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尚豪 《山东审判》2001,1(6):13-16
国家财产所有权是我国民法规定的一种重要的所有权类型,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其性质和特征直接反映了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特征,是我国保护和发展全民所有制的重要法律武器。但国家财产所有权与私人财产所有权相比,在性质上有根本区别。权利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是人与物的关系。如果因为所有权确认了某种归属关系,而认为所有权的本质是一种人与物的关系,是归属权。那么,任何权利都确认了某种归属关系,则各种所有权就无法区分了。民法作为私法,“权利”法,调整平等主体间关系的法,在对私人财产所有权作出  相似文献   

2.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原始取得,一种是传来取得。本文仅就传来取得所有权的转移时间谈些粗浅的看法。一、财产所有权转移时间的确定是正确确定财产所有权归属的前提财产所有权可因赠与、买卖等民事法律行为或公民死亡等法律事件的发生而产生转移。财产所有权何时从原财产所有人转移给财产受让人,何时才能确定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和权利  相似文献   

3.
民事权利是我国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保障,它可以帮助公民依法取得各项活动的行使权并取得一定的利益。而对于民事权利而言,其包含多项内容。本文主要从民事权利中的财产所有权入手,通过对财产所有权基本内涵的历史演变的分析,主要研究我国民法对于民事权利中财产所有权的保护现状,最后通过分析民事权利中财产所有权的作用探讨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民事权利是民法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公民和法人韵民事权利十分广泛。因此,民法通则专设一章对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做了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五章的规定,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主要有: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在民法中可以统称为物权。前者可称为自物权,后者可称为他物权。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国家财产所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政治主体国家,不是民事主体,国家行使财产权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不能有国家的私利。国家如何为社会服务也是在权力─—立法机构中少数票服从多数票的政治决策。所以国家财产所有权和民事主体的财产所有权是性质不同的财产所有权。国家财产所有权运行过程中的最后一环节,可能变形为企业法人所有权,但是和私有企业的法人所有权在根本性质上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财产所有权转移时间的确定,是正确处理财产所有权纠纷、确定财产所有权归属的重要环节,也是确定行为人对财产所实施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效的先决条件. 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是以民事行为的有效为前提的,如果该民事行为无效或已撤销,也就不存在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以前民法理论上都将特定物与种类物加以区分,种类物从财产交付之时为所有权的转移时间;特定物以双方订立合同之时为所有权的转移时间.民法通则第72条第2款规定为“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这里对财产所有权的交付及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未对不同类型的财产及不同的法律事实而产生的财产所有权转移时间作出详尽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对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还存在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我拟就此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财产所有权系民法物权体系中一类至为重要的基本私法制度.依各国民法理论之一致见解,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四项权能.而所谓财产所有权之实现,则指权能的行使,亦即所有人对其所有物实施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单独行为或一系列行为.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所有权人通过行使权能这种形式来实现其财产所有权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所有权人通过自己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与所有权人通过他人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乃是两类最为基本的实现形式.鉴于此两类实现形式,尤其是后一类实现形式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业已显现的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们拟对此作一研析,以期就教于民法学界.  相似文献   

8.
司法实践中,对于承包经营中的贪污犯罪往往难以认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把握住其财产所有权的性质这一关键.对承包经营中贪污罪的认定除了在犯罪主体上严格按条件掌握以外,还应紧紧把握住财产所有权关系这个犯罪客体.从侵犯的财产所有权性质入手,分析判断是否构成贪污罪.贪污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关系,其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因此,正确把握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对于认定承包经营中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是否构成贪污罪有着重大意义.侵犯的财产属于公共财  相似文献   

9.
许烨 《法制与社会》2014,(6):270-271
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大陆法系国家引进过程中,在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上存在障碍。而我国《信托法》在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上采取回避策略,为信托实践埋下了隐患。借鉴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信托立法制度,由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所有权、受益人享有债权具有可行性,建议在我国《信托法》中明确受托人对信托财产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法通则对民事权利作了四项规定,即财产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和人身权。对权利主体依法应当享受的各项民事权利,都分别作了较详细的规定。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从一定意义上说,财产所有权是行使各项民事权利的基础,有很多民事权利的行使,是以财产所有权为先决条件。比如财物的买卖、赠与、租赁、借贷、借用、损害赔偿等民事法律关系,只有确定了财物所有权,所有人才能进行出卖、赠与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只有财物所有人才能行使出租、出借、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在人身权中,特别是身份权往往与财产  相似文献   

