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如何理解和概括“五四”精神?见仁见智,歧义颇多。笔者以为,就时代特质而言,“五四”精神应是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爱国精神三者的统一体。科学精神实质上就是“五四”先驱们大力倡导的现代性思维方式——引导国人破除封建迷信和蒙昧主义,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民主精神即是理性地认识社会和认识人自身的体现,号召国人反对专制政体,  相似文献   

2.
对五四精神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荣 《理论月刊》2002,1(5):68-69
本文认为,“五四精神”应该是从思想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主要因为“五四志士”们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认识到科学和民主在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发出了国民主体意识的呼唤,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纪念五四运动,要强调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更要高度重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从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1784年9月,康德在回答德国《柏林月刊》“何为启蒙”的问题时说: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思想启蒙就要启发和激励人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智,把人从恐惧、迷信和盲从的混沌状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人的个体意识,使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行动、自我负责、真正自由的个人。“勇于运用理性”是启蒙运动的口号,“敢于认识”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9,(9):1-1
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崭新篇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5.
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科技事业是科学精神的社会认同,科学精神是科技事业的核心,科学成果是科学精神与科技事业的结晶。科学精神是科技事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科学越向前发展,就越需要科学精神。发展科技事业,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不仅需要具备科技才能,同时需要有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今年恰逢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笔者前些年每当到这个时节总要写一点文字以示纪念.于今这种书写的感觉越发艰难了,说到"五四",我们能否说点具有新意的东西呢?这是一个很令人尴尬的问题.坦率地说,我至今都很佩服"五四"时期的那些先贤大哲们.在民智未开的年月里,他们用先知般的预言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序幕,并以远见卓识的思想为我们的这个长期积贫积弱的国家开出了一剂震古烁今的处方--科学与民主,由此也确定了中国在现代史上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田中阳 《求索》2012,(11):104-106
五四时期的湖南报刊既是对近代湖南报刊火炬的传接,同时,也实现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的新的超越,它们都体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即以政治为本位,以"经世致用"和"原道"作为基本的行为主导方式。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特异之处的生成,还有湖南本土当时特有历史背景的直接影响,它们成为此一时期湖南报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形成其区域文化特性的酿造因素。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与湖湘文化精神互动互应形成高耸不朽的承前启后的历史文化坐标。它承续了湖湘文化精神,并使湖湘文化经历了一次现代的精神转换,使其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8.
爱国奋斗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爱国奋斗精神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几个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内涵。在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内涵更加丰富,要从政治向度、理论高度、情感深度、实践力度四重维度去把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加强广大青少年爱国奋斗精神的培育,要从政治、理论、情感、实践四个方面入手,注重"破"与"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经历了极其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高瞻远嘱,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薪火相传,以不同的发展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从战略的高度上加以回顾和总结,不仅有助于认识党的领导人发展现的承接与变迁,不同时期发展现形成的历史必然,更有助以史为鉴,坚定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袁中树 《长白学刊》2013,(5):120-123
对抗联精神的内涵、抗联精神形成的民族文化条件与东北文化基础进行分析与解读,为弘扬抗联精神,传承东北文化寻找更为深层次上的学理依据。在现时代意义上探寻抗联精神与东北文化的传承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五四与中国青年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以五四青年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如何在青年崇拜声中作为独立的青年阶层诞生的过程及意义,分析了这个群体鲜明的特色,并通过对五四运动的政治环境与启蒙演变的阐述,说明了青年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政治环境与五四启蒙的演变对青年作出期待是理所当然的。但青年在现实中的作用,也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要给予恰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论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蔡贤军 《理论月刊》2005,3(7):34-36
创新活动要取得成功,一方面必须科学求实,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依据,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创新也具有明显的人文关怀,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并以尊重人的价值为归宿。因此,创新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从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奖,至今已一个世纪了。百年来,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努力张扬格物致知、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尤为杰出。今天,重新弘扬爱因斯坦及其科学精神尤为重要。一宗教视信仰高于一切,禁止对信仰的任何怀疑,而科学的出发点则是怀疑。因为怀疑,所以探索;因为探索,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的儿童时代曾“深深地信仰宗教”,但是这种信仰在他12岁那年就突然中止了。原因如其所言:“由于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我很快就相信,《圣经》里的故事有许多不可能是真实…  相似文献   

15.
一、进一步增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去年年底,市委召开了十届八次全会.确定了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这样一个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大连市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在率先全面振兴和建设北方科学发展示范城市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不懈的追求,体现了城市发展战略阶段性和连续性、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当前,尤其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推进我市科学发展新跨越有机统一起来,深刻认识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大现实意义,增强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6.
温和琼 《前沿》2011,(6):126-12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这一潮流中争得一席之地,为各少数民族文化留住文化根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进一步唤醒其文化自觉,强调凸显东方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的发展内涵;民族地区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应发挥其地方优势,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历史地传承和批判、现实地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的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直接颠覆,新文化运动引领着现代“新青年意识”的崛起.意义重大的是,“新青年意识”揭开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大团圆情结”所遮蔽的国民“奴性心态”,解构了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思想束缚;“新青年意识”彰显了新时期“悲剧意识”中所蕴含的“献身精神”,建构着近代中国社会所急需的变革意识;“新青年意识”还重新诠释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昭示着现代人精神品格培育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五四先进分子认为,妇女发展关系着妇女解放、人的解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他们要求对女性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培养;要求妇女走向社会广泛地参加社会劳动和创造。先进分子还设计了理想的性别关系模式,并以其作为妇女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要继承与弘扬延安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科学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其内涵主要包括了理性、开放、批判与开拓创新、公平与尊重事实、敬业与团队协作、回馈社会等方面,这为我国工科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切合了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四个阶段。但需注意的是,工科研究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良好的环境、教育及研究生的自律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此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