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抢劫犯罪常见多发的严重暴力犯罪之一,遏制抢劫犯罪需重视被害问题。当前的抢劫犯罪被害有女性被害比例高、被害人步行多、青壮年务工多、单件金银饰品被抢多等特点。减少抢劫被害需改变被害人无辜的认识,公开预警信息,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加强案件多发区域、时段的巡控,并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种原因,海上抢劫犯罪侦查中存在着出警速度慢、侦查破案率低、情报信息来源不畅及执法干部素质不高等问题。应依托海上快速反应机制,追缉堵截犯罪嫌疑人、及时询问知情人、认真组织现场勘查、控制销赃渠道、加大审讯力度等海上抢劫犯罪侦查对策,建立与完善犯罪情报信息网络、完善海上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及与国内国际协作等对策,预防海上抢劫犯罪,维护海上安全。  相似文献   

3.
被害预防是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对各种致害因素的预防。它突破了传统的预防思路,对于加强预防犯罪工作、减少和控制抢劫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民事法学的角度看刑事追缴——兼评许霆案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上的追缴,是刑罚以外的对被告人通过犯罪活动获取的财产的一种收缴的处分方式。它所针对的对象,不是行为人合法所有的财产,而是通过犯罪活动获取的财产。追缴是一种对犯罪所得的一种公权上的处分措施。有被害人的财产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并返还受害人,符合民事侵权法的精神,具有民事返还的性质。完善我国的刑事追缴制度,应赋予被害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加强对公检法追缴失职人员的责任追究,对于追缴不足以弥补民事损失的,允许被害人另循民事诉讼途径主张。  相似文献   

5.
海上抢劫犯罪活动区域非常广阔 ,涉及海上和陆上 ;犯罪预谋性强 ,准备比较充分 ;犯罪多为团伙作案 ,成员复杂 ;犯罪行为暴力色彩浓厚 ;窝赃销赃地选择性大 ;犯罪案件侦查涉外因素较多 ,取证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家补偿犯罪被害人制度在3600多年以前的《巴比伦法典》中便已经有规定,如果未能捕获罪犯,地区政府应当赔偿抢劫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损失。在谋杀案件中,政府从国库中付给被害人的继承人一定数量的银子。此后,政府补偿逐渐被罪犯赔偿所代替。从19世纪开始,以意大利学者菲利和加罗法洛为代表的刑事实证学派认为,犯罪被害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得到赔偿便转而通过犯罪以维持生存已经成为一种事实。因此,该学派建议应该由国家对这部分犯罪被害人进行经济补偿。但因当时各国经济实力不济,该建议终未能付诸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被害人学的…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于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互动关系研究多限于静态化的几类互动模式的介绍与阐述,缺少对犯罪具体情境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在行为上和情绪上的动态人际交往过程的考量。以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中的环形模型为研究视角,从抢劫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具体行为入手,将抢劫过程中双方的互动关系置于环形模型中进行定量研究,可以实现将抢劫过程中的具体行为类型化,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抢劫犯罪人的后续行为。从被害预防角度来说,正确地认识并预测犯罪人的行为,有利于被害人在遭遇侵害时及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国家补偿犯罪被害人制度在3600多年以前的<巴比伦法典>中便已经有规定,如果未能捕获罪犯,地区政府应当赔偿抢劫犯罪被害人的财产损失.在谋杀案件中,政府从国库中付给被害人的继承人一定数量的银子.此后,政府补偿逐渐被罪犯赔偿所代替.从19世纪开始,以意大利学者菲利和加罗法洛为代表的刑事实证学派认为,犯罪被害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得到赔偿便转而通过犯罪以维持生存已经成为一种事实.因此,该学派建议应该由国家对这部分犯罪被害人进行经济补偿.但因当时各国经济实力不济,该建议终未能付诸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英国著名的监狱改革家、法官马杰里·弗赖(Margery Fry)女士于上世纪50年代使国家补偿犯罪被害人制度在盎格鲁撒克逊法系中又复活了.由于她的努力,英国政府于1963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不同的补偿方案.作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的新西兰于1964年在世界上最先制定了<犯罪被害人补偿法>,英国随后也制定了<犯罪被害人补偿纲要>,此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芬兰、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该制度.我国台湾地区于1998年通过了<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在该法中也确立了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现实中发生的尾随抢劫犯罪案件来看,这类案件在犯罪行为、犯罪人心理、犯罪侵害的对象和犯罪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抢劫案件的特征。侦查此类案件时,在侦查对策的运用上应注意从快速反应、现场勘查、心理痕迹分析、询问被害人、布控守候、调查摸底、并案侦查等方面加以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产品———网络虚拟财产,这对传统的抢劫犯罪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虚拟财产具有财产的属性,可以成为网络抢劫犯罪的对象;网络虚拟抢劫是此类抢劫犯罪的新的行为方式;犯罪主体较以往有较大的变化,许多法律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基于此,我国刑法应及时地予以修正和完善,以对新型网络虚拟财产抢劫犯罪进行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洋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海洋资源的枯竭,导致海上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并呈现集团犯罪、跨国犯罪、区域广、手段高等特点,这给公安机关侦查破案造成困难和带来挑战。分析海上犯罪现场的构成及其照相取证的方法,可以为海上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和互联网络的蓬勃发展,网络传销打着慈善义举、扶贫济困、创新战略、民生工程等幌子,扭曲国家的相关政策,肆意进行网络犯罪活动。其不仅给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和损失,还影响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一大毒瘤。因此,从被害人学的角度研究、探讨、防控和打击网络传销犯罪,阻断和割离被害人与网络传销犯罪嫌疑人之间的传播联系渠道,有效遏制网络传销犯罪快速蔓延的趋势,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一、淫欲型系列杀人犯罪的特点 淫欲型系列杀人犯罪,不是规范的法律用语,而是刑事侦察部门约定俗成的业务用语。它是指同一犯罪主体(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基于发泄性欲的初始动机,两次以上杀害女性被害人的犯罪行为。有的系列杀人犯罪活动兼有发泄性欲和图财双重动机。笔者只将那些以发泄性欲为主要动机,在杀人后附带劫走被害人随身携带财物者视为淫欲型系列杀人;而那些以图财为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案件,毒品犯罪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没有特定的被害人,方法手段隐蔽,跨地区性流动性强。我国毒品案件侦查仍然套用普通刑事案件的侦查方法,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体系,因此树立正确的毒品刑事案件侦查理念,可以促进毒品案件侦查系统的发展完善与提高,可以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5.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相似文献   

