其负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干部的政绩进行考核评价时,如果缺失了政绩成本意识,缺少成本指标,就会使政绩评价的偏差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表现,剖析政绩成本意识缺失的危害之后,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从成本入手看政绩,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科学决策,坚决反对不计成本、片面追求干部个人利益实现的“政绩工程”;建立科学全面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重塑政绩评价的价值标准,体现公共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王楚平 《政策》2004,(6):36-36
政绩评价考核对干部从政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规范追求政绩、创造政绩的行为。建立科学的县乡干部政绩评价考核体系,必须确立正确的政绩评价标准。领导干部要创造政绩,没有政绩  相似文献   

4.
政绩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和政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领导干部的政绩表现,最终都会反映到干部工作中来,作为决定其升降去留的依据。所以,组织部门担当着科学评价和衡量干部政绩,促使、引导、激励和保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职责。如何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落到干部工作的实处,组织部门应在如下四个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间以来,党内和社会上对干部“政绩”的理解和看法不尽一致,流行着一种“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说法,究竟此说是耶、非耶?有必要作一辨析。问题还得从“政绩”说起。纵观历史,重视政绩并考核政绩,通过“考名责实”来监督、评价和使用干部,是历代吏治的通行做法。在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论文选编《尚书》中,就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的记载,意思是每3年对官吏的实绩进行一次考核,经过3次这样的考核,评价其为政的昏暗与清明,决定其进退和升降。宋代思想家、文学家苏辙,也有“考绩进秩,吏之常法”的论述。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许多基层干部向笔者反映了目前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 一是对显性“政绩”考核多,对隐性“政绩”考核少。比如财税任务、计生工作等显性指标是衡量基层干部业绩好坏的“硬杠杠”,而干部人品的好与坏,为民办实事的多与少等往往成为干部看不见的“政绩”,难以在考核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基层干部提拔、调动的周期较短,干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干出更多看得见的“政绩”,一些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往往成了干部从政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组织部门如何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切实保证呢?笔者认为:一、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干部是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对干部的考核公正、公开、公平,并科学准确,就必须科学的衡量政绩,就刻不容缓的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数”、“政绩效益”、“政绩校正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助于解决干部政绩量化考核评价现状的不足。政绩效益理论中区分了“领导效益”和“政绩效益”,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微观和宏观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基本思路。作者还提出以“一条主线、两根辅线、四个维度”来建立全新的评价内容体系和指标体系。“一条主线”是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两根辅线”是考核领导干部是否该做的事做好、不该做的事不做,将该“大”的指标“大”起来、将该“小”的指标“小”下去;“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梁胜利 《当代广西》2004,(18):28-28,32
近期,我在调研中多次听到群众反映:我们是既怕“政绩”,又盼政绩。怕的是个别干部只为自己升官需要不顾百姓需要的“政绩”,盼的是为百姓实实在在办好事的政绩。群众的反映,值得深思。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进展,政绩在干部的升迁去留中日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重政绩、创政绩,成为领导工作的一大热点。但是,由于政绩观的偏差以及虚假政绩等问题的出现,政绩的声誉一度遭受很大损害,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敢谈政绩,甚至连“政绩”二字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人的心目中都成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不时在局部蔓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有少数地方表现“拉垮”,要么决策犹豫、行动迟缓,要么简单粗暴、顾此失彼,受到群众批评。在发展经济、加强社会治理过程中,也有少数地方和部门对发展质量和群众感受的关注不够。究其原因,在于政绩考核评价不准及干部使用不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科学评价干部政绩,促进干部更好担当作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要求,就要正视干部政绩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干部政绩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显绩和潜绩相结合,显潜并重。考核干部政绩时,显绩易发现,潜绩难量化。关键在于既要看“硬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又要看潜在贡献,潜显并重,不可偏废。对一些在任期内搞短期行为,急功近利,甚至不顾实际承受能力,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搞“门面工程”政绩的干部,不能视为政绩突出的干部。而对既考虑近期利益,又考虑长远发展,并为长期发展积蓄后劲,打牢基础的干部,虽近期显绩不如别人突出,但应视为工作扎实,有远见,要充分肯定其成绩。这样才能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政绩,又激发干部从长远发展考虑问题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为党组织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但从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看,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一是“一俊遮百丑”。有些地方在考核干部时,看到干部某一方面的政绩和才能  相似文献   

13.
刘旭涛 《时事报告》2010,(11):35-37
有人说,干部考核是衡量干部德才的“一把尺子”,是督促干部工作的“一条鞭子”,是反映干部政绩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干部考核导向,干部就会向那个方向努力。自十六大以来,中央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各地和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政绩本来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陷入了“政绩误区”,如有的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乱铺摊子,搞“泡沫政绩”;有的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那一套,玩数字游戏、文字游戏;有的投机取巧,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干什么。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全面地评价干部实绩,走出“一俊遮百丑”的误区。评价干部实绩,应当客观、全面。但少数地方和单位在考察干部时,往往由于干部某一方面的政绩和才干比较突出,导致对干部的评价上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有的甚至只看表象而忽视本质。走出这一误区,就要全面、真...  相似文献   

16.
政绩论     
政绩是一道绕不过的坎。“举贤以图治,论功以举贤”,以政绩任官,自古已然。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执政为民,必须有政绩。问题是如何看政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强调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同时,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以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以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就是对干部的政绩要进行综合的、辩证的分析和评价。首先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看待政绩。以科学的发展观看待政绩,就是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校正和确立自己的政绩观,即是说,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既定框架内来运作和建树自…  相似文献   

17.
述职评议中的政绩评价应处理好四个关系□赵世选杨怀卿近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对被任命的干部进行述职评议,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述职评议免不了对干部的政绩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如何正确地考核和评价被评议干部的政绩,笔者认为,除了认真考核被评议干部政绩的真...  相似文献   

18.
政绩刍议     
政绩刍议王建根自从党中央提出“选拔干部要注重实绩”的原则以后,一大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干部;被推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毋庸置疑,“看政绩用干部”是考核选用干部的好办法。但与此同时,少数人为求得所谓的“政绩”,采取的手段不能不使人产生困惑。某乡...  相似文献   

19.
政绩观是一个人对政绩的看法。一名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取得什么样的政绩。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则是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因素。笔者以为,建立政绩评价体系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在基本内容上应包含“六个反映”:一要反映干部创造政绩的价值取向,看创造政绩的动机是什么,是为谁在创造政绩。二要反映领导干部是否出色完成了本职工作,看其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三要反映政绩是否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四要反映班子建设情况,看班子是否团结有力。五要反映执…  相似文献   

20.
注重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考察 ,通过对政绩的考察来了解、评价干部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 ,是干部考察、考核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 ,对干部政绩的考察往往停留在就绩论绩和收集情况的层面 ,缺少进一步的综合、分析。这样 ,通过对政绩的考察来了解、评价干部这一好的做法 ,就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通过考绩来了解、评价干部的初衷 ,也就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笔者认为 ,政绩所具有的特性 ,规定了对政绩的考察在整个干部考察工作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首先 ,政绩具有透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