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已成为这些企业职工的主体构成部分。本文以1991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所属中国工运学院进行的万名全国职工状况的调查和1992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进行的五万名全国职工状况调查为基础,对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流动意识进行分析。按照前述调查的统计,1991、1992年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分别占职工总数的53.2%和51.6%。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青年职工的职业流动逐渐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都会考虑个人职业选择问题。职业选择不仅牵涉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反映出青年人的人生观和政治倾向。马克思指出:“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马、恩、列、斯论青年》70页)我国是一个年轻型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必须把大量劳动力放在农村,所以农村青年的职业选择范围比较小。这就要求农村青年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祖国需要之间的矛盾。目前青年的职业选择有行业外的不同部门选择和行业内的不同工种选择。农村青年除了参军、上大学以外,一般都很少能在父母的行业外选择职业。社办厂的工人、民办教师、大队医生、社队干部,应该说是农业内部的分工。因为他们并未脱离农村,大多数人并未变换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进阶到Web3.0的互联网更是为创造财富打开了思路和可能性。在"新常态"形势下的今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强力提倡和推行的政策,甚至提倡互联网创业,互联网成为创业"弄潮儿"所倚借的背景与平台。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本研究发现,都市青年白领对自己的现状并不满意,已经开始逐渐自我反思,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成为都市青年白领跨界流动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青岛白领青年为研究对象,就职业获得和职业流动以及性别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白领大多以自主求职获得工作岗位,男女求职困难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实现经济自立,更是完成向成年人过渡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通过就业谋生,也通过就业谋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表现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现将“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1988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中有关职业价值观部分的统计数据作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据1988年春夏之交的抽样调查,2552名16岁到35岁各种不同从业身份的城镇青年,对问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青年研究》第五期刊登了共青团安徽省委刘奇葆同志《论当代农民青年的基本特征》一文。文章开头明确指出:“研究当代青年,不可不研究当代农民青年。不了解当代农民青年,谈不上对当代青年的了解”。我感到这个观点提得好,它合乎我国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从事农村青年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C村若干青年农民的调查,揭示了外出流动对于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农民们不愿意再以传统方式生存下去,如何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渴望转变为社会进步与农村现代化的动力而不是过重的压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中青年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谢维和社会流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在目前各种人员的社会流动中,青年的社会流动占有效大的比重:青年的社会流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许多很难以过去...  相似文献   

9.
(一) 人才的合理流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人才个体而言,通过流动能更好地发挥人才潜能,开发智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社会组织来说,人才流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革人事制度,使管理充滿活力的需要。为了研究我国青年人才的流动情况,我以全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编《人才信息》和浙江省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編的《浙江人才信息》为依据,对一九八五年期间在上述两刊刊登要求调整和流动信息的39岁以下专业人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对当前的青年人才流  相似文献   

10.
1992年至1996年,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刻变化中。在这一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在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人才竞争愈演愈烈,青年人才成为争夺的焦点。这种人才竞争热必然推动人才流动的滚滚大潮,冲击社会的各行各业。高校作为优秀人才的聚集地,面对着这一强劲地冲击,情况怎么样?最近,我们通过开小型座谈会、抽样问卷调查,就我校知识分子1992年至1996年四年来的流动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职业劳动是人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它既是人们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又受到人们意识的指挥和制约。职业劳动意识则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态度、观念等意识形态的总称(简称为劳动意识)。依据共青团北京市委宣传部1986年下半年开展的“北京青少年思想建设发展战略调研”提供的12000多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资料,本文仅就北京青年的劳动意识做一番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青年、地位不确定性与基本的社会定位过程把青年期作为一个不同领域里的垂直流动持续不断的地位转换时期,是研究青年的方法之一。那种流动常常能产生出意义深远的结果来。在成就取向至上的现代社会里,青年与基本的“社会定位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kreutz,1974),这一过程意味着成人的职业性地位被更年轻的一代所继承或所占有。青年期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代际向上流动的希望;一是向下流动的危险性。在诸如教育、专业或职业、收入之类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传统的地位方面,更是如此。出于对成就取向至上的社会的理想化自我认定,社区的社会分层的形成所依据的,不是既定的社会出身,而是个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论青年职业观的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职业不仅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紧密相联,而且也和人们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选择职业就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刚要步入社会的青年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种职业都是社会分工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人们到哪些岗位上就业,就不仅是个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关系到整个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1年7-8月间,我们对江苏省如皋市、四川省绵阳市、湖南省桃江县、陕西省西安市及北京市的青年做了一次职业观念的调查。对象为该地区非农村户口的青年,年龄在14岁-30岁之间。问卷采用定层、分比、随机抽样的方法,按青年工人、青年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和待业青年各占1/4的比例分发。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为97.2%。本文将基于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拟从以下3个方面来探讨城镇青年职业观念:一、青年的就业动因;二、青年的职业理想;三、青年的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对济南市13所中学、8所中专的102名青年女教师的职业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这些青年女教师分别是1983年至1986年四个年度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平均教龄为4.8年;年龄为24-35岁;已婚61人,约占60%;被评为校以上先进教师的43人,约占42%。调查主要以个别交谈、开座谈会和问卷形式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在职业态度上,虽有进取之心但又安于现状。从座谈和问卷情况看,这102名青年  相似文献   

16.
《青年研究》2021,439(4):34-42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大五"人格特质分类中的开放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情绪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尽责性、外向性以及亲和性人格特质对青年职业地位没有显著影响;开放性人格特质对青年女性职业地位的影响更大,情绪不稳定性人格特质只对青年女性职业地位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开放性人格特质可通过个体社会资本的积累对青年职业地位产生正向影响。要重视对青年的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17.
按理论界划分,成了家的青年属于青年期的后期。这一时期的青年经过前期的“立志”和中期的“创业”,已经基本达到“成型”,即将结束青年向成年期的过渡。据调查统计,在农村,成家青年占青年总数的40%以上。随着新的家庭诞生,他们既是家庭中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了解成家青年心理特点,做好成家青年工作,对农村团的组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农村成家青年在社会、家庭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如  相似文献   

18.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已经三年多了,农村劳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力状况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今年6月上、中旬,我们组织24名团干部分赴城郊、陈巷、关庙、蔡河等四区所属9乡27村,对我县农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召开有关基层干部座谈会60多次,座谈570多人次;选定100名各种行业的青年填写5种表格,1种答卷,累计600份;收到分组调查报告9份。调查情况表明,农村青年的闲暇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劳力剩余的现象比较突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力从传统的农业中转移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青年愈来愈多地追求精神生活。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都远远地超过了他们的父辈。由于旧社会给他们的父辈带来了文化水平低、文盲多的状况,限制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更大需求,实现形式也较简单。或在一起聊天下棋,或在一起谈些民间故事、传说,较高一些的艺术享受是偶尔听听艺人说书,或看几场社戏,这便使他们感到其乐无穷,心满意足。新一代青年农民则不然。由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成长和受教育,文化水平大有提高,通讯、交通、文化事业的发达和城乡联系的日益增多,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方面有了高层次的需求。表现在他们喜欢看电影、戏剧,喜欢参加文体活动和爱好文学、音乐、美术、科学实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在改革和商品经济的推动和刺激下,农村青年身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其中自主性表现比较突出,成为新时期农村青年较为典型的特征之一。研究农村青年自主性的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对于我们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和发挥广大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