16.
犯罪被害预防就是根据易被害人或称潜在被害人自身存在的个性特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实际遭受犯罪侵害。应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完善监护制度,强化监护人职责,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其自觉预防犯罪被害的意识和能力;消除和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被害。  相似文献   

17.
抢劫犯罪历来是打击的重点,经过持续的“严打”和专项治理,抢劫犯罪猖獗的势头虽有所遏制,但抢劫犯罪的发案率仍然很高,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突出的问题。为研究当前抢劫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我们从近两年来我市法院判处的抢劫案件中,随机抽样选择了100件案件进行剖析,这100件抢劫案件,既有发生在人口绸密的城区及城郊结合部,又有发生在偏远农村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100  相似文献   

18.
金融诈骗是犯罪嫌疑人为了骗取财产或银行信用而恶意利用来自被害人自身的特点 ,通过虚构事实 ,掩盖真相的各种手段 ,使金融机构或开户单位、个人陷于错误认识 ,自动向其交付财产或提供银行信用证的行为。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 ,金融诈骗活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定 ,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最严重犯罪活动之一。因此 ,必须在严厉打击的基础上 ,认真抓好两个层次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两抢"即抢劫和抢夺,是近年来社会治安中多发性突出问题。据对菏泽、聊城、德州三市公安机关的调查,"两抢"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重接近10%。其中,抢夺犯罪被害人主要是反抗能力较弱的单身女子和老年人;抢劫犯罪被害人主要是防范意识差、反抗能力弱、有钱财可抢的青壮年男性。两种犯罪皆具有结伙性、凶残性、系列性和作案地点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征。"两抢"犯罪的多发,既有社会综治机构和公安机关防控不力的问题,同时也与被害人自身的被害意识薄弱密切相关。因此,要最大限度减少"两抢"犯罪的发生,必须改革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实体犯罪预防机构;强化公安机关的监控力度,建立和完善网络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被害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警示、"增责"等措施,提高全民的防害意识,从而形成社会、公安和被害人"一体化"的"两抢"犯罪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入室抢劫犯罪,在当前刑事案件中异常突出,犯罪分子受暴力恐怖活动的影响,竞相效法伪装和恐怖手段实施犯罪,有的集抢劫、杀人,强奸于一身。这些案件突发性强,作案手段、方式、侵害目标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极大.这一突出的犯罪动向值得侦察部门的高度重视.当前入室抢劫犯罪的新特点有如下几点:1.以共同犯罪为主体.抢劫犯罪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