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戴笠之死缘于谋杀 戴笠的死使蒋介石省去了很多麻烦。 戴笠的死实则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当时他在北平正在处理有关肃奸事宜。这时,蒋介石已知悉美国建议和援助戴笠出任海军司令,但蒋介石没有答应在对海军进行改组和撤换海军领导人,戴笠被甩到一边儿。  相似文献   

2.
汪精卫叛国后,浙江黄岩县海门镇的民众制作了汪精卫夫妇的石雕跪像,供人唾骂。该像于2004年11月8日被发现,现已移到戚继光纪念馆内。图为当年日军占领海门镇后,围观大汉奸的跪像。1938年12月18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经过策划,突然从重庆出走,经昆明,抵达越南河内。同年12月29日,汪精卫竟在香港《南华日报》刊载遗臭万年的“艳电”,以“恢复和平”为幌子,由此开始为虎作伥的卖国投敌活动。汪精卫出逃及发表“艳电”,等于公开投敌。引起国民党内和全国各界的极大震动。蒋介石采取措施,一再要求汪精卫归来。当时舆论痛恨、惋惜、规劝等如波涛般…  相似文献   

3.
汉奸的下场     
汪伪政权覆灭之后,军统又开始“肃奸”行动,曾逃脱于军统杀手子弹的汉奸们,仍逃脱不了正义的审判。因为军统在抗战中对汉奸予以坚决清除,所以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把肃奸和接收伪产交予军统局执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蒋介石与戴笠策反汉奸有重要内幕,不能外泄,只能交军统办理。  相似文献   

4.
谷正文其人 1946年,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死于空难后, 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在清点其遗物时,注意到戴笠的日记中提到的一句话:“郭同震读书其多,才堪大用。”自此开始对这个郭同震另眼相看,常常委以重任,后来这个更名为谷正文的郭同震居然成为继戴笠、毛人凤之后的国民党高  相似文献   

5.
另一方面,蒋介石越到后来越感觉,他与戴笠脾气、性格、气质颇为相近,说话办事极易投机。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由于两人都曾出身于江湖,"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之意也。戴笠在军统一贯是家长式作风,动辄打骂训斥,甚至关  相似文献   

6.
唐生明先生是抗日名将唐生智的胞弟,也是家父沈醉的老朋友、老上司,他们的交往和友谊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听家父说,他20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唐伯伯。当时,父亲是复兴社特务处上海特区法租界的情报组长、行动组长兼上海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少校侦察员;而唐伯还不到30岁,就已经是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了,他与特务头子戴笠关系极佳。  相似文献   

7.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的希姆莱”(罗斯福语),戴笠和军统特务组织为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在十多年反共活动中干了不少罪恶勾当。戴笠到死都认为,反共是军统第一大业,尽管军统主要业务并不是反共,但他跟着蒋介石的调门,大喊:其它只是肌肤之患(包括日本侵华),只是共产党才是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8.
1942年,蒋介石发现戴笠势力大为膨胀。这是他参加军统局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时感觉到的。  相似文献   

9.
另一方面,蒋介石越到后来越感觉,他与戴笠脾气、性格、气质颇为相近,说话办事极易投机。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由于两人都曾出身于江湖,“涅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之意也。戴笠在军统一贯是家长式作风,动辄打骂训斥,甚至关押枪杀,根本不讲任何道理,也毫无体恤怜悯之心。  相似文献   

10.
戴笠在抗战中还奉蒋介石之命,搞了一系列暗杀锄奸活动,使得军统声名大振。而且,早在“七·七”事变前,戴笠就已经对大汉奸们开了杀戒。定点清除原湖南督军张敬尧早在1932年就投靠了日本人。日寇占领热河后,关东军司令部寻找原北洋政府中较高地位的军阀或政客,出面成立傀儡政权,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以后,蒋介石被释放回到南京,立即背信弃义,对张学良将军则以“劫持统帅”罪名,公开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交由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负责看管……被囚禁在蒋介石家乡奉化县的雪窦寺。(沈醉:《军统内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将军即被幽禁,首先来到蒋...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经过策划,突然从重庆出走,经昆明,抵达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13.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日寇屠杀30余万人。汪精卫慑于暴敌气焰,公开求和。陈嘉庚先生在新加坡读完报道,激于义愤,通电质问。汪精卫复电回答说:“两国战争终须和平,以我国积弱非和平即亡国……和平为救亡图存上策”。 陈嘉庚接读后,立刻发电报回击。指出:“武力虽弱,敌寡我众,民气旺盛,长期全面抗战,华侨外汇金钱源源增加,敌绝不能亡我,英  相似文献   

