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燃放烟花爆竹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应用于许多场合,尤其是在节日燃放,可以增加喜庆气氛.随看现代城市社会基本结构和生存空间的变化,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人身威胁、心理损伤、噪声污染、环境污染,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如何对待传统民俗,如何对民俗文化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既考验看政府的行政能力、学者的智慧和胸怀,也彰示着全民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07,(2):62-62
每逢节日期间,人们便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然而,如果燃放时不注意消防安全,也会引起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燃放烟花爆竹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相似文献   

3.
甲戌年春节,北京、武汉等一些大城市实施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法令.令行禁止,除夕之夜,祥和宁静、噼噼啪啪的爆炸声没有了,刺鼻难闻的硫磺味没有了,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火警没有了,因鞭炮爆炸而受伤到医院抢救的事也没有了……一道禁令,官、民、老、幼人等一律遵守,毫无例外.我们权力机关的法律权威还是使人高兴的.对于禁鞭,绝大多数群众是拥护的、称赞的.由于大家都遵守、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春节期间,一位从台湾回大陆过春节的朋友对我说:“共产党真厉害,这个涉及千千万万人的事,而且是具有千百年历史的陈规陋习,说禁就禁住了,在台湾这些恐怕是难以办到的事.”  相似文献   

4.
民风民俗是历经千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间文化,又是所有百姓都能够参与进去的习惯和娱乐。随着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和生命财产安全意识强化,传统民风民俗必然有不适应城市管理而产生矛盾的表现。我们以民间传统节日燃放烟花爆竹近年来的情况作为调查提问材料,以启迪“管理”约束度与“民意”满意度之间的平衡和谐的思考,以及“法为民立”———制定好的公共政策是政府的职责。试看从报刊、网络获得的材料片段:我国燃放烟花爆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的考虑,许多大中城市相继做出禁止燃…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春节,应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北京市政府决定,恢复五环路内限制性燃放烟花爆竹。为了避免燃放烟花爆竹安全事故的发生,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的王岐山,特意找来市委宣传部和市应急办的相关工作人员,开会商议相应的事宜。在会上,王岐山提议,利用手机短信向全体北京市民拜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读者赵传贵问: 我是一个即将结婚的青年人,非常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而沈阳市政府作出决定:从去年12月1日起禁止在市内燃放烟花爆竹。听到这个决定后,我非常气愤,如果没有烟花爆竹,结婚典礼、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将荡然无存。我的一些朋友也都与我有同感。听说可以民告官,不知怎么个告法。如果我们联名起诉市政府,可不可以?  相似文献   

7.
数字看节俭     
春节前,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全国各地反响强烈,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能明显感受到各地群众在备年货、送礼、年夜饭、聚餐、燃放烟花爆竹等方面的改变,而很多酒店在节前也取消最低消费标准,推出"小份"菜、"半份"菜,节俭style正在成为新时尚。  相似文献   

8.
探秘催眠术     
苏光路 《党课》2014,(24):116-118
因为缺少明确的数据,致使催眠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说它是意志与潜意识的混合物,有人说它是意志与抑制的胶着状,还有人说它是想象与知觉的嫁接体。由此可见,要想清楚地解释催眠,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张蕾 《党建文汇》2010,(12):42-42
前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有人叫好,说这个标题读来感觉“给力”;也有人说权威媒体这么遣词造句不够严谨……这次的争议,再次凸显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包括网络热字、热词和热语在内的流行语正“给力”人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0.
高菊村  苏小波  谭意 《湘潮》2013,(12):38-41
2012年12月,中央有关部门一老领导给我(高菊村)打电话,说他看到有关韶山的一个电视片,其中有人说,在韶山土地改革中,围绕给毛泽东家庭划阶级成分,“争议不休”,贫农、中农、富裕中农、富农,都有人提到,还有人提出要“划地主”,“只因毛泽东是党的领袖、政府主席才未划成”。他问我,毛泽东家庭在土改前3年的经济和土改划成分情况到底如何?我说,我们也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1.
海峡 《党课》2013,(1):92-95
近几年全国有200多个城市逐渐解禁烟花爆竹,从全面禁止燃放改为允许在指定时间与场地燃放。但由于人们忽视了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防范和管理,每逢春节或重大节日,因燃放烟花爆竹而炸伤人、引发火灾,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失等事故屡有发生。面对飞来横祸,我们该如何维权呢?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3):63-63
一企业党委要举行换届选举,在酝酿委员候选人时出现了分歧,因为其中一位被提名的同志,不久前受过党纪处分,有人认为其不能成为候选人,也有人说没关系,可以成为候选人。请问,这些观点孰对孰错?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到一家单位调研时,恰逢他们评选优秀党员,平时一位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杨某意外落选。问及原因,原来该单位本要派其支援西藏三年,杨某却以家人反对为由拒绝了。杨某提出儿子即将中考,妻子正准备职称考试,都需要人料理家事。为党牺牲个人利益他没意见,但如果牺牲到家人利益,必须以家人意见为重。这个问题在支部会议上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说党员也应该有个人利益和追求,杨某提出妻儿的利益也是正当的;有人说作为党员干部,个人利益应该服  相似文献   

14.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21):44-46
对于这样的场景,人们并不会陌生——某名贪官落马后,网络上一片沸腾,叫好声此起彼伏。在其主政过的城市,甚至还有人燃放爆竹。 然而.秦玉海却成为例外! 9月2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9,(1):60-60
某企业党委要举行换届选举,在酝酿委员候选人时出现分歧,因为其中一位被提名的同志,不久前受过党纪处分,有人认为其不能成为选举候选人,也有人说没关系。请问,这些观点孰对孰错?——读者 于自明  相似文献   

16.
近闻,宁武县委书记李树东、县长郭宝厚无论工作多忙,宁肯中午不休息,晚上少睡觉,也要看完当天的党报,还要读几页书,这已成为一种习惯。对此,有人赞赏,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他们是抱着伟人遗训,跟不上潮流的“秀才县官”。  相似文献   

17.
报载,今年的除夕之夜,北京市八个烟花爆竹禁放区无一燃放烟花爆竹,消除了往年“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景象,全城沉浸在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之中,鼓楼附近的居民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了袅袅钟声。这说明首都禁放烟花爆竹取得圆满成功。 新年燃放鞭炮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之久的一项习俗。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改变习俗之难可想而知,更何况是在拥有一千多  相似文献   

18.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受争议者之一。有人因为他行为怪癖,竟怀疑他精神是否正常;有人因为他思想独特,称他为“晦涩哲人”;有人还冠以他“哭泣的哲学家称号。因为据说赫拉克利特在认识到“万物常流,无物常驻”的道理时曾十分悲哀地痛哭了一场。当然,赞美他的人也非常多,而且都是堪称重量级的人物。有一则轶事说,当欧里庇得斯把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送给苏格拉底并询问他的意见时,苏格拉底爽快地回答说:我了解的部分是美妙的,而且我想,我所不了解的部分也应该是美妙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谈到赫拉克利特时不无动情地说:…  相似文献   

19.
人太爱钱了就不值钱王德强有人说钱是个好东西,也有人说钱是祸根,这两种说法都不免偏颇,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钱。自从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货币的出现,钱(货币)便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物。因之,谁要说自已不爱钱未免言过其实,说自已不需要钱更不现...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支部生活》2009,(1):F0003-F0003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