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元竹 《唯实》2007,(4):79-81
政府、专家和公众的参与确保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政策制定程序上确保社会公平与公正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公众参与是综合决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面临着基本法缺位;公众参与内容规定模糊;公众参与方式陈旧;行政决策监督机制欠缺;决策后评估机制及意见反馈机制缺失的困境。完善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需要制定基本法律;明确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广度、深度和密度;创新公众参与决策方式;完善决策反馈机制、事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和行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民社会逐渐兴起,从而推动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逐步发生与其相适应的范式转移。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制定将呈现出从个人参与到集团参与、从政府垄断政策制定权到政府与社会合作、从政府统合政策问题建构到多元利益博弈、从方案规划和抉择中的政府单向运作到主张对话与讨论的决策模型、从政府内部合法化到以公众认可作为政策合法化基础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徐西光 《世纪桥》2007,(12):25-26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途径是否有效,将会对最终的政策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是当前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三条重要途径。然而,实残中的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必须通过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策辩论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程序和规则来优化这三条公众参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失当频发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失当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公众参与缺乏,直接原因是专业精神缺失,根本原因是政府的发展角色与服务角色不协调。公众参与的缺乏导致公共决策信息不充分、公共政策可接受性下降。专业精神的缺失导致政策质量把握失准。政府的发展角色与服务角色的冲突是公众参与缺乏、专业精神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因而是决策失当频发的根本原因。减少重大建设项目失当的对策有:适应服务型政府要求,调整政府在项目决策中的角色;探索合适的公众参与路径,完善公众参与决策机制;尊重专业精神,促进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陈丽华  李倩 《廉政瞭望》2014,(21):54-55
公众参与,是公众通过民主、协商、利益诉求表达影响公其政策制定和执行.以期实现公其利益最大化。当前,公众参与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进步.但据我们调查,在实践中仍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来,中国医改决策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公平性缺失与效率性缺失并存、过度市场化和市场化不足并存、医疗卫生政策制度过程公众参与不足、权力过度集中和决策的程序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困境,从决策战略、决策资源、决策程序、决策过程等视角来探究其成因,对于进一步优化医改政策方略、提升中国政府的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的兴起与普及运用推动了政府公共决策与公众参与之间的互动,这对于提升政府公共决策的民意代表性、科学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在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上仍然存在着诸如法律规范滞后、互动的有效性不足、政府回应机制低效等问题。构建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机制,应建立适合网络公众参与特性的辅助决策机制;加快对网络公众参与行为的法律规范;构建地方性的网络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基层政府设定的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方式主要有组织听证、接受投诉、信息公开、向专家咨询等,但它们都具有单向性特征。多在一些执行的"微循环"中进行。公众参与,是公众通过民主、协商、利益诉求表达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以期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当前,公众参与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进步,但据我们调查,在实践中仍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10.
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需要反思为何公众参与在实践中逐渐陷入无用论的困境,其路径是在立法中改变有限参与的制度定位,在充分保障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基础上,建构交涉性参与过程.在公众参与方式上,应当客观定位听证会制度,以非正式的通告与评论程序作为公众参与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要求政府政策在制定与执行中要考虑到保障普通居民的利益,而社会中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要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就要对目前政府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我国人大制度,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让公众能更多的参与到政府政策的决策与实施中,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并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之首。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协商行政的产物,其参与功能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制度保障,更离不开动力机制的支撑,即通过公众参与动力机制的有效与优化来突破当前公众参与有效性不足的瓶颈。因此,应整合政府与公众两方的需求重合度,充分运用激励、约束、透明度三种手段,建立起公众与政府间利益协调、价值兼容、信息交流的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3,(4)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公众参与其中才能接受教育、获得理解、产生认同。然而,在公众参与日益活跃于我国立法、行政决策、公共治理和基层治理等领域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公众参与研究却鲜有涉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公众参与关联的实践条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完善,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由此确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参与研究的合理性前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已成为当今民主宪政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制度之一,然而,非理性的公众参与不仅不能起到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反而容易引发行政法治危机。健康有序的公众参与,一方面需要行政主体提供规范有效的参与平台、实施行政决策的公开、建立参与回应机制以及明确参与者的责任;同时,另一方面也需要参与公众自觉规范参与行为,依法有序参与。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公众参与需要在法律规范下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党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村建设。为避免再陷过去城市规划中所犯的误区,本文认为应该将现今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引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地方政府决策中。本文着重分析了村民参与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地方政府决策时的主要影响因素、现有的公众参与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公众环境抗争的频发性,折射出地方政府在环境决策上的问题如下:地方政府在主导环境决策背后的政绩压力、决策过程排除公众的有效参与及专家决策面临风险知识的有限性及自身利益的纠缠,这就使得环境决策易偏离公共利益取向。为此,应按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改革地方政府环境决策体制:建立健全环境决策监督机制,推进依法决策;强化公众参与力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重建对专家决策的信任,增强决策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解决国内环境问题,既要靠政府远见卓识的公共决策,也要靠公众义不容辞的积极参与.公众通过各种合法形式和途径参与环境保护的政府决策,是发达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经验.相比而言,我国公众在有关环境保护的公共决策方面对政府的推动力和影响力要小得多.因此,正确对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效地建立公众参与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为追求农村土地征用的决策质量和效率,需要加强农村公众的有效参与。可根据托马斯有效参与理论确定采取何种参与形式。具体到农村土地征用的过程中,在决策咨询期和政策沟通期,分别存在公开—信息知晓、在场—分析咨询、声音—利益协商和同意—斡旋调解四种目标与形态。作为决策者的政府部门,必须对参与过程中社会公众所提出的诉求予以足够尊重。  相似文献   

19.
行政决策分为传统的行政自主决策模式与现代的公众参与决策模式。我国正在经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过程,但总体上行政主体控制决策权的格局尚未改变,公众参与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决策模式转型意味着通过对传统模式的反思和重构,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真正的“伙伴关系”,实现有序基础上的有效参与。基本路径是依靠对行政决策全过程的制度控制与公众参与权利的充分保障而予以“分进合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光 《学习月刊》2009,(23):16-17
当今对公众参与政治模式的讨论似乎『假定,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一扇门.决策者在里面.公众在外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无非是把原来紧锁的门改装成虚掩的弹簧门.公众参与就好比公众推开了那扇门.得以登堂人室参与屋内的游戏。不过矜持的决策者却不会走出户外。毛泽东等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对参与的理解截然不同.他们主张决策者必须走出户外.主动深人到民众中去.这就是著名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