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放军攻打日本外岛?日本右翼煤体最新中国军事威胁论调自2005年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公布和日美《安保条约》签定以来,日本公开表露出染指台海的企图。为了给自卫队的战略重点和兵力部署西南方向倾斜提供合法化的理由,“中国威胁”、“中国可能进攻日本”等字眼频频出现在日本媒体乃至政府的报告中。前不久,日本著名军事专家芦川淳又在《军事研究》上撰文声称,一旦台海危机爆发,中国将会进攻日本离岛,中日将全面冲突。这种不负责任的右翼言论毫无疑问将对中日关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台海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可能的军事干预一直是美国防务和军事学者高度关注的课题。3月29日,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发表了题为《深入龙潭:中国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意义》报告。作者罗杰·克利夫、马克·伯勒斯等人在报告中宣称,“中国有可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中击败美国”。很显然,通过夸大解放军的威胁,五角大楼急欲为美军加强军备,增强军事介入的能力寻找借口。本刊特综述评论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天下     
《南风窗》2005,(5)
中日酝酿新一轮紧张气氛? 中日关系的不睦气氛,应从去年11月中国核潜“探头”日本领海事件算起。其后,经过12月的李登辉访日,到今年春节日本政府宣布接管钓鱼岛灯塔,一直到最近日美外交、国防高官于华盛顿发表的“2+2”安全磋商联合声明,把和平解决台海问题和鼓励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作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1月11日,日本媒体披露,日本政府正着手研究修改《周边事态法案》,计划将“台湾有事”纳入“日本有事”范围,未来只要包括台湾海峡在内的“周边事态”有事,美军即可使用日本机场港口。此前,日本与美国还举行了夺取岛屿的联合军事演习。以日美同盟为依托,日本继续向国际社会鼓吹“中国威胁”,其防卫厅长官访问英国时鼓动其继续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持审慎态度。种种迹象显示,日美联手干扰台海问题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对日美同盟,中国应该怎么看?本刊特约何家栋先生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5.
台海问题从来都是美国关注的焦点,中国是否会在台海发起军事行动,以完成国家统一的使命更是美国军事观察家,中国问题专家们分析的课题。本文作者毛文杰博士是美国情报研究和分析中心副主任,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在2005年9月15日,中美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召开的“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台海平衡”听证会所做的这份报告中指出:由于直接军事行动的风险过高,中国更可能采用由信息战、心理战、计算机网络攻击、“斩首行动”等超限战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阻止美军的军事干涉。整份报告充满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以及各种捕风捉影的分析。望读者在阅读时有所鉴别。本刊发表此文并非赞同其观点,更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立信任措施”视角下的两岸军事安全关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  相似文献   

7.
描绘“台海战争”的图景,发布各种版本的“台海战争预言”是美国各研究机构和一批所谓“中国问题专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近年来,无论是作为智囊机构的兰德公司,还是美国其他一些政策研究机构、学术研究机构,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台海战争预言”。这些“中国问题专家”们站在美国的立场上,从美国的角度出发,或是以美军的作战理念为蓝本,极尽臆测、编造、诋毁之能事。今年9月,美国詹姆斯基金会又推出了新版本的“台海战争预言”。尤基博士在这篇名为《解放军海军对台作战的想定》的文章中煞有介事地声称,解放军海军将对台湾实施非接触式作战。本刊报道此文绝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对于文中弥漫的“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军事对抗与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有益于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台海永久和平的新型军事安全战略。这种新型军事安全战略的基本特征是:把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既关注如何赢得战争,也关注如何通过战争赢得和平,还关注如何防止已经建立起来的和平转化为新的战争。以此为标准检视台海各方军事安全战略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军事安全战略实现了战略与政略的高度结合,为军事服从政治、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台湾、美国坚持“只经不政”、“和而不解”,使其“和平愿望”难以贯彻到军事安全战略层面,是阻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建立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美国印太战略以制衡与“规制”中国为核心目标,其机制与内涵在拜登政府时期进一步延伸拓展。台湾在特朗普时期即被纳入美国印太战略框架,于拜登任内扮演美国“主要区域伙伴”,在军事防卫、经济科技和区域安全上全面配合美国对华竞争战略。拜登政府采取印太多边结盟和增强威慑介入台海安全事务,着力对冲中国政府“遏制台独”、促进统一战略。美国维持台湾所谓“事实独立”和台海两岸“分离”以服务其印太战略,将继续对台海局势产生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展望》杂志社关于“刊物与军事网站互动推广”的邀请函本刊是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的、国内最大型综合性国际时政军事半月刊,由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汪道涵、黄华、刘精松上将、糜振玉中将等担任顾问,由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审稿。本刊每月1日、15日公开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近年集中报道军事热点新闻和军事科技历史重大题材,在国内外拥有重大影响及良好声誉。本刊包含《尖端科技报道》和《全球热点追踪》两种专版,总计月销量达10万册以上,并定期推出介绍军事网站动态的有关栏目,系网络媒体绝对首选的合作伙伴。为加强与有影响的网络军事媒体的联系、运用优势资源互补和共同发展,为推动传统媒体读者与网络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络,本刊经认真和长期调查研究,特推出“刊物与军事网站互动推广”活动。本刊热诚邀请有实力、有特色的国内军事网站加盟“刊物与军事网站互动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11.
1884年6月,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统治香港的英国当局口头上宣布在战争中“严守中立”,实际利用香港为法国侵略军修理船舰,运输军火,充当法国侵略者进攻中国的军事侵略基地。法国侵略者的进攻和香港英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大声疾呼“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庄严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通电传遍了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纷纷起来抗日。北平各界人民掀起了以支援二十九军抗战为中心的卢沟桥抗日高潮。长辛店  相似文献   

