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程序的法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经贸纠纷争端解决方式中 ,WTO专家组程序是颇具独创性的 ,它不仅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 ,对其他国际组织而言也有重大借鉴意义 ,但目前对专家组程序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者还为数极少。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了WTO专家组的某些特征 ,包括准司法性、表决方式的“反向一致”性、严格的时限性、专家组职能的标准性、与其他争端解决方式的兼容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程序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U专家组程序是WTO在争端解决机制中创设非常成功的解决国际经济争议的一项制度,在很多方面对传统国际中争议解决作了发展,也取得了相对令人满意的效果。运行10年来逐渐暴露出一些自身的缺陷,尤其反映在专家组组成方面,专家组成员的选拔与工作负担问题;中期评审制度;专家组报告和上诉机构报告的效力等方面,文章拟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对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公正运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WTO协议项下的争议解决方法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WTO争议解决的各种方法,包括磋商、斡旋与调解、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和仲裁解决争议的特点及其选择利用,作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在入世后对解决履行WTO协议中各种争议解决方法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国际法领域的重要创新,其专家组程序与上诉机制比较充分的保证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但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尤其反映在是否要赋予上诉机构发回重审权,其解释的效力与报告的效力等方面,研究这些问题对未来DSU修改草案中如何完善上诉机制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缔约方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5.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被誉为“WTO对全球经济稳定作出的最独特的贡献”,该机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它的特点、程序及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在中国加入WTO后,由于现实需要,也很有必要对上述机制予以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于丹翎 《外交评论》2009,26(1):135-144
WTO争端解决机构对善意原则的适用和释义,表明其更加倾向加强善意原则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中的作用。在WTO法中,善意原则的核心为国际贸易争端方应善意行使WTO协议和《有关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的权利,不得滥用权利,特别是程序性权利,以诚信为行为之基础。WTO争端解决机构近年来的代表性案例表明,适用善意原则以加强WTO协议与《有关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的法律义务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将结合WTO争端解决机构近年来的代表性案例,讨论《有关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善意原则条款在WTO争端解决机构中的具体适用,分析、探讨善意原则的适用对WTO法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WTO争端解决机制包括磋商、专家组审议、上诉、裁决的执行与监督等四项基本程序。除以上基本程序外,在当事方自愿的基础上,也可采用仲裁、斡旋、调解和调停等方式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8.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准司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始终存在政治 /外交性和司法 /法律性的争论 ;现行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一般司法制度的三个核心要件 ,但同时仍保有大量政治 /外交性因素 ;因此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具备初步司法制度雏形 ,但仍带有大量政治 /外交色彩的准司法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争议解决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诉讼程序以及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均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法庭之友”身份出现,虽然尚未能够成为一个国际法主体,但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人格者而出现。我国应借鉴国际争议解决机制中的相关做法对我国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规则及程序的谅解>(简称DSU)被认为是对GATT原有的争端解决机制的重大发展.WTO框架下的争端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规则化的倾向加强了,也可以说是在"实力取向"向"规则取向"的转变过程中迈了一大步.但是新的争端解决机制还远未完成司法化的过程,没有形成一个司法性质的争端解决机制,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政治和外交因素.并且在规则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5.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规定了可以定罪的9种腐败行为,挪用公款是其中之一。我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早有明确规定,但刑法规定比较抽象、概括,以致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刑法中犯罪构成理论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罪加以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18.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20.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