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法医实践中,高坠尸体颈部软组织损伤并不少见,法医及死者家属发现高坠尸体颈部损伤时均高度重视,但因对此类损伤机制缺乏认识,法医学报道极少,不能正确分析导致死者家属异议或分析错误导致案事件性质误判。本文通过3个查证属实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高坠致颈部软组织损伤机制,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坠致人死亡案件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案件的尸体损伤特征具有众多相似之处,一旦有尸体出现在城市高架桥下道路时,公安刑事侦查部门与交通管理部门对案件定性常常会出现分歧,"推诿扯皮"、延误侦破时机、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情况偶有发生,也易给死者家属造成公安机关办案不利的不良社会印象,亦有发展成上访案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本市冬季埋藏尸体案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冬季零下30℃以下温度的埋藏尸体案件给现场勘查带来了很大难度。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通过不断探索和积累,基本上掌握了一套可行的勘查冬季埋藏尸体案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74例高坠死亡案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量高坠死亡案件的现场分析、尸体的损伤形态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调查资料,构建高坠案件法医病理学案例库,为研究疑难坠落死亡案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并回顾分析5省市574例高坠死亡案件资料,包括死者个人信息、现场勘查资料、尸检结果、精神疾病史和毒物检验结果。结果男性的意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在0~10岁年龄组未见自杀案例;在60岁以上年龄组,自杀率明显高于意外死亡;大多数的意外案例都发生在工作地点;坠落高度在10m以下的案例中,落地最先接触部位以头部居多,而在10~25m高度,足或下肢多见。结论大多数高坠案例都有明确的结论,但部分案例成伤机制及死亡方式判断呈现明显分歧,应为今后坠落伤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尸体检验过程中,对尸体具有的特征,如损伤部位、损伤形态以及一些病理变化,由刑事技术照相人员从不同角度根据案件的需要进行照相固定下来作为依据。尤其是死者家属在怀疑执法人员存在不文明执法时,也要提出照相作为依据问题。办案单位有时为了平息争执尽快处理问题允许死者家属照相。是否允许家属在尸体检验中照相目前尚没有法律依据及规定。作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并认为死者家属进行拍照须有法可依。同时提醒刑事技术人员一定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T117-1995,现场照相,录像要求规则”和”GA/T119-1995, 刑事照相制卷质量标准”的规定执行,保质保量的完成好照相固定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于高坠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相关研究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4年间,武汉市汉阳区范围内公安部门受理的所有高坠案件,共152例,对案件性质、高坠地点特征、死者年龄、性别、损伤情况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2例高坠死亡案件中自杀118例、意外28例,6例性质未能确定;高坠案件无论性质为何,发生地点均以居民住宅区最多;女性在自杀中占比略高,且年龄偏大(50岁),而意外高坠中全部为男性;损伤在两类性质的案件中均以头部和四肢为最多;自杀案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死者有精神疾病史。结论国内高坠案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征,而对高坠的尸体检验需要更加仔细和全面。  相似文献   

