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任丽伟 《前沿》2010,(4):132-135
张树声作为晚清淮系集团中地位仅次于李鸿章的一代重臣。纵观其一生,发迹淮军,官至两广总督,还一度署理位高权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清末政治舞台上,曾演绎了与众不同的辉煌片段,在处理晚清政局内政外交的事务中,逐渐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显现了他思想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从而脱离了李鸿章的衣钵,自成一派,自立一说,与李鸿章的内政外交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湘军淮军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军淮军异同论●王继平湘军与淮军均为晚清最重要的军事集团,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湘军与淮军之间存在的继承与渊源关系,是史学界认同的不争事实。罗尔纲先生的《湘军新志》和王尔敏先生的《淮军志》对此均有精辟之论,《淮军志》还对湘...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曾有过几种不同类型的军队,即:清政府掌握的正规军--八旗、绿营以及清末编练的新军;清地主官僚创办的勇营--湘军、淮军;太平天国等农民政权建立的太平军等;北洋军阀政府和地方军阀集团控制的军队.清八旗、绿营、新军以及湘军、淮军,都是维护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是晚清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融汇中西,综摄古今,形成了博大的理论体系,他以今文经学为根基吸纳西学而改造传统经学,实现为变法造势之政治目的,此创新之举堪为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本文选取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趋势为背景语境,以期探讨与反思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金勇  魏青松 《人民论坛》2012,(11):114-115
传统中国的乡村治理结构是靠宗族自治、乡绅伦理维系的,但到了清朝末年,这种乡村社会政治秩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该文在对晚清农村基层体制改革进行系统梳理、挖掘的基础上,探寻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本土资源,以期为我国当前及今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地方政府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博 《传承》2010,(25):52-53
19世纪70年代后,号称"帝国兵工厂"的德国克虏伯公司走进了晚清洋务官员的视线中。淮军和湘军陆续装备克虏伯后膛炮,组建炮营;至l9世纪80年代末,旅顺口有克虏伯火炮42尊,大连湾有26尊,威海卫则全部装备克虏伯火炮;北洋舰队所有主力舰也都装备了2至8尊克虏伯火炮。同时,克虏伯火炮的国产化,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相似文献   

7.
严锴 《学习与实践》2012,(5):134-140
晚清时期湖北工业化起步比上海晚了将近30年,但发展势头却很快赶上上海。这与张之洞个人的作用密切相关。张之洞在湖北的任期长,使他的施政比较稳定;他的"中体西用"思想和振兴实业"以塞漏卮"的主张,使他的政策具有现代性;他罗致中外各方面人才到其幕府中效力,使他的事业具有人才优势。张之洞的督鄂,也使得当时的湖北于中部地区迅速崛起,武汉亦成为华中腹地的重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05,(10):51-51
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把该地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9.
魏源是清代今文经学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代表学者。虽然他不能摆脱传统学术思想的范畴,但他的研究,扩大了今文经学的研究范围,为晚清今文经学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为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寻找到了理论依据,体现了明显的经世致用色彩。  相似文献   

