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尤丹 《学理论》2011,(35):241-242
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属二语习得研究范围。国外关于中介语僵化的研究比较多,尤以Salinger及RodEllis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从文化视角探讨母语文化对中介语僵化的影响,以及对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句法习得,语篇教学的启示对外语教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郁  施秀川  王秋晨 《学理论》2012,(35):188-190
语际语用学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的二语习得理论和跨文化语用学发展的交叉学科,是语际语言的语用学研究。语际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形式。通过认识和了解语际语用学,有助于二语习得者最终掌握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娟娟 《学理论》2009,(30):191-192
模因论(memetics)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用学理论。语言是模因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模因,即模因语言,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规律。作为语用学理论模因论也为二语习得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本文重点从模囡论的角度分析二语词汇习得,旨在尝试性研究模因论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启示,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为广大外语教师提供参考性方法。  相似文献   

4.
唐敏 《各界》2008,(12)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研究的中心问题。通过分析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负迁移现象,进而探讨其对翻译能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这对有效提高翻译能力是可行且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李夏怡  徐婕 《学理论》2013,(20):247-248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教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习得的效果不尽相同,其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也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动机、性格、态度、焦虑、自信等方面。以两名来华学习汉语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在中国计量学院的学习情况为例,并借鉴已有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探究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为优化第二语言习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罗文苹 《学理论》2010,(21):277-278
通过广泛阅读实现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回顾了词汇附带习得概念的提出,指出词汇附带习得的必要性,总结了影响二语阅读过程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几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崔敏 《学理论》2012,(29):154-155
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中国英语是一种受母语(汉语)影响的中介语变异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依据中介语理论探究中国英语的本质特点、存在依据及其发展前景,以求使其在促进对外交流、弘扬中国文化、规范和发展中国英语方面产生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婧 《学理论》2009,(7):168-169
课堂环境下的二语词汇知识的习得过程和发展模式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和探索的问题,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的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不同的学习风格对语言学习尤其是词汇习得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张璇 《学理论》2010,(15):148-149
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并将学习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种。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参与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外显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借助手段的有意识的活动。两者有着不同的学习机制,但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够将两者完全割裂。而研究者如Dekeyser、Hulstjin将内隐和外显学习引入了第二语言习得中,开辟了二语习得研究的新领域。在二语习得中应将两种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和动态权衡,提高学习者习得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庆娣 《学理论》2011,(14):295-296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二语习得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个体活动,配对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互动式教学对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学理论》2013,(9):205-206
着眼于西方学者近十几年来所从事的二语阅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影响二语阅读的要素(词汇知识、背景知识、语篇结构知识、阅读策略、阅读流利度)为出发点,对学者们提出的热点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提取和总结,以期为国内从事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相关领域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二语动机能够促进语言学习,给语言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是二语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因素。心理学家Dornyei提出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深层挖掘了学习者二语动机的成因,对外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二语动机方面最新的理论成果。目前该理论已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杨东焕 《学理论》2009,(29):172-173
委婉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委婉语。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频繁地被使用。不了解英汉委婉语的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本文介绍了委婉语的定义及特征;从三个方面(即语言本身的特点;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阐述了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并从三个方面(即委婉语字面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迥然;委婉语的使用受到了语境、对象和意图的制约;英汉委婉语的个性是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论证了英汉委婉语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蔡名言 《学理论》2013,(32):300-301
运用二语习得理论中的对比分析法对英、法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的难度等级对二外法语教学中的难点进行预测,从而提高二外法语教学质量。将二外法语学习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英法两种语言现象完全相同;英法两种语言现象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英法两种语言现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域、历史、三语习得等原因,对内地大学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弱项,尤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更是英语教学中的瓶颈。本文通过自己作为中国医科大学的一名英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母语思维方式和文化、基础、兴趣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成因并总结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和光辉 《学理论》2013,(14):315-316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分析背诵这种语言输入方式的利与弊。可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固然有其可取性,但并不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背诵必将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影响着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浪费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因为任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对待这种教学手段,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灵活地加以采用,尽量用其他配套的教学手段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7.
马蓉 《学理论》2012,(33):159-160
通过对中外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总结出模糊限制语在摘要语篇中的分布状况、语用功能和文体风格,以及中外学者在模糊限制语使用方面的异同和原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摘要语篇中的模糊修辞,增强学术英语写作能力,为更好地开展ESP教学研究作出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张传枝 《学理论》2009,(25):218-219
方言与普通话都是汉语的变体,以地方方言为母语的英语学生在习得普通话和英语语音时是否会同时受到方言的影响,为了探究结果,以黄石方言英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语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习环境和周边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确实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者处于目的语国家中往往会遇到语言外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交流中,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注重交际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张月英 《学理论》2009,(4):122-123
本文对一堂小学英语口语创新实践活动课中师生话语占用时间、句子和单词的总量、每句平均含词量、句子类型以及师生引起话轮替换数量、比例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其对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和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