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一直被美国称为“反恐战争”,美国和西方大多数政治家及军事领导人也一直毫不犹豫地将国际反恐活动称之为“这是一场战争”。我们不妨也以战争的角度来观察自“9.11”以来的反恐行动:从阿富汗塔利班的垮台,到萨达姆的就擒,这  相似文献   

2.
“倒萨”战争雕刻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目睹了一场电视画面战争,也像是在看一场外科手术直播。军事专家以准确的术语,指点着柳叶刀蜿蜒游动的位置;没有鲜血淌出,即使有,也只存在于电视画面上,不会散发出令人感到不适的浓烈的血腥味道。这终究只是别人在别处的战争——中国和中国人在这场牵动世界格局、且正在重塑中东地缘格局的战争中,基本上是充当着一个“冷静观察者”的角色。 战争是政治失败的结果,战争也是政治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战争是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格局的雕刻刀。刀锋所至,号角凄厉,枯骨生寒。 战争也可能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9·11”让美国人恶补了国际知识并成为狂热的“国际主义者”,为了不让第二次“9·11”在美国本土重演,多数美国人支持了这场战争。然而这场战争既可能导致美国独霸中东时代的开始,也可能诱使美国跌入一个深深的地缘政治漩涡。 战争可以用外科手术的方式终结一个草莽枭雄对超级大国“不智”的挑战,但却难以阻止他化身为一个尖锐的传奇,并长久地成为超级大国夜夜的梦魇。 透过弥漫在波斯湾上空的硝烟,可以看到战争之恶,人性之恶,也可以看到强权的无情,生命的脆薄。但是,强权和战争终究无法“雕刻”一个民族的心灵,无法蒙塞人类社会的智慧与正义,就像谁也无法改变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滔滔东去。 在此我们也以同在地球屋檐下的一员的身份,以同为文明古国族裔的身份,为伤者痛,为逝者哀,为幸存者祝福。源远流长的文明,留给我们“庄敬自强”的训言;而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所发生的种种民族悲剧,也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从今天起,我们要从电视画面战争那里收回视线,更加好好地耕耘我们这片同样有两条著名河流的土地;从今天起,我们也要知道,中国的和平与别处的和平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强烈的进取心,做世界事务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在电视画面之外旁观。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战争的动机肯定是不正当的,它是纯粹的地区侵略。但是这场战争值得打:美国通过它取得了德克萨斯和包括加利福尼亚的整个西南部。任何时候当我们发现战争必要并能清楚地带来好处时,我们就会以特种部队形式或指向敌方司令部的病毒形式发动攻击,在事成之后我们再在道德上使之正当化。应美帝国主义的道德@楚全  相似文献   

4.
“美国梦”和白日梦冷战结束,“输出革命”的意识形态之争已不复存在。但作为西方的旗手美国,仍继续实行其“软战争”,要世界各国按照美国的价值观行事。美国也确实差不多赢得了这场几乎没有对手的战争。现在我们能立即知道世界大事,然而第一手的消息不是来自美联社,就是来自合众社、路透社、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或国家广播公司。  相似文献   

5.
3月6日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在题为《攻打伊拉克,可要三思而行》的文章中一开头就说,即使是事后诸葛亮,我们还是要平心静气地回顾那场由老布什发动的波斯湾战争。结论是,当时收拾掉萨达姆的条件是那么的成熟,但我们错过了。 作为掌握全球战略的老布什,当时的考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萨达姆本来是美国大力扶植起来对付美国死敌伊朗的军人政权。两伊战争打得昏天黑地,真正的赢家是美国,一来向伊拉克出售了大量的军火,二来帮助美国抑制了伊朗反美的势  相似文献   

6.
1996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与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彼得·施魏策尔先生联手推出了战略预言小说《下一场战争》。该书根据五角大楼的作战模拟想定,全面模拟和推演未来20年内全球最有可能爆发的五场战争,即:第二次朝鲜战争、第四次海湾战争、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第二次美墨战争及第三次世界大战。本书一经面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美国政治活动人士就此对美国国防、外交等诸多政策提出批评,进而对美国对外和国防政策造成深刻的影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其评价:它可以提醒我们“时刻注意面临的危险”,居安思危,牢记“永远不缺潜在的侵略者”。  相似文献   

