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愫生 《党政论坛》2010,(23):46-47
衡量领导干部法律素质高低的关键就是看其是否对法律真正信仰、是否对法律的功能和价值真正尊重、认可和接受。从很多腐败领导干部身上看出,造成他们腐败的原因很复杂,有主观和客观因素。但为什么在同样背景下有的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而有的人贪图享受、蜕化变质?根本原吲还是在其自身,特别表现在他们藐视法律,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革命工作实践中,邓小平就党内监督问题做了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可以归结为, 1执政党必须加强党内监督; 2必须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多方面的经常性监督; 3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4加强监察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浅谈腐败的法律防范先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腐败的滋生蔓延,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腐败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法律开展反腐败斗争。一、当前腐败现象的突出表现和特点1.利用权势,挥霍公款...  相似文献   

4.
惩治腐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中共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耀明近几年来,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受贿索贿、卖官鬻爵、腐化堕落等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久治不愈,且有愈来愈虐之势。我们制定了那么多法律、法规,怎么就遏制不住腐败毒瘤的扩散?腐败现象得不到解决,不是...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焦点和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抓到底。一、腐败问题剖析什么是腐败?腐败的特点是什么?腐败有那些表现?腐败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我们在反腐倡廉中应首先弄清楚的几个问题。(一)腐败的特点。1.普遍性。一些部门及其公职人员依权勒索,收受贿赂,铺张浪费以及在经济活动中的回扣等,较为普遍单位之间互相攀比和利益驱动,腐败现象的易发部位增多,范围扩大,频率加快,层组升高,危害面扩大,成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2.行业性。利用行业行为或行业手段,巧立名…  相似文献   

6.
正一、筑牢思想防线制约和监督权力,首先要激发领导干部自我制约和自我监督的内在自觉性,在思想上筑牢道德防线、纪律防线和法律防线。道德防线是指在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上形成的自制能力。固若金汤的道德防线,可以使腐败的动机和行为无从发生。道德防线的建立,主要靠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7.
在前几年惩治腐败的过程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那些腐败分子似乎肆无忌惮,不畏法律。尽管也惩办了一些犯罪分子,但并未“惩一儆百”,使后来者望而生畏,不再重蹈其覆辙。在一些地方,贪官上演“接力赛”的现象一个接着一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实,自有政府以来,就有腐败,就有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现象。因此,历朝历代,肃清腐败都是稳定政治、稳定社会的重要课题。有的收效显著,有的收效甚微。 从历史的经验看,北宋开国之初,社会秩序混乱,治安状况堪忧。尽管颁布了“盗窃律”等一系列法律、法令,但由于官吏从中作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我国的法治建设将迎来一个重要的机遇期。依法反腐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切实推进法治建设和反腐动真格的情况下,法治与反腐就有可能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局面。在我国的反腐败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法治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选择性反腐、司法机关和反腐败机构腐败、反腐败机构授权不足与分权缺乏并存、纪律优先于法律等。要切实推进依法反腐,就必须下力气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制度性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是:切实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把反腐败机构和司法体制改革到位,以及实现纪律和法律的同步执行等。  相似文献   

9.
没有约束的权力──腐败的根源反腐败提了很长时间了,什么是.腐败?为什么腐败?腐败就是权力的异化,权力的变质,权力的滥用。王宝森的事早就有人知道,但为什么没有人没有什么机构能动得了他?还是必要的监督机制没有,权力之间的制约没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权力和...  相似文献   

