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创造性提出差序格局来概括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新时期,国内许多学者纷纷围绕这一概念作进一步厘清和阐释,揭示了该概念工具的学术生命力。研究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差序格局对中国社会学发展的理论贡献,即社会学本土化理论建构中理想类型的大胆尝试;类型比较与历史多样性方法的运用;对中国传统方法论精髓的巧妙融会。并由此说明,差序格局概念工具的理论贡献,无论是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地调查抑或理论建构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杰 《学习与实践》2009,(10):138-143
社会参照论提出,人们的认识大都建立在特定的参照体之上;没有参照,便没有认识。社会参照论是对部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某些思维方式的尝试性的初步提炼。社会参照论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其理论和方法有别于现存的西方的社会学主体理论。此理论有望发展成为与社会学主体理论并存的社会学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3.
《创造》1999,(5)
云南是什么颜色?乍一提这个问题,可能你会说,不是把云南叫做“红高原”么?那么,说它是红色,大概比较接近正确答案。如果这儿问的乃是土地的颜色,固然不错。只是,这儿欲讲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如此,似乎就是一个很需要想象力才能回答的问题了。适逢’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云南举行,“昆明”,这个地名词儿,从5月以来,仿佛成了绿色与植物的另一个称谓。那么,它可不可以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对我们提出一点启示之类的东西呢?看来,我们云南人,需要这样的想象力。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说到云南的经济发展,人们的话题不少,但是…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0,(11):69-69
奂平清在《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社会资本概念与理论的兴起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对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关系的盛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技术性实证描述与分析,应该坚持反思性研究的立场,发扬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意识,探索中国传统社会资本创造性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关注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关于婚姻的知识生产,从研究什么、研究者的立场与视角、研究方法三个角度来分析现有的婚姻研究.指出,现有的婚姻研究偏向法律制度设置之下的婚姻想象、偏向一男一女的、法律认可的、白头偕老的、异性恋的婚姻立场、偏向实证主义定量方法.本文尤其关注现婚姻研究的多样化以及对于“多样化婚姻”的研究,借以提倡更加具有社会学想象力、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关注主体感受与定义、超越实证主义范式的婚姻研究.  相似文献   

6.
罗屿 《小康》2012,(5):38-42
温州是一面旗帜,中国改革的旗帜,也是一面三十年来争议不断的旗帜。"温州模式"已远远超越经济学社会学最初对它的解释,它在发展中迷茫,在艰难中行进。这一次金融改革,能否助推"温州模式"完成新一次蜕变?  相似文献   

7.
在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严复的“道通为一”思想为处理现代化历程所涉及的本土与西方文化资源、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反思。严复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基于“道通为一”的现代化路径,承认人类社会发展存在共同的本质与规律,也肯定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严复选择性借鉴和吸收苏格兰启蒙思想,试图构建现代中国的理想方案和发展蓝图,透视出中国文化精英阶层艰难探索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的历程,有助于为中国社会学自主话语体系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找寻文化根基、理论资源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3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学会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学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19所社会学博士点单位的学科负责人以及江苏、上海、甘肃等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约50人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精神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法治”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新发展“法治”被党的十五大确立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学科定义不清是当前滞障社会学发展的学术之癌。通过概念辨析与历史考察,表明社会学有统一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式,单位诉求与科学方式作为社会学的学科特质,跻社会学于学科之林。  相似文献   

11.
刘保明 《前进论坛》2013,(12):18-19
2013年2月7日,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7月22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中央统战部举办的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也明确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9月1日,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13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提出要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这一科学论断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参政党结合在一起,是对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历程的科学总结,是对民主党派性质和政治地位的科学论断,是对各民主党派新时期发挥职能作用的科学把握,是多党合作理论的重大创新,必将有力指导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把握“文化大革命”的客观内涵,有必要对中国历史的社会——文化模式作一透视。中国历史上的家庭奴隶制型社会文化模式迥然相异于西方国家在希腊罗马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个人为本位的个人——社  相似文献   

13.
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 ,知识不仅成为改变个人命运的力量 ,同时 ,也是改变社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资源 ,对于社会学而言 ,关注和研究正在向我们逼近的知识社会 ,探究它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不同特点 ,使人们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认清未来社会学的目标和任务 ,并从理论的角度把握以前社会学理念和方法的不足及局限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知识社会学的意义及前景来思考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呼唤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4.
卡尔·马克思与西方社会学,提出这个问题并不表明文章尝试对一个著名人物特别是马克思,他与西方社会学之间的关系,做出任何判断或是具体的知识考据。但是,提出这个问题有利于激发我们重新思考马克思与现代社会学之间的关系,这常使得社会学再现新颜,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为这门学科提供不竭的社会学想象力。本文通过回溯西方社会学的萌生和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分析社会学家眼中的马克思肖像,特别是马克思的思想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勾连,以期获得新的智识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晓珊  陈洪 《桂海论丛》2005,21(5):17-19
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是中国的经济行为以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文章在立足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理论角度、分析并评述了中国经济社会学的研究现状,并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学研究的情况与社会的现实需要,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学需要加强重视的几个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社会学的发展看社会学中国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对中国学术和建设事业有所贡献的社会科学,社会学追求的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是使自己中国化。所谓中国化,即是通过社会学的经验研究,积累表现中国社会结构、运动与发展特殊性的材料,从中归纳出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模式,用以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并补充和修改西方  相似文献   

17.
谭有模 《前沿》2010,(14):155-157
本文采取文献法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的写作逻辑进行梳理和评述。文章首先概述了这本著作的主要写作逻辑和希尔斯所倡导的社会研究的应有范式,然后对社会研究的几种偏向进行重点评述,这些偏向包括过度抽象又脱离现实的社会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在方法论上的三种错误以及实用性思潮和科层制对社会科学的影响。最后对《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正面建构和人们的误解进行阐述,说明该书多学科融合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学的想象力对社会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田湖北省社会学学会、武汉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年会”最近召开。围绕“改革开放与社会学”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同时又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时代。时代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转变,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给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我国的社会现实也给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今天的社会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书封底《内容简介》:本书以案件社会学理论为参照,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双重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理论。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由于现行刑事立法赋予法官享有一定的定罪量刑自由裁量权,刑事法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法官自由裁量权受诸多案件社会结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社会,寄养是儿童抚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迫于现实需要,越来越多的儿童被放入“寄养”大军。本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对寄养给儿童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陈述,并尝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寄养儿童”现象产生并且正当化的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