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从《论语》简短的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一个形象丰满的人物。其中学者形象是孔子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界对于孔子学者形象研究甚少,本文将从孔子是一个好学而勤奋的学者、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的研究、以及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学生三个方面论证孔子的学者形象。  相似文献   

2.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散见于《论语》之中的孔子有关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法律思想,并将其归纳为民本论、礼治论和人治论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认为尽管孔子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思想体系,但其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实际和其后的历史曾产生过深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子家语》和《孔子世家》这两部著作是孔子形象演化过程中较早出现的作品,分别代表了圣化和王化的延伸,成为早期孔子形象演变和神化趋势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在内圣道路上的延伸被称之为圣化,即基于传统的儒家学者们对于道德品质的最高追求,孔子形象被塑造成在道德品质方面完美无缺的圣人形象;在外王道路上的延伸被称之为王化,即按照历代统治者们的统治需要,孔子成为维护王权、积极入世的政治家;同时,这两部著作也都大量保存了孔子本身的人性部分。近代中国,当封建统治宣告终结后,人们转而开始探究孔子人性一面的时候,这两部著作又成为孔子人性回归的重要参考,体现出其特有的两性一体的特点,对孔子形象的还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一去两千五百多年,然而他的"为政之道"即"德政"思想深远影响了历史政治的发展,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践上,"为政以德"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特征。孔子"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思想是尽人皆知的。孔子"德政"思想重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从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他的一生却总是孜孜不倦地追求恢复"周礼"。他认为以道德和礼教来治理这个国家才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我们今天也把这种治国方略称为"德政"或者"礼治"。在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今天,"德政"思想对于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管理的有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中庸观及其运用。其字里行间渗透了孔子的人生智慧:以“执两用中”的思想方法,以权变时中的理性精神,适度把握和适当处理社会人生的各种关系,致力于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本文试从《论语》文本入手,着力展示孔子中庸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孔子长期以来被称为圣人,其实君子才是孔子所追求的且已经实现了的个人形象。孔子的君子形象主要表现在向学博学、学思并重、勇担道义与勤于实践四个方面。同时孔子又是一位食人间烟火,有喜怒哀乐,有血有肉,真实可爱,会同常人一样犯错误的普通人,孔子是君子又是普通人,这种二元形象既对立又统一,且对当代人的修身养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 ,是后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源。其中的礼让思想、人伦和谐思想、诚信思想、道德修养思想包含着合理的内容 ,如果我们能批判地继承孔子的这些思想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那么整个社会也许会形成一种健康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礼是孔子儒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之上。在孔子看来,礼具有多样的社会功用;同时,孔子要求的礼的实行不仅应带有伦理情感,还应坚持“和”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一部饱含治国安民之道与经验之谈的奇书。孔子把人看作社会动物,主张其处于社会的组织结构之中和统一管理状态之下,在稳定中求发展,这就要使社会规范化。由此,他提出礼仁互补,并通过克己、教化、分治,使国家与社会协调、有序、平安地运转,以规范求治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揭示出《论语》中管理哲学思想具有三个特点:管理道德至高无上的思维方式,管理理念的人民性,管理方法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儒家的经典性著作,《论语》系统阐述了许多丰富的教育思想,它不仅对教师的道德提出了要求、同时也对教育目的和学习的方法做出深入的解析,这对当前的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是孔子的人格教养之道。孔子在修养自身崇高人格的同时,为世人设计了多样化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中庸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尚中而贵和,度于仁义礼,权变而时中。基于中庸至德,孔子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价值、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人格内涵,致力于探讨实现理想人格之路。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论取得了多方面认识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鲁红伟 《工会论坛》2011,(6):157-159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和对话专著,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剖析《论语》可知,孔子的儒学政治观包括仁、礼、忠、孝四个层面,思想内涵丰富,对于现代政治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至圣先师孔子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孔子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着“学”的观念,“好学”成为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基础性观念。以“学”为本,孔予强调不仅“学文”更要“学道”;特别指出在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由己的主动性,好学乐学的学习心态,以及里仁为美的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学为君子”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与治国道理本质相通,且齐家是治国的基础。《论语》中有关家风的论述虽未形成体系,但其蕴含的家风思想却自成体系,集中从三方面阐释了家风是如何作用于治国的:其一,"孝慈"的家风有助于建立并维护政治秩序;其二,"君子不施其亲"的家风有助于树立社会信仰;其三,"君子笃于亲"的家风有助于提升国家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论语》行政思想的研究是社会主义行政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论语》行政思想的基本内核是乐政敬业 ;节用爱民 ;礼治为先 ;为政以德 ;举直错诸枉 ;正身垂范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无欲速 ,无见小利 ;仕而优则学。  相似文献   

17.
小议《论语》中“得”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的“得”出现了很多次,通过分析其用法可以看出,“得”字语法化现象在《论语》中已有所征兆,并初具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语》和《中庸》都有丰富的圣人观内容,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讲究修己治人、内圣外王,不同点主要在内圣方面:《论语》提出内圣的一些德能标准,但没有说明这些标准的哲学依据,《中庸》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和、诚等概念,以及人道合乎天道的思想,推进了儒学的哲学化。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人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人道观强调人的价值主体性,突出人在宇宙中位置重要性,在历史上人的关键性,在人生意义上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性。虽然人在天地间是渺小的,但人在天地间地位卓越。探寻人道观思想对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我们应以一贯之。它立足于儒家文化,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汲取精华,启发人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部分门人思想品格的荟萃,是由众多的范畴及彼此的联系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理论体系,《论语》思想的特点也是以这些富含孔子思维特性的范畴显现出来的。在儒家学派的发展进程中,以范畴为基础的《论语》思想被后学不断演绎,形成了专门的理论体系。通过对范畴进行归纳分析来研究《论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