10.
<正>朱启钤,从晚清到民国,曾担任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国务总理。他在晚清创办了"京师警察",他第一个提出:"修旧如旧"他也是营造学社的创办者。为此耗尽家财。直至今日,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基本框架还是营造学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祝太文  张海林 《求索》2013,(10):59-62
沈葆桢是晚清海防建设中重要的人物。他在参与海防建设中,坚持办船政建造舰艇、培养人才,既借外智又强调自主,主张未雨绸缪,重视舰艇的新发展。他不仅做海防具体工作,也着眼海防全局,谋划巩固海防的方略,提出切合实际的海防思想,为中国海防近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奕訢与晚清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奕訢作为晚清政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却对其缺乏深入整体的研究。实际上,奕訢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密切关联:他发动了“辛酉政变”,建立了垂帘听政与亲王议政的联合体制,晚清政局为之一变;他主持创办了总理衙门,变革传统体制,倡导洋务,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积极镇压农民起义,却使皇权流失,地方督抚专权自重,其影响甚至及于民国一代;中法战争失败其被罢相,中日战争又复起,却毫无建树,并且思想保守,锐气全无,对戊戌变法也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者。在“教育救国”的思潮中,他最早明确地提出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宗旨,较早地设计出融合中西教育内容的近代学制,力倡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成为晚清国民教育最积极的鼓动者。他的智育、情育、意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的师范教育思想和改良主张突现了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和强烈的爱国情操,他对女子教育的阐述和对兴办女学的筹划,开风气之先,为近代妇女思想的觉醒和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湛 《两岸关系》2011,(11):68-69
十九世纪末,台湾原住民问题成为当时的行政当局治理台湾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而无法回避的问题。晚清的台湾地方政府实行"开山抚番"政策,试图加强对原住民以及原住民地区的控制。但是,由于政策设计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当时的清政府已日薄西山,力有未逮。加之,列强环伺,形势危急,时间有限。台湾地方政府"开山抚番"政策失败。  相似文献   

15.
袁翔珠 《求索》2010,(10):151-153
雍正是清代诸帝中倍受争议的一位皇帝。无论是承传帝位,还是施政纲领,他都受到朝野及后世的多方垢病。然而,他的民族治理思想却颇具建树。清代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中央政权与境内各民族的关系,是涉及国防战略之大事。客观地说,雍正皇帝对这一关系的把握是得体的。他的思想言行,见诸于《清实录》、《清圣训》、《东华录》、《大义觉迷录》、硃批奏折中。从史料看,雍正皇帝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尊重民族习惯,限制国家干预;保护民族生态,禁止过度需索;促进民族融合,化解民族矛盾。雍正皇帝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突破时代和身份的藩篱,认识到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正确思路,维护了国家的和谐统一,也使清代的民族统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殊属可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极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他在漫长的宦海生涯中虽未曾全盘主持过朝廷外交事务,但在疆吏职任内每每涉及外事,多有主见;同时,他对清廷外交事务亦屡上建策,表明自己的态度。他的外交思想内容丰满,富有典型意义。 一 “内政自有主权,外交须有成案”  相似文献   

17.
以同盟会为首的晚清革命团体通过对卢梭等西方思想家学说的传播,掀起了大规模的革命思想宣传动员活动。革命派知识精英在整个宣传动员过程中采用了口号式、分析式、论道式多角度宣传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革命派知识精英在革命宣传动员过程中,对卢梭思想的核心观念进行了初步阐释,从而奠定其革命理论及建国方略的基础。卢梭思想以及革命派知识精英有效的革命宣传动员,巩固扩大了革命意识形态在晚清社会的广泛接受度及认同感,奠定了辛亥革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袁志成 《求索》2011,(10):187-189
晚清时期,词坛楚军突起,欣欣向荣。湘社是晚清湖湘词坛重要的词社,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词艺,在词风上表现出对浙西词派咏物词风的承继。湘社虽然是偶然的暂时性的词人社团,却也给晚清湖湘词坛带来了新气象,既是对湘中六家词的继承,也促进了晚清湖湘后期词坛的发展兴旺。  相似文献   

19.
刘宗志 《中国减灾》2007,(10):45-45
清代慈善活动比较发达,到了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慈善事业也开始近代化。慈善的变化首先发生在思想领域,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西方国家间的接触和交流,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封建士大夫  相似文献   

20.
段伟 《人民论坛》2023,(21):110-112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粮食储备,设置了从中央到地方功能各异的仓储。粮食运输以水运最为便捷、价廉,故大开运河,整修内河航运,在河道沿线设置大量漕仓。粮食生产和保存都有一定的周期,所以漕运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有一定的数额。为保障漕运,隋唐以来政府非常重视河道治理,成本越来越高。晚清因黄河泛滥,运河阻塞,河道治理成本太高,导致运河漕运无法实施,粮食运输方式随之发生了改变,海运和铁路运输逐渐取代了运河漕运,仓储设置也由此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