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浙江的实际,简要论述了浙江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临的挑战与成功实践。认为人与自然相处不和谐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大障碍,建议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强制度与机制创新,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宣传、发动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深入理解、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不和谐的发展说“不”,使全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民生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落脚点,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可以而且应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共生模式。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民生为着力点,以民生为本,生态与民生不可分割。以丽水和滕头村生态民生实践为典型案例,旨在从理论上加以深入分析,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基本发展方向,并对生态民生建设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6.
精神富有的社会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生态立省"方略,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践行,为建设现代化浙江夯实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建设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生共存"精神,有效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省份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卢子跃 《政策瞭望》2011,(11):13-15
近年来,丽水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按照省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生态浙江的战略部署,围绕"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生态文化日益繁荣、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山区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莹  刘宏鹤 《人民论坛》2013,(11):174-175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伦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而其建成有赖于相适应的民众习俗的支撑.但是,当前我国民众的生活习俗还存在许多与生态文明建设不适应的地方,妨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能改良民众与生态文明建设不适应的习俗,为生态文明建设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加强国土绿化、创建绿色家园,既是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省生态体系还不完备,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而且浙江又是资源小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要把加强国土绿化工作作为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的关键环节,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城乡绿化面貌开展城乡绿化一体…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生态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浙江省合作攻关重大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之一。《中国梦与浙江实践(生态卷)》以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主线,系统阐述了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路、做法和经验。习近平同志"两山"重要思想,诞生于浙江这片肥沃的土地,并指导着美丽浙江、美丽中国的建设,使得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从生态环境建设到绿色浙江建设。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鲜明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是新世纪党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又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且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保护生态相适应的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
绿色浙江和生态省建设不是仅仅追求绿化覆盖率等少数几个指标,而是要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经济更加发达、生态人居更加和谐、生态文化更加  相似文献   

13.
宗合 《今日浙江》2021,(20):52-5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推进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日前,浙江印发《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加强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标杆.浙江的目标是:到2025年,水生态系统更稳定,实现钱塘江松江鲈鱼等5种以上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和土著鱼类资源修复,绘就"百鱼竞游、千里绿岸、万顷碧水、人水和谐"的水美江南.  相似文献   

14.
吴顺江 《今日浙江》2010,(13):26-27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浙江省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  相似文献   

15.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这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五位一体”的体系布局,按照“美在布局、美在生态、美在发展、美在和谐、美在活力”的要求,以多规融合、城乡一体为基础,以改善环境、诗意栖居为目标,以注重质量、加快转型为根本,以改革创新、和谐跨越为动力,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高度融合、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德清城美乡美的全域美丽。  相似文献   

16.
俞东来 《政策瞭望》2010,(11):29-31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拱墅加快建设秀美生态城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拱墅区始终坚持"环境立区"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3,(11):18-19
近年来,浙江以生态省建设为龙头,以环境污染整治为突破口,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要求,构筑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战略目标一脉相承,美丽蓝图正在画就。  相似文献   

18.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3,(18):48-49
国家公园是国际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模式。浙江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积极探索新的政策支持、管理体制,大力把生态服务价值重要、自然景观价值突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建设成为国家公园,使其成为"美丽浙江"建设的重要路径与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国内外建设国家公园的探索实践建立国家公园的理念,最早由乔治·卡特林于1832年提出。1872年美国黄石公园成为全球第一个国家公园。此后,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和利用的  相似文献   

19.
童建中 《政策瞭望》2010,(12):47-49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强调要走生态立省之路,提出了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的战略任务。常山县要结合县情实际。  相似文献   

20.
徐震 《今日浙江》2013,(8):50-51
新世纪以来,我省以生态省建设为龙头,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相继提出了"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等一系列战略目标,这三者一脉相承、互为一体,是我省环境保护实践和认识的重要结晶,昭示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和方向。"绿色浙江"代表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浙江"是生态立省方略的目标归宿,"美丽浙江"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表现。厘清这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