7.
自杀案件在现场勘查中比较常见,而采用多种手段自杀(即特殊自杀)的案件比较少见,由于此类案件在现场环境、死亡方式、尸体现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被误认为他杀。笔者在多年的现场勘查中遇到3例特殊自杀案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高坠死亡案件中,要将法医尸检和现场勘查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现场勘查要全面、仔细、客观提取和分析各类物证,包括现场监控录像,这样才能为案件定性、侦查和诉讼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 在交通事故、意外工伤事故、斗殴和高坠等死亡案件的法医尸体剖中,颅内损伤致死是极为常见的。在本文中,颅内损伤的尸体剖验情况将主要从法医神经病理学及临床神经病理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1案件资料 2007年12月21日,某村一曹姓人家发生一起疑似“灭门”的杀人案件,该户内常住有户主曹某、曹妻、曹母、曹岳母共4人。案发后,经初步现场勘查,发现除曹某以外的另外3人的尸体,现场遗留大量的血手印、足掌纹,条件较好。后对该户北侧的池塘进行打捞,发现曹某的尸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市场“铜”的价格上涨,在高利润驱使下,犯罪嫌疑人将作案目标瞄上了电力变压器里的铜线,致使盗窃变压器里铜线案件呈明显高发趋势。刑事技术人员勘查该类案件现场,通常在变压器的硅钢片上发现有现场手印。如果现场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硅钢片上的手印就是犯罪嫌疑人拆卸硅钢片时所留。但不一定所有的现场手印都是犯罪嫌疑人的手印,有的可能是生产过程或修理时所留,那么生产过程或修理时遗留在硅钢片上的手印可以保留多久呢?笔者每年勘查该类案件达20余起,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技术对高坠伤的损伤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通过对高坠伤的分析和观察重建高坠过程,从而探讨MSCT在分析高坠伤案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真实的高坠伤案例为对象,分别运用MSCT平扫、三维重建技术对尸体进行全面检查,联合运用系统尸体解剖分析高坠伤死亡方式等特点,比较尸体解剖和MSCT在获取损伤信息方面的差异。结果MS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发现全身多部位骨折以及肝破裂,尸体解剖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对应,推断死亡原因为高坠致全身多发伤。结论 MSCT在高坠伤案件致伤方式分析中可作为传统尸体解剖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硕 《刑事技术》2004,(3):37-39
近几年,发生在车辆内的凶杀案件日益增多,给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车内的凶杀案件现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尸同处,就是被害人的尸体在车辆上或在车辆附近;另一种是车、尸分离,车辆和被害人的尸体不在同一地方,有时最先找到车辆,有时先找到被害人尸体。车内凶杀案现场的勘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案件的性质,判断杀人的动机和目的.判明是抢车杀人还是抢劫杀人或其它;(2)推断作案时间;(3)推断作案人使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铁路是运输的大运脉,每日在线路上来往穿行的列车成千上万,因其线长点多的分散性及“高、大、半”的运输特点,加之铁路沿线地形和路况的复杂性,所以在铁道沿线经常会出现一些无名尸体。如大巴山区,其桥梁、隧道、曲线较多,每年出现在铁道沿线两边的无名尸体多达50多具。而在平原地区,因铁路与公路、便道等平交道口较多,也容易发生人员死亡事件。这不仅给死者的家庭带来了灾难与痛苦,也造成了死者家属与铁路方面纠纷及矛盾的加剧,严重影响了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所以,铁路公安刑事技术部门则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铁路沿线无名尸体的现场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公安机关法医具有勘查非正常死亡案件现场、提取生物物证检材等职责,在各类现场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潜在危险因素,威胁一线勘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中,传染性生物物证检材对于法医物证检验人员而言一直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自2020年1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蔓延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在此背景下,法医物证检验人员处理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尸体)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尸体)的案件时,既增加了现场生物物证检材(以下简称“生物物证”)采集和处理的难度,也增加了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危险系数。故本文从生物物证的采集、运输、DNA提取纯化、保存和废物管理5个方面,对处理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尸体)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者(尸体)案件的生物物证取证流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飘弹”案件的现场勘查与尸体检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候安山 《法医学杂志》1994,10(3):125-126
“飘弹”案件的现场勘查与尸体检验1例候安山(新疆兵团农七师公安处;奎屯833200)“飘弹”是指高速飞行的枪弹弹丸在触及水面或其它较松软的物体平面(如耕地、积雪、流沙等)而向上飘起的现象。因其形成机制类似于用石片在水面上“打水飘;,故称之为“飘弹”。...  相似文献   

17.
法医在实际工作中解剖尸体是一件常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件中尸体的死亡原因、成伤机制和致伤物的推断,为侦查指导方向和诉讼提供证据。但是对于一些在未明确是否刑事案件前的非正常死亡尸体,如:高坠、溺水、火灾、电击、中毒、交通肇事、注射、吸毒等,  相似文献   

18.
1案例案例1:某男,25岁,某年3月ZI日因故被人打死后抛尸人井,尸体于4月5日浮出水面,遂案发。尸检见其头部钝器伤5处,颈部用铁丝系一体积32cmx28cmx14.scm、重对.Zkg的石块。尸重72kg,井深18m,水深15m,井水温度9.ST。案例2:某女,22岁,某年11月13日因不满婚姻投河自尽,于11月18日尸体浮出水面被发现。尸检见其衣兜内装有铁块、铅锭及轴承8块共7.4kg,尸重slkg,河水最深处4.sin,河水温度15.3℃。2讨论坠物人水尸体多见于他杀案件,自杀事件少见。他杀案件中的加坠物的作用是罪犯为了隐匿尸体不被发现,自杀事件中的加坠…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103例高坠死亡案件的坠落高度以及案件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103例高坠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尸体损伤与坠落高度、坠落高度与水平移行距离、水平移行距离与案件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2015年间昆明市公安局所受理的高坠案例共103例,所得数据均经spss17.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颅骨骨折在坠落高度为11米以上时的概率较大,四肢骨折在各高度出现的概率均比较大,肋骨骨折在坠落高度为21米以上时的概率较大,尸体的坠落高度与水平移行距离存在正相关关系。坠落高度在11米以上时自杀多见,水平移行距离在1.1m以上时自杀多见。结论尸体损伤、水平移行距离可作为辅助手段估算坠落高度,水平移行距离可作为判断案件性质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溺死和非溺死尸体中肺血液坠积现象,评估该现象在辅助溺死法医病理学死因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广州市2011年1月—2021年6月以来经系统尸体检验明确死因的案件235例,按照尸体发现位置分为水中尸体组(97例)和非水中尸体组(138例),水中尸体组又分为水中溺死组(90例)和水中非溺死组(7例),非水中尸体组分为非水中溺死组(1例)、非水中非溺死组(137例),经3名资深法医病理学家独立对案件尸体解剖照片进行阅片,判断肺组织是否出现血液坠积,统计肺血液坠积现象的检出率。结果 水中溺死组(90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0,阴性率为100%;水中非溺死组(7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100%,阴性率为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尸体组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7.22%,非水中尸体组(剔除2例后剩余136例)肺血液坠积现象检出率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血液坠积现象阴性是溺死的特征性尸体征象,可辅助溺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