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然而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害。这不仅破坏了整个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可量物侵害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属于物权法的调整范畴。不可量物侵害概括地讲是因“不可量物”对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侵害,从而损害人的财产、身体以及精神等方面权益的行为。具体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神方面的侵害,如在加害地设置娼家、裸浴场、性用品商店、尸体停放场等给人身心造成损害或不快的行为。另一类是非精神方面的侵害,主要是指因煤气、蒸汽、臭气、噪音、粉尘、震动、日照、通风等原因而使财产、身体和生活受到侵害的现象。简单分析几种常见的不可量物侵害。(一)噪音侵害。噪音通常国家都会根据不同的区域、时间…  相似文献   

3.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0,(11):67-68
自从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在德国问世,就标志着人类在交通工具使用方面向着先进文明的方向转变,这个转变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另一方面又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惊人的灾难。全世界每年困交通事故受伤和死亡的人数要比战争带给我们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得多,而交通事故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损害赔偿问题,如何使已有的灾害责任更为公平的分担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难题。本文拟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归责原则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场舞已成为城市居民最常见的健身方式之一。但广场舞带来的噪音污染却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侵害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权。本文从生活环境权与忍受限度论入手。结合日本的相关学说和判例,探讨我国公民如何通过行政、刑事和民事诉讼等途径实现侵害生活环境权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5.
汤淼 《法制与社会》2012,(11):118-1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的环境,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环境侵权现象,在此情形下,如何解决环境侵权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侵害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环境侵权后的诉讼程序来论述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高速公路的贯通,给现代人类文明生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交通事故却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罗本 《警界科海》2003,(3):50-51
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难以计数的化学物质.仅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就达近10万种。这l0万种化学物质在维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带来伤害。有关资料显示,每年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毒物侵害的人数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在去年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所列举的十大案件里,中毒案件就占了两起。广泛普及中毒防治知识、切实提高公民的防毒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市化已成为社会发展模式,与此相伴的是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和破坏,给人类健康和自然资源带来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对气象灾害及其带来的自然及文化影响的描写,这一题材的写作主要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话语立场和阐释视角,一是将气象灾害置于人类中心的视野中作为人的对立面进行阐释,一方面歌颂人类改造自然的激情,另一方面控诉底层生活的苦难。另一种是在天人合一的视野中将气象灾害所体现的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活状态结合在一起,对自然的灵性和人文内涵进行复魅。  相似文献   

10.
陈雄 《法制与社会》2011,(34):62-63,90
计算机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个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成为社会问题。其中,网上侵害个人隐私权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认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保护应当强调对个人主动掌控自己私人信息的权利保护,避免因他人不舍理、不合法的利用干扰当事人的现实生活,或者消除被干扰的危险性。在日益复杂化的网络环境下,我国应当怎样通过立法与司法实践,实现对个人隐私权的有效保护的同时,规范人们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侵害案件也日益频发,给国家、集体利益以及公民个人利益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与之相比,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在此次环保法修订后,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①中国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从1993年以后,环境纠纷的数量呈迅猛上升趋势,到1998年猛升到18万多件,1999年增加到25万多  相似文献   

13.
刘源 《检察风云》2011,(8):38-39
当日本正在遭受核辐射引发的真实侵害时,其他国家民众也正经历着一场由此引起的心理恐篪。虽然很多人乐于相信科学,但很多时候,谣言却往往显得“更加可信”。在自然灾害面前,政府需要应对的不仅是灾害本身,同时还必须面对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甚至是谣言带来的“次生灾害”。不过,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14,(14):44-45
每年的雨季,各地总有一些区域会受到强雨的袭击,造成洪水灾害。其实,在人类生活的进程中,洪泛灾害从来就是人类最常面临的大自然之凶敌。那么,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呢?  相似文献   

15.
“遗腹子”是指人类生命萌生之后诞生之前丧父,在其母腹中发育生长的胎儿。也是人类形成的第一阶段,即“胎儿”时期。鉴于我国对胎儿是否为生命而应否受法律保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存在着争议,也由于立法上、政策上和人们传统观念上的差异导致胎儿应享有的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致使胎儿的生命生存权被无享侵害。尤其是由于意外事件成为“邀胆子”后,因民事权益被侵害而引起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因缺少法律和政策依据,给司法机关、各级政府,基层组织正确解决此类社会矛盾带来困难,危害社会稳定。如一对年轻夫妇在孩子出生前遇到一场…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04,(11):4-7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还只是少数业内人士熟知的名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热火朝天的网络话题讨论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大大小小的网站都预示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特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风靡了全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而充满魅力的世界。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网络作为一种信息工具业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一个网络时代。然而,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恶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试论计算机犯罪黄国民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大量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计算机广泛地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类生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发展离开计算机是不能想象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技术的这种反自然性决定了它必然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分析技术异化的表现、原因,探寻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论自然权利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政法论丛》2009,(2):11-16
环境的刑法保护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方法,但环境刑法的架构极富变化,传统的刑法保护客体理论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我国刑法保护的客体应为公民环境权与自然权利的综合体,兼顾对人类环境权和自然本身的权利的保护,突出自然价值的独立性,以充分全面保护自然环境不受人类环境犯罪行为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已成为威胁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外来物种入侵给人类生活环境、经济、身体健康都带来巨大危害。总结我国目前在有关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立法的基本情况,反思其中的不足,为构建有效的防治法律体系提出一些建议。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