11.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清析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因为,产权是任何一个企业最基本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企业取得较好效率的根本动机,具有比资本更直接的对生产的激励效果.因此,理顺产权关系是我国国有企业搞好搞活甚至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清析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 财团法人的财产所有权是很有其特征的。由于目前仍缺乏对该问题的研究,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财团法人财产所有权的一般特征及在实践中争议颇大的宗教财产归属问题,期望能引起关注和研究。一、财团法人财产所有权之内涵财团法人,指财产的聚合体,即在一定独立财产基础上形成的、能独立参加民事关  相似文献   

13.
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国内外有双重财产权说、物权说、债权说和法主体说等,但因与大陆民法的基本理念相悖而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现代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法律渊源,对信托财产权的认识只能从源头上去把握,认清其精神所在才能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铁雄 《法学杂志》2013,34(2):59-68
近代财产所有权观是建立在对古代和中世纪财产所有权社会义务观的批判中产生的个人自然财产权理论基础之上的,强调个人财产绝对权利;现代财产所有权观则作为对近代个人自然财产权利理论的反作用,强调个人财产权的社会责任.而科学的财产所有权观表明:财产所有权具有两个方面:个人方面与社会方面,个人与社会两方面的利益是共存的.虽然对个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强调,在历史每个时期各有所重,但其基本趋势则是走向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平衡, 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托(Trust)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种金融制度,信托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完善信托制度,对当前正积极发展的金融投资市场的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而明确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将有助于此目标.本文就信托财产所有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01年颁布的《信托法》是我国第一部调整信托关系的法律,在借鉴了两大法系的规定的同时,也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但是,该法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尤其在财产所有权归属问题上仍待澄清。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商店看中某物品并支付货款后,商店将该物品交给购买者时,该物品的所有权随即转移到购买者,即归购买者所有。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时清结的口头头卖合同,物品所有权的转移是清楚明了的。但在复杂的经济往来中,在履行书面合同之时,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情形就复杂多T。由于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涉及到标的物意外灭失的风险责任以及第三人申请财产保全措施是否合法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惯例是,标的物意外灭失的风险责任应由所有人承担。所以,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就决定了意外灭失风险责任转移的时间。也就是说,所有权的转移与风…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私营工商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其登记性质与财产所有权往往发生争议,包括历史遗留私营企业财产所有权的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先来分析一起此类性质的纠纷:唐某于解放前独资创办袜厂,抗战时期长子病死,袜厂交由次子唐乙登记经营,唐某的大媳与长孙都在该厂工作,不拿工资。唐某不久将袜厂盈利投资于一毛纺厂,取得股份。不知从何时起,这些股份的具名人也改在唐乙名下。唐某1953年病死,唐乙与嫂一家分居。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由唐乙  相似文献   

19.
财产所有权的正当性依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恒山 《现代法学》2001,23(6):3-14
所有权作为权利 ,其含义不是指人对物的占有或支配状态或形式 ,也不是指物主对物的占有支配的自由 ,而是指 :对于他人而言 ,物主个人、社会群体、国家三重意志共同主张物主对物的自由支配的不可侵犯性。所有权的不可侵犯性在于 ,物主获得物 (所有权的对象物 )的方式是对他人无害的 ,以致是他人所同意的。财产所有权得以确立的核心和关键是社会群体根据无害性义务准则而给予的一致公认。  相似文献   

20.
方莎 《法制与社会》2012,(32):64-65
财产所有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本文诉争房系依建造这一事实行为而存在,占有和使用集体土地建造住宅及附属设施的权利为宅基地使用权,虽然目前宅基地使用权尚不具备流通性,但宅基地使用权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对于建筑在集体土地之上之房屋权属的确定应结合宅基地使用权、建筑面积权、出资建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