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诗歌包含着他的哲学,他的哲学也就是他的诗歌,泰戈尔从13岁就开始写诗。一生中写了50多部诗集。其中宗教诗歌占有相当的比重。特别是中期,颂神的诗歌几乎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主体。就是到了后期,他也没有完全停止这种诗...  相似文献   

2.
提到父亲,我有一种更为亲切的感受,特别是在诗歌领域。众所周知,他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多方面的审美情趣,既有创业艰难的壮歌和大雪青松的豪情,也有花前月下的倾谈与慈亲至爱的叮咛。我的母亲张茜(她于1922年6月11日生于湖北省武汉市),在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3.
三沙市成立了,我万分高兴,又一次唤起我对38年前《西沙,我可爱的家乡》作者、我的老排长、"老西沙"苏圻雄那颗永远的西沙心留下美好往事的回忆。老排长和我都是归侨,祖国解放不久,我从新加坡、他从越南回到祖国。1964年,我从万泉河畔走进军营,在南海蜈蚑洲岛守备队当一名守岛兵。1961年,他从广州市入伍来到天涯海角,在陆军军营里当一名防化兵,1963年,他创作朗诵诗《写封信给妈妈》蜚声京城,成了军内小有名气的业余诗歌作者。后来又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军外内外报纸杂志上,成为一名诗人。  相似文献   

4.
捍卫尊严     
小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的诗了。…  相似文献   

5.
捍卫尊严时候,极迷普希金的诗,但对于他的死,总是痛心疾首,不能理解。一个大诗人,不应该没有价值地去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应该与一个无聊的人决斗;他应该活下去、应该继续为他所赞美的世界写诗。我想,他一定还有许多没有写完的诗。长大了,读普希金多了,才明白小了诗人: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需要保持尊严的人,他又是一个贵族,他需要高贵;生命固然重要,伟大的诗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但是,保持尊严是生命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生命也就不再是完整的生命了,那只称之为生存。为了保持住高贵的尊严,普希金明知必死而去死了,这本身就已经是最美…  相似文献   

6.
1953年,智利革命诗人帕比罗·聂鲁达被流放到意大利西西里的一个小岛上.小岛上的居民从电影、从广播中了解到诗人的诗歌和革命主张.不愿意打鱼的渔民的儿子马里奥就是这样被聂鲁达征服了,聂鲁达是个共产主义者或者诗人对马里奥来说都无所谓,他所知道的是诗人旁边总围绕着许多女人,而这些女人因聂鲁达的诗而疯狂.所以马里奥想当诗人,想要用诗来获取小岛酒吧的美丽女郎阿特丽切的芳心.  相似文献   

7.
黄殿琴 《海内与海外》2010,(1):75-75,74
此刻我想起两句诗:“石头是轻的,两片树叶那么重”。我送给诗人马克的是:“诗集是轻的,几行诗句却那么重。”。 在2004年金秋的北京香山“红叶诗会”上,我便认识了马克。认识马克时,他在年轻的诗人队伍中,已是较活跃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8.
读诗人马克的诗集《光荣与梦想》,我眼前浮动的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歌咏者。我想,这是一本感人的诗集,他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生活中的乐观、向上、健康的人生轨迹,几乎像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屏幕上展现的“心电图”。世界上的诗人如果粗分一下,只有两种,一种是“职业化”的诗人,诗歌是  相似文献   

9.
挚友作家龙冬赠我一册译作《仓央嘉措圣歌集》,这是他翻译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诗歌的集作,也是他努力学习藏文的心血结晶。龙冬兄的妻子央珍是一位才华洋溢的两藏女作家。而且,龙冬兄多次出进雪域高原,以后又为汉藏文化交流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曾经顿得文学界友人们关注,恰如顿建平兄所言“他的生命就被镌刻上深深的两藏印记。”或许,就是因为这种西藏情结,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2005,(8):34-35
好像好多次了,我都收到来自山西某镇煤矿的信件. 我不知道写信人是谁,因为他给我的信从来不留下姓名.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给我写信,因为在他的信中除了谈煤矿的生活,很少涉及到我.然而可以推测到的是,他该是我的一个读者朋友,因为他在信中提到去镇上惟一的书报亭买杂志的细节.或许,他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了我的文章,并在文章后得到了我的地址,于是就有了他的来信.  相似文献   

11.
正都知道马克是诗人,但和马克交往中他很少谈诗,更多的是谈酒。他把自己的情都融进了酒里,他又用酒来浓缩挚诚的情意。在朋友圈儿里,马克为人的坦荡而真诚是公认的,马克的勤奋也是公认的,他虽不谈诗,我却常常看到他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诗章。他新近出版的诗集《往事如云》,是他执著于诗歌的又一个显著例证。  相似文献   