14.
汤念祺 《海内与海外》2008,(4):54-57,72
“皖南事变”后,叶挺将军被俘,一直被囚禁在军统监狱中。戴笠多次派军统局总务处长沈醉前去看望,表面以关怀生活为名,实质妄图软化诱降,但一直没有成功。国共和谈后叶挺被释放,沈醉曾问过他释放后第一件事想干什么,叶挺回答:“我将来出去第一件要办的事,便是请求党恢复我的党籍”。戴笠后来听到沈醉汇报叶挺的话后,沉默了半天,许久才说了一句话:“共产党人的可怕,就在这些地方。”他和徐恩曾看到恽代英就义后所说的话几乎一摸一样,证明他二人在与共产党长期的斗争中已领教了共产党人的厉害。  相似文献   

15.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与中东地区密切相关,其反恐行动更是为本已动荡的巴以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美国中东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巴以冲突的重要外因,反恐利益则是其中东政策变化的主要根据。随着反恐行动的后续发展,伊拉克成为反恐行动新的打击对象,中东的两大热点——巴以争端和伊拉克问题在反恐框架中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法视角看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介于宪章第六章规定的和平方法和第七章规定的强制方法之间的一种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干预手段。冷战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了重大变化,对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禁止使用武力等国际法基本原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摆脱困境,联合国维和行动必须准确定位,坚持维和三原则,尽快制定专门的联合国维和行动法典,正确对待人道主义干涉,完善国际干预机制,由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绍兴市区新建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的五州花园建筑工地,挖出一尊特殊的石像,经辨认,石像雕刻的正是大汉奸汪精卫。这尊石像大约有1.6米高,石像形状是一个人跪在一方石上,身上被五花大绑,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个石像的脸部刻画得很丑陋,是一付哭丧脸,嘴唇还被涂上了红颜色。石像底部方石正面,还刻有“汪逆精卫”四字。据文物部门推测,这个石像应是抗战后期绍兴爱国人士所雕刻。在香港的汪精卫集团气焰很高,活动也很频繁。尽管大部分人深居不出,但也有少数人很活跃。经监视发现,陈璧君在香港、河内之间来回穿行充当联络人,起了传递情报的作用;高宗…  相似文献   

18.
不是思想就是行动用丰饶的笔旖旎写下看到不一定存在意义不记下则意义不存…… 好友蒂娜的文章奢靡、浮华,但她的这一首诗我极端地喜欢:"我是好天气的女儿/我也是哭泣的女儿/我是大花的小花/是春天的秋天/我是眼睛的女儿/也是笑的女儿/我是酒窝的宝贝/也是头发的女儿/我是我的女儿".我一直以为自己如蒂娜诗中写的那样,我是我的女儿.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本文为《华人与古巴》的续篇,(华人与古巴》发表于本刊今年第1期。11924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由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此次战争锋芒所向,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孕育它的深刻的历史渊源,则是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191年)、列宁发动和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特别是1919年的新民主主义的五四运动。这次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由于孙中山的逝世,由于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于1927年遭到失败。反革命的法西斯统治和血腥屠杀,使革命的进步的…  相似文献   

20.
八一九事件20周年之际,俄罗斯官方没有采取特别举动,而主流媒体则以各种方式评述这一事件。20年过去了,各界人士对这一事件的性质大致有三种评价:政变、上层权力之争、挽救苏联之举。关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动失败的原因,观点各异,但基本上认为,一方面,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组织不力,意志软弱,行动不果断;另一方面,当时的客观形势不利,其行动被民主派所利用。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动的失败使苏联解体的进程变得不可逆转。各派人士对八一九事件的看法有助于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当事人尤其是共产党人的反思为今天仍执政的共产党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