7.
1996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与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彼得·施魏策尔先生联手推出了战略预言小说《下一场战争》。该书根据五角大楼的作战模拟想定,全面模拟和推演未来20年内全球最有可能爆发的五场战争,即:第二次朝鲜战争、第四次海湾战争、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第二次美墨战争及第三次世界大战。本书一经面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美国政治活动人士就此对美国国防、外交等诸多政策提出批评,进而对美国对外和国防政策造成深刻的影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对其评价:它可以提醒我们“时刻注意面临的危险”,居安思危,牢记“永远不缺潜在的侵略者”。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场我们多年不见,冷战时司空见惯的代理人战争,更是美国人的一场新式“反恐”战争!以黎冲突爆发几周来,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缅甸等国都分外活跃,俨然有“四国帮”同唱反美调为真主党打气的态势,这并不让人奇怪。让人惊讶的是,美国鼎力支持的伊拉克政府也竟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侵略性不断增强,先后从战后的遏制为主转变为反攻(里根时期),在苏联崩溃后,又力图建立全球霸权,直至现在采取“先发制人”战略。本期三篇文章从时下美国正在加紧准备的针对伊拉克的战争为切入点,对于美国这种趋势产生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及其未来走向作了分析。美国的这种全球霸权追求和战争倾向将极大地影响我国和国际局势,为此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纽约三日     
这将是一场新的战争。没有战场,力量不对等,看不到敌人而敌人又无所不在,甚至,让人看不到尽头。这场战争同时也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传统战争的定义,它不再是基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政见或权力之争,为信仰而奋斗,利益争夺等等传统战争的基本要义;同时,在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和立场上,人类从来没有如此一致。新世纪,新战争。我们不能断言,甚至不能按传统的思路来估算战争可能的结局。用传统的经验主义理解这场战争,到头来可能会证明我们的想像力不够,就如事件当初发生时的那样。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是战争会以怎样的方式开始,目前一切的估算都是基于拉登藏身阿富汗某地的假设,美军的大规模调动同样基于这样的假设。问题是,如果拉登亡命天涯,或从此消失,这仗怎么打?或者,假定美国认定拉登藏身阿富汗并发动突然袭击,然后发现人去楼空,美军拔剑四顾最终茫然又怎么办?有一则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在美军大肆调动部署的同时,有一批美英的突击队员特种兵已经前期潜入阿富汗。如果此消息属真,那么,之后的形势走向很大程度上会同前线反馈的信息紧密相关。在没有明确的关于拉登的准确方位之前,在没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拿下的时候,美军的积极部署都可以理解成是在等待动手的时机。对于美国军方或将领来说,国内民众的期待容不得哪怕是一次失败。对于军事家来说,美国人采取何种方式进攻或突袭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美国人10年前在海湾战争的演练让军事界大开眼界,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充满期待——毕竟这是新世纪的新战争。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进攻路线在一个几乎已经丧失防空能力,几乎没有任何有价值军事目标的国度已经没有多少军事上的意义。军事家们也大可不必对此场战争的精彩程度寄予太高的期望。普京说,发生大战不可能——这才是政治家的判断。美军无需也不必囤积如此众多的兵力,甚至,大肆集结更多是政治上或者之后战略层面的考虑。毕竟,中亚的战略地位以及美国希望在此施加更多的政治影响不能忽略。这才是我们理应更加关注的问题。尽管我们无法估计这场战争的开始和结局,我们也不敢妄断怎样的力量会成长或涌现,但是,我们真心希望——让道义之光导引复仇之火。让所有拥有信仰的人都能得到根本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被公认的美军主力,而该师下属第5团则堪称王牌中的王牌。不管人们对美国发动的许多自以为是的战争抱何看法,但必须承认,陆战1师5团在美国参与的历次战争中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进取心,这当然也包括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为了让读者对美军这一王牌部队有所了解,本刊特刊登此文,当然文中某些观点我们可能并不认同,还请读者阅读时有所鉴别。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的霸权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不顾世界多数国家的反对和规模空前的反战浪潮,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显示出美国“倒萨”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是为了一己私利。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必然结果,因此战争必然会对美国的霸权战略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从美国确定不惜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装,改变萨达姆政权以来,对伊战争可能对美国及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便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而这个问题与美对伊动武能否速战速决有直接关系。 一、对伊战争若能迅速取胜,将有利于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首先,战争迅速取胜后,将消除一年来人们对伊战争后果的忧虑,扫除妨碍经济发展的心理阴影。一年多来,战争言论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压力,导致商家投资谨慎,人们消费下降,股市动荡。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只增长了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伊拉克:从盟友到死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年前,美英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出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当我们从伊拉克战争的是非中走出来,回首往事,我们惊讶地发现,美国和伊拉克这对仇人竟然曾经是亲密的几乎不分你我的盟友,美国曾经不遗余力地支持伊拉克.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要研究美国刚刚宣布的反对伊拉克的战争?像任何一次战争一样,为战争进行辩护的舆论宣传与真正战争目标之间总是要有很大差距。这次战争真的是要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于美国及其盟国的威胁吗?真的是为了使一个专制政权民主化,或者阻止未来的恐怖主义袭  相似文献   

16.
二次大战后,英国的国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在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中,英国仅扮演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英国及英联邦成员国在持续3年的战争中,共派出5艘轻型航母参战,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美国的军事行动。本文作者在文中详细分析了英联邦海军航空兵在朝鲜战争时期的作战行动,让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昔日对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美国媒体在反恐战争中的政治功能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媒体向来标榜"客观""真实""自由""独立".其实,媒体承载政治功能,任何国家概莫能外,美国媒体亦然.在"9·11"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反恐战争中,其媒体表现出的服务反恐政治的倾向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数月前落下帷幕。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三周内取得胜利,除了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不同于海湾战争时的战略,精密制导武器的运用,地面部队的灵活变幻以及情报信息系统的灵敏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是美国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的几场战争可以看出,宣传媒体对战争的胜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官方和民间向苏联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大量援助。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最大的民间对外援助募集组织,"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共募集了5000多万美元的捐助,这占到美国民间援苏总量的80%,考虑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普通民众年均收入不足5000美元这一现实,"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的募集活动是卓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政府向"帮助战争中的俄罗斯委员会"领导人颁发了红星劳动勋章以示表彰。  相似文献   

20.
大家的眼睛都盯着美国的总统竞选,竞选人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采取了非常不同的立场。这是看错了地方。我相信,巴拉克·奥巴马成为美国下届总统应当可以定论了。他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与其竞争对手约翰.麦凯恩几乎针锋相对。奥巴马从一开始就反对美国入侵伊拉克。他认为让战争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