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的价值观是解释村庄现象与治理秩序的重要途径,既有的农民价值观研究考察了作为农民终极意义的观念,而不是农民在具体实践中的行为指导。农民的主体行动观念和社会行动观念这对概念是农民自我生活和村庄交往的指导,在地缘性村落中两种行动观念塑造了一种安逸的生活与和谐的村庄秩序。两种观念下的村庄秩序不再是乱象丛生的“问题化”治理后果,而是达到了一种均衡的、稳定的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以血缘、地缘、共同价值等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共同体”为个体提供了生命的安全和心灵的安定,同时也约束了人的自由。现代性的成长中的解放政治、时空分离、脱域机制和反思性机制消解了维系传统共同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共同体的消解,导致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日益呈现出来,以至于现代性被体验为意义世界的丧失和生命世界的碎片化,一种无价值感、无目标感和无方向感的体验深深触及了现代人的内心。现代人迫切需要解决如何在个体化的逻辑下继续保持人们生活的价值感与确定性,以便克服精神上的不安,进而获得稳固的归属感。然而,这一矛盾困惑至今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益阳市在广大农村开展创评"十星"级农户活动,初步找到了一条农民群体的价值实现之路,有力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的长治久安.这种乡土社会的价值实现呈现出如下特点(一)多样性;(二)层次性;(三)地缘性;(四)传承性;(五)法治性.  相似文献   

4.
价值研究是税法现代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然而通过对我国税法传统价值的解构,发现英有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我国税法的价值重构之命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早期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及其后果进行了分析。其现代性维度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代中国的发展都有很大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少年司法制度应当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对少年司法制度进行价值取向与现代性维度分析,是构建一个理性的少年司法制度体系的前提条件和现实要求,也是少年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石。只有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并明确现代性的本质要求,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发展与完善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7.
纠纷的控制单位:私的程度与私的身份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私观念构成了农民行动逻辑的深层基础。根据农民的公私观念,不同性质的纠纷由不同的调解人来解决,形成不同的纠纷控制单位。在宗族性村落,宗族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私的特征,同姓发生的纠纷一般在宗族内部解决,宗族构成一个纠纷控制单位。在宗族内部,纠纷又因私的程度不一样,需要在不同层级的单位中解决,从而型塑宗族性村落特有的纠纷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质是现代性问题。现代性的共识性涵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包容性空间。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着社会阶层分化、价值共识危机、伦理安全缺失的现代境遇,需要积极寻求价值合法性和政治合理性的实践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建构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主体间性哲学为支撑的普世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价值反映了人们关于公共行政的希望、信仰和依托,是公共行政的灵魂与基石。在西方现代性的语境下,公共行政价值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和新公共管理时期三大阶段的变迁。在主导和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在困境。回顾公共行政价值的历史变迁,并将公共行政价值置于现代性的语境下进行反思,有助于进一步把握西方公共行政价值的演变规律,推动新时期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的价值追求中,必然有某种价值作为首选价值。中国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目标进行了改革开放,实际上是选取了国家"富强"作为首选价值。不过,在现阶段,它产生了"国富民穷"的现象,以及相伴生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这一格局虽然在经济转型与增长上一时有利,但从长远的发展看会产生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说,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才是中国现代性应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指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形成规模,村落格局保存完整,具有比较悠久的村落历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美学、历史和考古价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至今还有人居住并保留着较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古老村落。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7个乡镇(办事处)102个村委会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的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西方社会发展思潮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工具理性为内在支撑的现代性发展思潮和以价值理性为内在支撑的反现代性发展思潮。上世纪60、70年代以前,现代性发展思潮一直在西方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而80年代以来,反现代性发展思潮则逐渐成为西方学界的主流话语。这种嬗变,不仅表征着社会发展思潮具体理论形态的更替,更意味着人类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僭越的逻辑归位。它表明,弥合理性的断裂,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当代发展观念重构的逻辑原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GSS2010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对农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检验了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务工经历、现代性体验均对农民政治效能感起到正向的影响;现代性体验在城市流动经历和农民政治效能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结论表明,尽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比没有城市务工经历的农民的政治效能感要高,但是这一差异并不是完全由城市务工经历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大众传媒使用、日常学习、政治参与产生的。为此,要加快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以长期居住地为基准的城乡居民政治参与权制度,拓宽流动农民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流动农民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人类现实生存境遇的关切和未来发展图景的探索始终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关注焦点。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剖析与批判中,科学揭示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本质内涵。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有赖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美好生活一方面表现为从“物的世界”向“人的世界”的回归,即从资本的统治状态、社会关系的限制状态以及异化劳动的矛盾状态中的回归;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实的人”世界的重构,即人的外在生活空间、精神世界以及存在方式的重构。深入挖掘、科学阐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野中的美好生活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建构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意识是现代性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延伸和发展。后发展地区农民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法律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薄弱,必须确立起生态主体意识、现代法治理性,生态伦理价值规范等现代性价值理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政治—行政二分范式产生的宏大叙事背景。假定政治—行政二分范式与现代性相契合且未发生变化,该范式引发了公共行政民主与效率的价值争论并主导了逻辑实证主义与规范性的研究路径。由此发生了政治—行政二分范式的隐忧,即公共行政理论外向拓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拘泥于规范性与逻辑实证主义并侧重于后者,导致实践中的公共行政日益陷入现代性困境而不自知。公共行政需要担当寻求人类社会终极价值的责任,进而在理论与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经济乏力、村落空心化、乡土文化衰退等问题,只有解决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城镇化、农民增收与继承传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等矛盾,通过以政府为主导,明确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农业为基础,积极发展传统村落特色产业;以农民为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乡村人才吸引力;以文化为抓手,加强对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民生供给为保障,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真正实现有产业支撑、有文化传承、有传统风貌、有基础配套的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性质、心理健康标准的价值内涵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拒绝价值干预,但它也不能完全排除价值中立。价值中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适用范围,且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干预不同于德育中的价值干预,它必须坚持间接性、尊重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透过对西方公共行政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特征分析,可见当代公共行政职能转变的价值旨向是在追求社会的和谐。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国政府公共行政实践在宏观层面的价值性规制,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公共行政改革潮流的内在价值指向的应和,即要为社会和谐提供基本的公共行政实践前提。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性发展的现实境况,决定了中国对西式现代性历史展开的批判意识,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出场姿态,即关乎一种克服全球现代性问题的探索与尝试。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跨越“物种思维”的“类思维”为认知起点,以超越“抽象力”的“集体力”为过程动力,以摒弃“普世价值”的“共同价值”为信仰支撑,以克服“异化发展”的“全面发展”为至善目标,这些共同勾勒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架构。考察作为破解全球现代性问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叙事,彰显唯物史观的建设性逻辑,强化社会主义在现代性布展中的话语权,展现全球现代性基本取向上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