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翠流 《世纪桥》2008,(11):46-4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事业合同外包作为政府服务提供的一条全新途径被西方公共部门广泛采用,英、美、瑞典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制度。在我国,合同外包也逐渐受到政府及社会的欢迎,合同外包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政府在实施服务合同外包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障碍机制,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翠流 《世纪桥》2008,(19):46-4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事业合同外包作为政府服务提供的一条全新途径被西方公共部门广泛采用,英、美、瑞典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制度.在我国,合同外包也逐渐受到政府及社会的欢迎,合同外包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政府在实施服务合同外包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障碍机制,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管理范式嬗变的重要内容,因其高效率与低成本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青睐,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践中,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面临工具理性未合理贯彻而导致的经济和效率风险,以及价值理性缺位导致的权力寻租、政府卸责和社会不公等风险。因此在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风险治理的路径选择上,需要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通过行政伦理的内化和社会控制体系的完善,促使合同外包在公正、民主、责任等价值理性的引导下,发挥工具理性在优化手段方面的正效应,保证在公共性的基石上提高合同外包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制度性的安排,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已成为各国政府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围绕合同外包的限度、原因、绩效及其影响因素,逆向合同外包等热点主题展开。现有文献表明,公共服务有着复杂的产品特征,将公共服务转移至市场未必能够改进效率,容易滋生各种风险。在开展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过程中,政府应考虑更多的替代性选择,利用完全合同外包、逆向合同外包、公私混合提供等多种务实的、动态的方式来回应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公共服务外包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机制。公共服务外包涉及政府职能、公共权力、服务效率以及社会发展等诸方面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好公共服务外包的边界管理问题。规划公共服务外包项目需要依据社情民意和科学的适用标准,从制度上厘清与细化公共服务外包的边界范围,政府部门应综合考量政府职能边界、服务公共性与公益性、公共服务外包效益以及社会发展评估四大因素,推动公共服务外包改革有序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外包是政府市场化改革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为明显的重要机制和核心工具。然而因为政府和市场的内在缺陷,公共服务外包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目标困境、制度困境、能力困境、评估困境和服务困境。文章基于社会选择视角,从价值判断出发,以合法性和公共性作为公共服务外包的重要考量依据,提出了注重多元参与主体与统一的社会选择相衔接;注重政府的角色定位与监管;提高对抗社会风险的能力;建立公众评价的绩效评估机制;动员社会多种力量等方式超越公共服务外包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7.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是成都市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后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改革,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村级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外包给社会组织来实施,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成都市在村级公共服务外包与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面的探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治理现代化、多元化以及创新实践的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外包成为各级政府采用的一种重要治理工具。然而,近年来部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实施公共服务外包的心理产生了变化,将其视作规避履职风险的工具。其实,公共服务外包根本无法规避政府责任,相反,政府必须在公共服务外包中担起多重责任。为了矫正这种错误心理,应增强行政行为合法性,促进公共服务外包市场良性竞争;完善政府工作机制,压实政府全过程监管责任;形成公共服务外包多元监督,强化政府主导责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期实行二元经济结构,虽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但农村公共服务在总量不足的同时,也存在着结构失衡。从人民公社时期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农村公共服务基本上靠农民自身解决,不符合公共服务的特征。要想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0.
邹红 《唯实》2011,(8):111-114
基本公共服务是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总体水平出发,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的保护个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条件。由于长期推行以工业为主导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严重不均等。要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政策,加强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协调机制,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邹红 《唯实》2011,(9):111-114
基本公共服务是国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和总体水平出发,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的保护个人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条件.由于长期推行以工业为主导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严重不均等.要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政策,加强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由于行政法理论上对“公共服务”一词用语上还存在相当大的模糊性,造成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走向片面,使得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政府供应能力不足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对公共服务的范围进行科学的界定,并寻求公共服务实现社会化的途径即由非政府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需要。但是,民众与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服务供给期望与回应上面临的能力不足或机制体制障碍,阻碍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时代的发展呼唤建立健全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明确政府、市场、社会和公众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责分工,通过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进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英美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涵、购买范围、购买的基本模式及购买的动力等四个方面,勾勒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框架。与西方最新的研究成果相比,我国学者们在政府购买中的竞争、政府的合同管理能力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风险等热点问题上参与不足。国内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建立本土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升本土理论的解释力,同时要加强与国际前沿理论的对接。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07,(7):32-32
近年来,重庆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缩小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关问题。文章指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底线生存服务、公众发展服务、基本环境服务和基本安全服务四项内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遵循三条原则,即受益均等原则、主体广泛原则和优惠合理原则;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职责,当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四方面的歧视;消除歧视性供给、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重庆市A区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进程中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公共服务结构失衡、服务碎片化和分散化、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社会协同治理既能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整体协同效应,又能发挥单个主体的各自独特优势,有效回应公共服务复杂化需求,弥补政府单一供给模式的缺陷,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协同治理可以为A区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供较为理想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基本公共服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正向功能。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问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执政党和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日益重视,国内研究者围绕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均等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推进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支撑。但当前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整体性研究视角,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正向功能、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要求,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有利形势与限制因素等问题的研究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民生改善,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是滞后、失衡,其直接后果是限制农村民生改善,钳制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健康素质的提高,牵制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抑制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环境因素与历史条件、人文和人才因素、城乡分割的制度与体制因素、投入与责任主体因素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促进老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建立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钱继花 《世纪桥》2011,(15):144-14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政府在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同时,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未来服务型政府职能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之一。政府在此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财政转移等途径实现适合我国国情,关注民生的均等化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