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初,围绕山西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问题在党内引发了一场争论。争论的表面是老区互助组织要不要提高一步,但实质上是老区农村或土改后的农村要不要开始起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这场争论不只是在山西呈现白热化,而是直接牵动着中央高层领导,影响至全国。甚至到了1966年"文革"爆发,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等人又重提这场争论,并把它作为农村"两条路线斗争"的案例,以及刘少奇反对在农村搞社会主义的"罪证材料"加以利用,致使刘少奇等一大批中央及省、地、县党政领导干部遭受猛烈批判和斗争,有的甚至被摧残、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2.
1955年6月6日至11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宋庆龄前往松江重点视察陈永康的联民农业生产合作社.调研期间,宋庆龄除先后听取松江当地领导关于农业合作化、文化教育卫生方面的工作汇报外,还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农民促膝谈心.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支持山西省委试办农业合作社的战略思考是缜密的深远的。1951年7月15日在回复黄炎培"能战然后能和"信件半个月后,薄一波回忆,"毛主席找少奇同志、刘澜涛同志和我谈话,明确表示他不能支持我们,而支持山西省委的意见。毛主席批评了互助组不能生长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观点和现阶段不能动摇私有基础的观点。他说:既然西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中共与苏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理解,中苏两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问题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为了解决分歧和矛盾,1963年7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率领代表团赴苏,与以苏斯洛夫为首的苏共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了中苏两党会谈,其问,邓小平同苏共围绕“总路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胡绳同志的文章《<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读后感》,对薄一波同志的著作中的具体地科学地分析历史,不回避一般研究者感到难以处理的问题等方面的特点,着重作了解说。读者可将发表在6月11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胡乔木同志的文章与这篇读后感参照阅读,并细读薄一波同志的著作,必可从党史的研究和写作方面受到教益。  相似文献   

6.
田晓晴 《湘潮》2008,(2):8-10
薄一波长期从事党的白区工作,一直未能与毛泽东相见,直到抗日战争后期,薄一波来到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才有机会见到毛泽东。这次见面毛泽东与薄一波在枣园促膝谈心长达8个小时,给薄一波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超越马克思     
1958年初,时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他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了个说明:本来打算用《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这个题目,因为有的同志不同意,才用了现在这个题目。文章发表后,引起很大争论。1959年,王任重就这个问题请教毛主席,毛主席说:“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7,(5)
薄一波与毛泽东在薄一波的革命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初,薄一波从太岳根据地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一次到中央。第二天,毛泽东便找他谈话,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了在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对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是随着农村合作化发展而发展的。1955年1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第一条就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1956年6月3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同样规定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本章程所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文注)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何晓明 《湘潮》2004,(5):56-56
1957年春的一天上午,时任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的万达把我叫去,告诉我黄克诚和李先念要去岳麓山附近考察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到岳麓山看看。因万达有要事不能作陪,要我陪同前去。陪同前去的除我以外,还有一位负责保卫工作的同志和省委招待所一位搞服务工作的同志。我们3  相似文献   

11.
“我在任总理期间,决不修建政府大厦”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但国家财力有限。身为“总管家”的周恩来对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尤其足对楼堂馆所控制较严。他曾对时任财政部部长的薄一波说:“连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办公的地方也只有东华厅、西华厅;办事的大员只有四五个人,他的衙门总共不过十几个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私营经济的发展,思想理论界发生了5次大争论。这5次大争论每次都促进了思想的大解放,从而促使了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山西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矛盾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构思了一个“新策略”。在抗日的交叉点上 ,他首选共产党人薄一波来实施这一“新策略”。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 ,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鉴于山西工作的特殊性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开工作系统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 ,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 ,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薄一波领导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 ,找到了解决山西问题的特殊方法 ,从而在山西抗战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薄一波是从山西成长起来的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任何伟大人物一样,薄一波的思想也有一个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他7岁入蒋村小学读书,11岁进入定襄第一高小学习。1922年,薄一波只身来到省城太原,考进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192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期间,经过勤奋学习、艰苦探索和革命斗争的千锤百炼,他树立了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薄一波这位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经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种信仰是在跟随毛泽东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刘明钢同志撰写的《薄一波与毛泽东》一文,对薄一波与毛泽东几十年的交往情况作了概要记述,尤其对二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态度与言行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奇与薄一波曾同在白区工作,两人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6年,刘少奇赴华北,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当时,薄一波身陷国民党监狱,是以刘少奇为首的北方局将他及其他一些革命者营救出来的。出狱后,薄一波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与阎锡山建立上层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7.
陶季邑 《广东党史》2010,(12):30-32
<正>笔者最近在查阅《广州民国日报》的过程中,无意发现了1927年1月上中旬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围绕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视察武汉而撰写的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省交通部门本打算除夕那天,免收省内高速费,但因为某东部地区同行说"黑龙江的做法是不讲政治",最终作罢。"不讲政治",这可是很大帽子,绝不是小事哦。最早的"不讲政治"是在1953年6月,时任组织部长饶漱石批评薄一波主持的财政部,说:"财政部不讲政治,没有政治,有财无政!"当时财政部为什么被批得这么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15日,最后一位七届中央委员、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同志病逝了,享年99岁。薄老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光荣的革命事业。抗战期间,为了团结阎锡山抗日,薄一波深入山西,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抗战了八年,智斗了八年。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薄一波作为候补中委被提名。有的同志认为薄一波曾经入过狱,当候补中委不合适。毛泽东听到这一情况后说,为什么不可以当选为正式中委?提候补中委就不妥。就这样,37岁的薄一波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薄一波是财政部的首任部长,在新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薄一波得到毛泽东的高度称赞,被戏称为经济战线的“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于国际格局的认识与判断是我国国际政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我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是单极、两极、多极抑或其他?围绕国际格局的争论引起广泛的争论,其中国际格局多极化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从多极化问题的提出为分析的起点,进而分析多极化的内涵以及多极化与和平发展的关系,最后阐述多极化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