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定义了什么是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信息检测;其次从监测内容、监测方式,以及监测的法律、体制、经费保障体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实践,并介绍了监测结果在政府内部和社会上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美国联邦政府劳动力市场信息检测的特点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长期雇佣关系、年功工资制度、内部晋升机制等主要特征,以及成熟市场环境、隐性契约基础、外部劳动力市场竞争等隐藏条件。政府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人力行为符合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部分条件,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在政府组织中有其适用性和解释力,但也因政府组织的政治性特征而有其适用的有限性。而政治规则及其允许范围的变化会使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条件得到充分满足,如新公共管理运动带来政府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弹性化和灵活性,使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呈现一体化的趋势,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在政府组织中适用的有限性因而得到克服。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场所,无论是劳动力的供给者——劳动者,还是劳动力的需求者——企业等,都处于平等的市场地位。不存在任何超市场的经济和政治特权。而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所有者却因为户籍的管制、城乡差别、居住地、就业单位和职业等的不同造成劳动者身份的差别,使一部分人因为本地人而优越,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要素市场,它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主体,通过劳动力的供需和竞争,实现劳动力效用最大化。与其他要素市场一样,劳动力市场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并以劳动者主体利益导向规律显现其独特的性质。劳动力市场依靠利益刺激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市场导向功能和奖优罚劣功能等的发挥维持正常的运转。劳动力商品化、价值化、资本化、货币化、市场化及社会化,是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也是其基本内容。根  相似文献   

5.
渝鄂湘黔边区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城乡分割、区际分割和部门分割等多重分割,严重阻碍着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为加快渝鄂湘黔边区统筹发展,必须构建边区统一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规范、有序、自由流动,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统一市场形成;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区域整体规划与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建立边区劳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市场构建。  相似文献   

6.
苏楠  黄嘉 《湖北社会科学》2004,(10):118-120
随着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的逐步放开,劳动力市场开始由封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过渡到开放的近似完全竞争市场。尤其在以低技术含量、体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低端劳动力市场上,由于制度、法律、观念、行政管理的滞后,各种矛盾集中显现。我国劳动力市场在调整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制度创新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大量借鉴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的成熟管理方法,如立法、行政管理和工会组织等,以此来节约制度创新成本,加快劳动力市场的监督调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逐步发育起来,但由于受观念和体制等诸多因素的束缚,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相对滞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形成一体化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建立合理回报机制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功能,将有助于提高武汉城市圈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水平及其效率。  相似文献   

8.
略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岭南学刊》2000,(2):41-44,71
通过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或制度体系的分析 ,指出只有建立起促进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劳动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 ,才能达到以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合理配置和优化就业结构的目的 ,由此来提高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综合生产力和配置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即劳动力市场问题。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和劳务市场、劳动者和劳动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管理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制度等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可以清楚地说明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从而解放思想,清除“左”的思想影响,树立劳动力市场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宋建斌 《中国发展》2009,9(6):49-53
中国非正规就业面临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和劳动制度不规范、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成为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等问题。要从制定系统和长远的非正规就业规划和完善非正规就业方面的立法人手,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和增强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缓解中国城乡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里,高等教育不仅要在人才培养总量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更需要在结构上实现合理优化,达到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及就业结构的动态均衡.我国劳动力市场正日益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卖方向买方转变、由东部向西部推进、由封闭向开放过渡的变化趋势,因此,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布局结构和体制结构等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的人才不断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的建设,是规范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将被列为“十五“期间残疾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998年,朱镕基总理在考察上海、天津等地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时,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状况,就做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建设,把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地送  相似文献   

13.
李国平 《前沿》2004,(6):179-181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生产要素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理应实现市场化。我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光是农村就至少有1 5亿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但由于受二元户籍制度阻隔、运行机制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还任重道远。本文试就如何建立并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形成现代企业制度中劳…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入春以来,我省的福州、泉州、莆田等市,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却为招不到工人而一筹莫展。在石狮、晋江等民营经济重镇,路边劳动力市场的招工摊子,满街的招工广告成了当地最引入注目的景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民工荒"问题。5月中旬,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一季度我省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福州、泉州、莆田等市劳动力市场均呈现求大于供的状况,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停产或开工不足。  相似文献   

15.
实现高质量和充分就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为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治理带来了挑战,促使财富积累方向由资本转向知识,加快了劳动力外部化趋势,改变了工作的技能需求。这进一步造成社会发展不均衡、既有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和外部性风险加大。本文探讨了税收与转移支付、基本收入保障、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资本投资和再培训账户等政策工具组合的综合治理功能,并提出调整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增强劳动者对新技术的适应性、打造多方参与的劳动力市场社会治理格局和促进社区就业并重的政策建议,为增强劳动力市场综合治理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远期目标。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只有经过交换才能实现。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联系也必须如此。这一点,在改革中,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我们相继恢复和开放了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同样,为了满足劳动力流通的要求,必须审慎地逐步打破劳动力流动制度统包统配的壁垒,开放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劳动力市场。这是用工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模式,否则,就不能形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7.
刘芳鸣 《人民论坛》2011,(7):200-20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规范规范劳动力市场,适当拓展境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8.
曾湘泉 《探索与争鸣》2024,(1):142-149+180
基于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模型,通过对就业市场测量统计的相关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及技术定义等的学术回顾可以发现,当下我国就业市场监测体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如测量和统计还不够精准,调查失业率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劳动力市场信息,现有劳动力调查数据开发利用不够充分等。对此,有必要优化充分就业的界定,强化就业市场全方位监测,适时启动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择机共享劳动力调查微观数据库,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调查数据的有效性,推动我国加速迈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客观上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劳动市场:一类是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力市场;另一类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流动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对工资量的决定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深化工资改革有重要意义。传统观念只从按劳分配角度研究工资问题,远离劳动力市场,很难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实,按劳分配规律只能说明工资的实质是劳动报酬,并不能指示工资量决定的具体界限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求助于劳动力市场。这里提出三个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劳动力流动应采取什么形式许多同志认为,为促进劳动力流动,需要建立相应的市场。但应建立什么样的市场,观点不一。有的同志主张建立劳务市场,因社会主义劳动力流动带有很大程度的互助合作因素。在市场上,劳动者所交换的并不是劳动力,而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务。有的同志则主张建立劳动力市场;也有的同志把劳动力市场与职业市场并提,认为几种市场只是提法不同,实质都一样,都是劳动力的交换和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