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经济运行中政府职能的行为边界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围绕"国进民退"展开的讨论实质上也是现代社会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边界问题。从经济史的视角,选取近代企业史的典型个案——轮船招商局,深入分析1873—1895年"官进民退"的企业制度特性及其经济绩效可以发现:唐廷枢、徐润等民间资本代表负责企业运营阶段,确立了具有近代特征的企业制度,企业"商办"特性显著;盛宣怀主政招商局后,官方的行政干预越来越多,企业制度和具体营运目标上的商办特性式微,与此同时,前后两个阶段企业的经济绩效出现很大差异。基于此,当前合理建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应该一方面要加快建立起正式的法治体制和市场体制;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各级政府支配经济资源和对企业活动进行干预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吕佳航 《前沿》2013,(6):74-75
1929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时,中国因银本位的货币制度而暂时免于波及,呈现出危机中的繁荣局面。1932年开始,危机给中国的农村和城市社会、民族工业和劳动者带来了多重灾难,特别是缫丝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在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国外资本冲击加剧、民族工业益发软弱、社会性质问题突出、政府应对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以上海缫丝业为代表的近代民族工业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
樊勇 《传承》2010,(13):61-61
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渐衰微,到甲午战争结束时,更是跌至谷底。受剥削、受压迫是当时中国的主要境况。在航运业方面尤其如此。1840年英国军舰驶抵中国以来,航运业在西方列强的炮舰开道下,最先沦陷于英美等国势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太古轮船公司、怡和轮船公司、美国的旗昌轮船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江海航权。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论述表明党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关联。它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党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知反映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成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党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成果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特征与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5.
台湾光复前,招商局总经理徐学禹给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的学员讲授《中央训练团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航政讲义》,不但让学员们对台湾航政有了基本了解,而且提出了接收台湾应注意的问题,为台湾接收及重建做了展望。台湾光复后,招商局积极参与台湾的接收,接收敌伪地产,打捞敌伪船舶,建立台北分局及高雄、基隆办事处,开展对台运营,开辟对台航线,运送人员物资,促进了台湾航运业的复兴与发展,加强了两岸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6.
吴晓春  陈崎 《求索》2006,(5):140-142
18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兴起,而清朝统治者却拒绝开放、拒斥变革。结果,落后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受到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与此同时,汹涌而至的全球化的浪潮冲破了各种封建束缚,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猛醒,从此开始了中国近百年的“自改革”的历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推动着近代中国的改革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7.
秦尊文 《理论月刊》2013,(1):187-18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湖北既是中国近代的工商业中心、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八年抗战中后期的前沿阵地,也是现代中国的工商业重镇,是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与湖北相比,招商局也有辉煌的历史和现在,它不仅是晚清洋务运动企业、中国近代航运的开拓者,也是当今国家驻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拓荒者。  相似文献   

8.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从古希腊到康德美学产生这一漫长历史阶段中美学和艺术产生的互动关系的辨析,可知大写的艺术概念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艺术的概念,强调这个理论观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传媒有着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报刊是知识分子发表文艺作品的园地,是知识分子的立言空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传媒实践中实现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并在与传媒的频繁接触中最终实现了自身的角色转变和身份革命。  相似文献   

11.
蒋立文  赫坚 《长白学刊》2009,(2):135-138
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曾国藩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私属武装——湘军,并用其全新的制度取代了八旗、绿营制度,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代替了兵权执于兵部的世兵制度。军队与国家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中国军阀的本源,实发端于湘军,而湘军的缔造者曾国藩也正是中国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12.
报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新事物,它的产生是近代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报纸与近代企业关系密切。企业的发展和大批广告的投放为报纸的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支持,企业管理、经营的科学化为报纸的企业化、经营的现代化提供了借鉴。报纸通过刊发企业产品广告为企业作宣传,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直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报纸通过对国家大政方针、税收、立法的研讨,通过对抵制洋货、爱用国货,保护民族企业、限制外商企业、规范市场的宣传,制造公众舆论,间接为企业的发展开创良好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这种推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华夷之辨”的近代诠释 ,对“中西”之争作出了回答 ;高扬“心力”的唯意志论倾向 ,否定了古代哲学中的“天命”论传统 ;“以太”说本体论的近代建构 ,将康有为、严复开创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姻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杨国华 《传承》2008,(6):84-85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在于农业现代化。中国近代的自然灾害使本来就已经薄弱的防灾抗灾能力更加萎缩,造成大量的人口伤亡、生产生活资料的损失和大量的土地的荒芜,严重的影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首先在于农业现代化.中国近代的自然灾害使本来就已经薄弱的防灾抗灾能力更加萎缩,造成大量的人口伤亡、生产生活资料的损失和大量的土地的荒芜,严重的影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在正反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推动主要体现在民粹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倾向、民粹主义核心观念的流变、民粹主义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民粹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等方面。而民粹主义所含有的反智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错误思想则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民粹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杨雄琨 《长白学刊》2008,(2):123-125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可以概括为:大声疾呼,倡导翻译;译介政治小说第一人;提出"翻译强国"的著名论点;确立译书"当首立三义;"主张由日文转译西文;通过译介倡导"小说界革命;对佛经的翻译与研究;阐述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之影响。因此,他不愧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倡导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渊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人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这里试图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的悖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探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演进历程,并且进一步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对照,比较分析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流变,以此为我们今天的思想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早期海军留学生,严复是鸦片战争之后向中国系统介绍和研究西方社会科学基础理论与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曾被时人誉为“哲学初祖“和“新道德”的启蒙者。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贡献,有人把他比作英国的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一生从事经济学、伦理学和哲学的研究与著述的边沁(1748~1832),甚至说他是中国的边沁。应当说,自从有了严复,近代社会科学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来到中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能够发展到今天,严复的启蒙和奠基之功是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的慈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地 《中国减灾》2005,(11):20-21
民国时期,灾害频发,战乱连年,以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各届中央政府为维护统治,疲于应付各各种事变。即使有心顾及黎民,也因庞大的军费开支而显得力不从心。每年的救济费相对于流离失所的难民和生活无着的贫民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再加上政治腐败,生活糜烂,更是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民国社Z日UAN下旧AOOAO会可谓千疮百孔,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