13.
四年多来,布什政府以“一个中国政策、两个前提(台湾不独立、大陆不动武)、三个支柱(一个中国、两岸对话、和平解决)、四个文件(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基本架构,对台海政策做了两次调整。总的来说,这些调整未打破以往美国政府对台海政策的大框架,虽然在布什总统第一任初期出现一些偏差,但第二次调整后的台海政策已回到“双轨偏中间”的位置。由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当代亚洲》杂志第36卷第4期(2006年)刊登了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半殖民地到世界大国?》的文章,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中国的政策未来十年中将迎来一次质变:为了防止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大危机、中国的社会动荡以及美国的严重衰退或中美的军事对抗,跨国公司将从局部控制中国转向通过发动一场全方位的经济进攻全面控制中国:控制银行和金融体系;控制关键的生产资料部门;控制中高端的国内消费市场;增加文化、娱乐、宣传和商业市场的份额。这样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努力将会遭遇失败…  相似文献   

15.
意见与媒体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3月15日文章:《拉丁领军者》南美空军现代化进程在过去10年不太活跃,但之后这一进程出现了新的趋势,将极大改变该地区军事平衡。巴西时断时续的FX战斗机项日本来是为了替换老旧的“幻影”战斗机,但2005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力于分析中国后冷战时期军事安全与外交政策的互动关系。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在国际外交事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国的外交努力往往因为西方大国的阻挠而难以完全奏效。究其原因,常常是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不足所致,而军事实力不足的直接结果就是在军事安全受到挑战时无法以坚决的措施予以回应。中国的军事安全在60年代曾面临巨大挑战。在90年代上半期,随着陆向边境的稳定中国经历了近500年以来军事最安全的几年。然而到了90年代末,随着台海局势的恶化,日本的政治军事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     
中国试射潜射远程导弹日本《读卖新闻》6月17日头版报导,中国在16 日晚间试射了新型的潜艇发射的远程弹道导弹(SLBM)“巨浪-2型”,射程达数千公里。报导说,如果中国开发SLBM成功,其飞弹射程可远及美国全土而也有人认为,这次的实验的目的之一是与箝制美军介入未来台海危机有关。这个导弹是改良原有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东风-31型而成。16日晚试射时是由在青岛附近的核潜艇发射、射程数千公里,最后着弹在中国内陆的沙漠地带。中国在2001年也被确认进行过SLBM的试射。舆沦认为,解放军成功试射改良后的“巨浪-2型”潜射战略导弹,意味中国已完全具备二次核子打击能力,换句话说,解放军将有能力在承受敌军第一击后,顺利再藉由潜艇发动第二波核攻击,如此一来将无形提升中国的国防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中期防》显露军事转型端倪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政府以应对所谓“新型威胁”和“多样化事态”为借口,以抢占未来军事先机和优势为目标,不论是自卫队建设方向还是军备发展上都不断有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以来,台海局势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中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不承认这一点,台湾海峡就不可能真正平静,“台独”绝没有出路。美国中国资本公司战略研究员、美国兰德公司顾问研究员王辉最近在美国《世界周刊》发表了一篇评述台海局势的文章,希望两岸“化危机为转机,化干戈为玉帛,促中华民族在21世纪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我们希望台湾同胞和领导人认清天下大局,遵循历史理性。我们也有信心,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必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智慧,开辟未来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台湾研究》2005,(3):46-51
2月19日,美日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谘商委员会会议,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将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台湾问题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表示“鼓励和平解决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美国台海安全战略考虑的关注。在美国政府看来,台湾一直是其亚太甚至是全球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台海安全与美国的亚太和全球安全战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