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证据规定》的困境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树洁 《证据科学》2009,17(2):145-149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法院系统开始进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这一改革是以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为切人点而逐渐展开的。由于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触及这一核心的改革立即就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最终引发了民事审判制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
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当事人举证,质证及法官认证的,又是庭审活动的核心,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完备民事证据制度已成必然,一个完备的现代司法制度,必然具备完备的证据制度,下面,笔者拟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影响下的举证,质证,认证制度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证据制度作为这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各有关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一些法院在调研的基础上,草拟制定出本地区适用的证据规则。从各地改革的情况看,的确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与司法制度文明创建。可以从目前司法改革中两个较集中的问题,引发出若干证据法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证据制度改革与完善,始终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为切入点,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之后,进入了一个强化庭审功能尤其是强调当庭举证、质证的新阶段。目前,如何改革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现时正在进行的民事审判方式(主要是证据制度方面)改革。实际上,是在司法实践层面上对一些与现行法律或  相似文献   

5.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作为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民事诉讼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设立证据交换制度的目的和价值在于通过证据交换,整理和固定证据及诉讼请求明确争议焦点,为双方当事人争取胜诉制造平等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的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增加诉讼的对抗性、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使法官更易于以中立者的身份进行裁判。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完善民事证据制度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制度作为民事诉讼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民事诉讼程序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20多年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线。作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成果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的贯彻施行,也为改革和完善相关证据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樊崇义 《证据科学》2016,(3):261-263
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总书记郑重地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证据收集不全,二是收集的证据违法的比较多,三是庭审达不到证据标准,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使庭审无法顺利进行。总之“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中央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决心大,指出了我们刑事诉讼中关于证据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经过这一年多的改革,特别是最近又召开了司法改革的发展的会议,使我看到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庭审顺利进入实质化,其中证据制度的改革、完善是核心。我认为,庭审实质化,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集中在以下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汇率的决定,这一国际金融中的核心问题,在新的时代中更加具有突出的影响力。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然后描述了汇率制度改革对我国影响,最后指出了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民事诉讼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任何案件的审判都必须以证据审查为基础。作为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民事证人制度对于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做出公正判决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证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对民事证人制度不够重视,致使民事案件审理实践中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作伪证以及证言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证言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妨害到司法公正与效率,并损害了司法权威。因此,准确评判当前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事证人制度体系很有必要,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黄良友 《河北法学》2005,23(6):121-125
民事再审制度改革是当前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建立民事再审之诉,作为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但是,对于如何构建民事再审之诉,尚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哪些生效裁判可以提起再审之诉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事审判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中国法律制度与之相适应。在法律制度的变革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无疑是与社会实践、百姓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的司法制度的改革。在以追求效益与质量为目标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浪潮中,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一朵最为引人注目的浪花。换言之,中国民事审判的改革已成为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民事审判改革是否成功,对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能否成功,甚至是否能  相似文献   

12.
汤维建 《证据科学》2009,17(2):153-161
一、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目前所存在的缺陷解析 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目前存在的缺陷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加以认识。从形式上看,我国民事证据制度与刑事证据制度、行政证据制度一样,存在着极度简略、内容粗放的缺陷。我国三大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制度条款总计仅36条,《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条款为12条。即便这些条款,也有相当多的重复,同时也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的证据制度基本上就宣布了两大口号式的内容:一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事实的判定要依据证据;二是事实的最终判断,  相似文献   

13.
姜群  王丹 《经济与法》2001,(1):14-16
目前在中国的审判方式改革中,证据制度问题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证据制度在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天然核心地位,它也成为了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本文拟从举证时限制度的有关问题来探讨建立和完善证据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证据开示制度是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不仅有利于诉讼公正而且有利于诉讼效率。英国是较早确立证据开示制度的国家,证据开示制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值得许多国家借鉴。尽管如此,证据开示制度仍受到来自实践的挑战,如检察官并不完全履行开示义务、辩护方也应承担开示义务等。这导致英国立法不断改革证据开示制度。我国目前尚未确立证据开示制度,但司法实践证明,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已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而英国证据开示制度的不断改革不仅展示出一种先验而且对我国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卫东 《证据科学》2016,(3):264-265
把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跟证据法结合起来进行研讨,并不多见。其实在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时,我们从其整体的文字表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主要涉及的就是证据问题。这与以审判为中心原本的意义的是有差异的,因为以审判为中心并不仅仅包括证据裁判、证据收集、证据保全、认证等在内的证据问题,它还涉及整个诉讼结构的变化。但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在这个问题上的原文表述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严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审查、运用证据,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保证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段话表明,“以审判为中心”表述的核心就是证据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研讨,甚至今后这方面的改革,重点都应该放在证据方面,而学者们所期待的从诉讼结构上进行的改革暂时还很难做到。当然中央已经决定2016年司法改革主要集中在诉讼制度方面的改革,包括以审判为中心、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我个人认为,期待以审判为中心的的改革能够在诉讼结构、诉讼程序、侦查起诉审判间职权的调整上作出改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而英美法系国家采用的是自由心证原则与法定证据原则相结合的证据制度。但这里的法定证据制度与欧洲大陆专制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完全不同。本文将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民事证据制度分别作简要介绍,然后通过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民事证据制度的比较, 找出其优点和弊端,以期对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12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关证据制度的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订,既是客观反思现行法粗线条式的简约规定的良好时机,也是系统总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  相似文献   

18.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撤诉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撤诉是人民法院审结案件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事人处分自己权利的有效手段。在现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完善撤诉制度对体现民事诉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诉改革是机制改革,检察制度改革是体制改革,公诉改革服从检察制度改革,是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公诉改革,就是为了拉动检察制度的改革,达到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如何推进以主诉检察官制度为龙头的公诉改革,以拉动整个检察改革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宗智 《法学研究》2005,27(5):86-95
我国证据分类制度有四个特点:一是具有某种形式主义倾向;二是构筑了封闭式的分类体系;三是倾向于细致具体的分类方式;四是类别设置有一定独特性。证据包含证据资料与证据方法,原生性与派生性的材料均可作为证据使用。改革证据分类制度,需要将“勘验、检查笔录”改为“侦查、审判笔录”,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结论与鉴定人陈述”,同时将证人证言扩大解释为包括普通证人证言与专家证人证言两种类型。可以保留视听资料的分类,但仅指音像材料,而将计算机资料划出,分别归于有关的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