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表辞职是代表辞去自己所担任的代表职务的一种行为,各地人大对代表辞职工作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探索并非局限于法定的主动辞职,还进一步规定了代表的被动辞职,即代表在出现不利于履行其代表职责或代表工作中的组织领导职责时,由本级人大常委会或党委组织部门建议其自愿辞去担任的代表职务。一、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的代表辞职工作,主要是针对代表被动辞职即建议代表辞职进行的实践。可以建议辞职的代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代表担任领导职务,职务发生变动的;二是调离原选区或本行政区域的;三是因代表不作为、有重…  相似文献   

2.
庞清涛 《人大研究》2006,(10):37-37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的基层人大根据新时期代表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从提高代表工作水平的实际需要出发,实行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笔者为基层人大的这一举措叫好!所谓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就是人大代表在任期内,若出现不能正常履行代表职务的特殊情况时,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辞去代表职务。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人大代表的“终届制”,保证了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和代表工作的连续性,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可低估。首先,使法律的规定得到了实践。选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于工作需要,根据选举法和代表法关于代表可以辞职的规定,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条例或办法,建立和实施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在实施人大代表辞职制度过程中,由于对选举法和代表法有关规定存在不同理解,因而对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也存在不同看法。一、实施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原因(一)法律关于人大代表辞职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程度低,需要对辞职规定进行细化选举法关于人大代表的辞职问题只是在第四十九条规定了代表向谁提出辞职,而对于代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辞职或必须辞职并没有作出规定。如果没有代表辞职制度,由于代表名额…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出于工作需要,在代表辞职领域开展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特别是在制度完善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但与此同时,由于对代表法和选举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不同理解,人们对这些创新往往褒贬不一,甚至引发了对代表制度的反思与探讨。因此,从法治视角解读代表辞职这一“敏感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不少地方推行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有的还出台了规范性文件。依照《代表法》的规定,代表辞职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代表认为自己难以执行代表职务而提出辞职;二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迁出或者调离本行政区域的提出辞职;三是代表违反国家法律受到追究提出辞职。但在当前实践中,地方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因工作需要,由组织推荐并当选的“官员代表”,由于职务或工作岗位的变动,由组织出面劝其辞去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代表辞职制度,是对代表及代表权力的尊重,是促进代表工作的有力举措,它打破了代表“终届制”,改变了“代表工作干不干。代表活动参加不参加都照样当代表”的状况,保证了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使人民选举出的代表能够真正代表人民,保证群众的意愿得到真正反映。那么,应如何建立科学、严格、规范的代表辞职制度,以辞职推进人大相关工作的开展,已成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亟待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人大代表辞职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建设还不够具体和完善。成都市金牛区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人大代表辞职的暂行规定》在理论观念上存在明显误区,在实践操作上具有不公正性,不是人大制度的创新。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必须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对代表构成、代表性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倪斌 《人大研究》2006,(10):38-39
自1999年湖北省襄阳市试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以后,浙江宁波、湖南溆浦、江苏常州、福建晋江、山东即墨、成都金牛等许多地方纷纷效法,一时“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对此,许多新闻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人大工作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褒贬不一。关于“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依据问题根据现行法律,人大代表辞职是有法律依据的。《选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辞职,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辞职。”但是,根据笔者的理解,法律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9.
王成保 《人大研究》2006,(10):40-40
人大代表是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在届中辞去人大代表职务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事项。这里面涉及对选民的选举结果、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结果和宪法赋予人大代表权利的尊重,涉及人大代表本人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态度以及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笔者以为,建议代表辞职制度不宜提倡。一、法律依据不足。依据代表法、选举法有关规定,人大代表由选民或选举单位选举产生,对原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负责;人大代表是人大这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发挥着代言人民、监督“一府两院”的重要角色。代表是否辞职应由选民决…  相似文献   

10.
臧必飞 《人大论坛》2009,(10):36-36
【话题争鸣】本刊上期刊发了《为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叫好》一文,介绍了一些地方实行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所引发的各种观点。这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在来信来电中不少读者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有的人认为,对被“双规”或被司法机关查处的人大代表,必须使用带有惩戒性质的罢免,终止其代表职务,不可轻描淡写地接受辞职;也有人认为,人大代表是政治职务,它的产生、暂停和终止都有法定程序,是辞职还是罢免,要根据情况确定,不可感情用事。  相似文献   