12.
芝麻,Te amor!     
认识热带鱼是在一个飘着小雨的黄昏,网吧里烟雾缭绕,我的心也跟着很乱,打开QQ,陌生人里赫然有条大鱼在跳着,他发过来信息:"芝麻开门!"我想都没想,放他进来,从此他成为我的好友,那条大鱼一晚上都活跃地跳着,似乎不知疲倦,他兴奋地介绍自己,说我们本在一个城市,说远在加拿大的他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而我只敲上一句:"我失恋了,一无所有."大鱼不再那么活跃了,我猜他一定在想什么吧,我心烦得厉害,很快关机了.  相似文献   

13.
31岁的张邦梅,第一本著作《幼仪与志摩》,写出徐志摩的发妻,一个最爱志摩的女人的故事。张邦梅认为,这本书是为了让她的姑奶奶:张幼仪,也有一个讲话的机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中国现代伟大的浪漫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隽永之作,在他逝世50年后,依然广为诗歌爱好者们吟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不少古人在越南享有盛名 ,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 ,越南的普通民众有相当多的人能背诵他的诗篇 ,而那首有名的《琵琶行》更是备受重视 ,它影响了越南文坛的许多著名诗人 ,他们竟相模仿《琵琶行》写诗 ,至于在诗中引用其中的词汇或几句诗更是极为常见的事。越南古代即有不少诗人翻译《琵琶行》 ,其中以诗人潘辉咏的译著最为有名 ,几百年来被视为越南文学翻译杰作 ,他也因此跻身越南诗坛名家之列。他用越南特有的双七六八体诗歌形式翻译 ,双七六八体诗歌的形式为前两句为七字 ,接着一句为六字 ,再接一句为八字 ,如此循环往复。其译本与白居…  相似文献   

15.
王相民 《新青年》2005,(6):32-33
我曾经当过6年的坦克兵,在这6年的军旅生涯中结下深厚情谊的首长和战友,30年后的今天还难以忘记,他们还经常出现在我的回忆中,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在这些人中,就有我的老连长辛占廷。我称辛占廷为“老连长”,并不是他年纪有多大,现在他也不过就是六十多一点,当时也就是30岁左右。当过兵的人都知道,称对方为“老”连长,或“老”排长,那他就是你刚入伍时的第一任首长,他后来可能升迁、转业等已不再是这个职务了,便在他的职务前加“老”,以示亲切、尊敬。我入伍的第一任连长就是辛占廷,我在部队的6年生活中,有3年是在他的连队,3年来他给我留下了…  相似文献   

16.
正Ⅰ在我的认识里,诗是非常纯粹的文学表现形式,诗人都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在嘈杂的今天,还能坚持写诗的人,我十分敬佩。无人强迫你写诗,都是源于你对诗的热爱,使你在写诗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收获喜悦,不是荣誉和金钱可以衡量。我觉得方羡洲就是这样一位诗人。方羡洲首先是一位企业家,其次才是诗人。他从农村走向城市,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可以安身立  相似文献   

17.
玫瑰祭     
雨桦 《新青年》2002,(3):30-31
最难忘的是初恋。他是第一个给我送玫瑰的男孩。如果不是他送玫瑰给我。我根本就不知道玫瑰是爱情的使者。他是一个警察,我们的办公室正好是租用公安局的,他的办公室就在我的对面,没事的时候,他就经常到我的办公室里来,看张报纸,喝杯茶,谈论他们最近破了什么案子,抓住了多少三陪小姐,实在没什么可说时就大眼瞪小眼了。从一开始认识他,我们之间就没有陌生,但也没有因此亲近。一切都是很平淡的交往。偶尔,我们也有过单独去看一场电影。  相似文献   

18.
没有青春的人?有这种人吗?有,就是我。8岁念小学一年级时全班同学都叫我“小老头”。后来全校认识我的人也都叫我“小老头”。当时我嘴巴上肯定没有胡子,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老头。当我学习了毛主席“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段语录后。我不再怀疑了。既然群众说我是老头。我就是老头。有一个成语也印证了这条规则,“三人成虎”。三人都可以成虎,百人为何不能成为老头?我是老头确定无疑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有深厚的酒文化,历代文人中多有因饮酒而名闻天下者。比如唐代的李白,不仅是诗仙,而且被称之为酒仙,在他所写的诗歌中,很多就沾有酒气,而一旦沾上酣畅淋漓的酒气,诗歌也就有了灵性,成为千古传唱的绝句。与李白不同,被称为清华大学"终生校长"的梅贻琦基本上没写过什么诗歌,文章中也从来不提"酒"字,但他依然得了一个与酒有关的最  相似文献   

20.
朋友高旗     
阿瞳 《新青年》2006,(10):48-49
1. 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高旗.高旗对自己的名字很满意,他曾经告诉我,他家里有兄弟5人,他爸爸给他起的这个名字最响亮.当遇到陌生朋友的时候,他总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叫高旗,高兴的高,红旗的旗.在大学时代,高旗对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北岛和顾城非常崇拜,曾经和同宿舍的几个兄弟组织了著名的校园民间诗歌组织,名叫"沙漠之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