10.
剧变社会期的中国腐败为什么这么严重?为什么会泛滥成灾?为什么反腐败呈现“长期、艰巨和复杂”的态势?为什么我们的几任国家领导人都发出了不反腐败要亡党亡国的警告?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探索中国在社会转型期腐败发展、泛滥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主要是指少数农村基层干部利用体制赋予的极其微小的职权影响力为自己或他人牟取数额相对较小的利益的腐化堕落行为,其具有实现腐败的职权较小、腐败的程度较低、群众的被剥夺感高等特点。精准扶贫中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后果不"微":它侵害贫困农民的切身利益,啃食贫困农民的获得感,诱发贫困农民对党的信任危机。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基层干部纪律意识淡薄,权力过分集中,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有效监督缺失。治理之道在于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纪律意识,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执纪监督。治理农村基层干部"微腐败"不是为了惩治几个"微腐败"分子,其根本目的在于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实现和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监察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育。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封建主义残余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腐败思想、腐败风气的影响。国家的法律,政府机关的纪律,都是为了抵御这些侵蚀而制定的。作为肩负着这项专门任务的职能部门——监察机关,必须明确这项重要任务的意义。教育全体工作人员遵守政纪、法纪,同腐败思想、腐败风气作斗争,这是保持政府工作部门纯洁、高效的重要措施。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团结大多数人来完成。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监察、政纪处理,来消除、减少政府工作人员中的消极面,扩大积极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构建廉政机制是遏制腐败的战略举措李忠诚反腐败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行为,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还涉及道德、教育、文化。因此,构建廉政机制应当是各种分机制的综合体系。那么,如何来构建这种机制呢?一、构建规范的廉政教育机制是基础反对和消除腐败现象,从根...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腐败现象的泛起、蔓延,反腐倡廉问题再度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廉政建设成为一件事关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改革开放能否深入、经济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党和政府面临着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腐败现象及其实质,它滋生蔓延的深层次的根源何在?腐败的危害究竟表现在哪里?应当如何看待廉政建设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必须采取何种反腐败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与条件?这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必须加以探讨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作一点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腐败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纵观世界,腐败愈来愈成为各国所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不仅美国、俄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反腐败,韩国、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墨西哥等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反腐败。中国从1978年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权力的市场化使得腐败现象迅速地出现并蔓延开来。腐败是什么?它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吗?腐败的定义很多,但一般是指“为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①简言之,腐败就是以权谋私。至于腐败的分类也很多,如王沪宁曾将其…  相似文献   

16.
纪律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它同法律、道德一起维持着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迄今,法律和道德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专门学科,即法学和伦理学.纪律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纪律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众所周知,纪律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在古代就已产生,但它迄今一直是附属于法律和道德的范畴.《左传·桓公二年》中说:"百官于是戒惧,而不敢易纪律".这里的"纪律",指纲纪  相似文献   

17.
公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提高综合国力,道德建设尤其是公德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正确地界定公德的性质,科学地把握公德的作用,是深入开展公德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把纪律挺在前面"。新"纪律处分条例"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纪律和法律分开,把纪律挺在法律的前面。作为党员如何才能把纪律挺在前面?这对于维护党章的尊严、营造党的政治生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至关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首度设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战略目标,实现不敢腐是关键的第一步。不敢腐意味着针对腐败行为的惩治行动能够发挥出充分的威慑效应。实现不敢腐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或标准,即:反腐败的法律和纪律科学完备、反腐败机构执行得力、惩治腐败行动能够遏增量和去存量、惩治腐败的行动特别是结果能够实现透明和公开。对照这些标准,我们还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反腐败机构及其体制还未改革到位、化解腐败存量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要实现不敢腐,就必须着力补足这两个短板,尽快将反腐败机构改革到位,以有效的策略快速去除腐败存量,同时加强廉政教育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9,(23)
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和其他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总要结成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上下级之间,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同事之间有共事与合作的关系,部门之间有分工与协作的关系,贸易双方有合同契约的关系……没有正当、合理的关系,什么事情都无法进行。关系是否正当合理,要靠法律、法规、纪律、道德来约束,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正当的、合理的。一些人为了个人的或小集团的私利,往往突破法律、法规、纪律、道德的约束,发展起各种不正当的关系或曰庸俗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极大的腐蚀剂,它破坏法制,松弛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