11.
柴杰 《辽宁人大》2007,(5):30-31
兰海同志的《人大代表辞职怎能强制》(以下简称《强制》)提出“临湘市推出的‘先辞代表职务,再开行政调令’的措施,实质上是强迫代表辞职,是不妥的”。《强制》一文就临湘市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迫代表辞职,“首先,它侵害了党员代表的合法权益。”“其次,它侵害了选民的合法权益。”“最后,这种做法有人大工作行政化之嫌。”笔者认为,《强制》一文提出的观点也不准确。依据当前代表工作的现状和代表工作的体制,为进一步完善代表工作,代表辞职需要一定的“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与本级代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实 《人大建设》2008,(5):46-47
近年,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陆续开展了“评选优秀人大代表”活动。有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发文安排本级人大代表向下一级人大常委会述职。有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文件,由人大常委会提出本级人大代表辞职的建议……对于诸如此类的举措,一般认为对激励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具有积极作用,也有人对其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严肃性,规范人大代表因不能履行代表职责需要辞去代表职务的行为,近日,河南省舞钢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舞钢市人大代表辞职的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对需辞职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规定有"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因职务变动,调离原选区或改任非领导职务,不再适合担任代表职务的”、“犯有严重错误,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等情形的,代表应辞去代表职务(《人民代表报》2012年5月8日)。  相似文献   

14.
兰海 《辽宁人大》2007,(5):30-30
据报道,湖南省临湘市人大常委会推行了岗位职务代表辞职制度,要求原乡镇职务代表因工作调整到市直部门时,必须同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辞去代表职务的请求,辞去代表职务,组织部门方可办理相应的调动手续。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中国人大制度建设新举措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 ,即新一届人大开展工作一年来 ,公民旁听、设立助理、就职宣誓和代表辞职四项制度的启动 ,给人大工作带来了新的气象 ,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掀起人大的“盖头”来2 0 0 3年 ,公民旁听在北京、河北等 2 0多个省级人大会议或人大常委会会议中推开 ,市、县级人大的公民旁听也越来越普遍。有人把公民旁听誉为完善人大制度的一个“亮点”。缕缕阳光洒向高悬国徽的会议室 ,“红盖头”被缓缓掀起 ,人大会议日趋“透明”和公开。1985年 8月 ,公民旁听始于山东潍坊市 ;1998年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规定全体会议设置旁…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出于工作需要,在代表辞职领域开展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特别是在制度完善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从法治视角解读代表辞职这一"敏感点",有助于我们更真切地触摸到人大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强烈脉动,更深刻地感受到现代民主法治建设给人大工作带来的诸多深层次影响。代表辞职:在探索与争议中前行有任必有辞,作为一项法定职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04,(11):9-11
“当发现自己难以胜任代表工作时,辞职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市人大代表刘绍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代表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出这个力气,当不能有作为的时候了,主动选择离开是比较合适的方式。据称,刘自己也曾动过因“年纪日大,精力不足,难以很好履行好代表职责”辞去代表职务的想法,但是区委常委会领导的一直推荐,使他感到重任在肩,只好老骥伏枥。  相似文献   

18.
乐仁 《人大研究》2005,(5):21-22
人大代表作为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其履行职责的状况, 关系到权力机关的整体效能和执政水平。目前一些县级人大尝试的人大代表辞职制度,是完善选举制度、提高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务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从代表终届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实施代表辞职制度的法律依据和意义, 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作如下探讨。一、代表终届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近年来, 由于乡镇撤并、干部调整等原因, 人大代表的工作岗位变动频繁。特别是担任乡镇主要领导的代表变动较多。以某县级市为例, 2003年 3月换届时, 为有利于人大开展工作, 当时各镇均…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06,(7):22-24
近年来,人大代表进出问题,成为制约代表工作的一道难题。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后,各级人大代表的任期皆为五年,《选举法》和《代表法》只是规定代表可以向原选举单位书面提出辞职,并没有明确规定人大代表在哪些情况下需辞职。而现实中,个别人大代表不作为、不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现象的确存在,并引起广大选民不满。如何打破代表届内“终身制”,形成人大代表能进能出的局面,让代表工作充满活力,广大人大工作者有太多的话要说。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要地阐述了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建立的意义、依据、原则、前提以及尚待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