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首先,对“国家开发银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落成揭牌,我谨向研究院的领导和成员表示衷心的祝贺,并祝愿你们在研究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一责任重大的使命中取得成就。上海合作组织被公认为是一个新型的区域联合组织,是在真正平等、相互照顾彼此利益、尊重观点、文化和精神价值多样性原则基础上建立关系模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俄格冲突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变化使上海合作组织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冲突除导致俄美对抗加剧给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出严峻挑战外,当事国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对前苏联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态度,都会对上海合作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应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有所突破,在地区安全(如阿富汗局势)上有所作为,以保持该组织的良好状态和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简讯     
2012年6月27~28日,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举行"新普京时代:俄罗斯向何处去?"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欧亚战略研究中心、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俄罗斯研究中心、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等单位的50余位学者围绕俄罗斯的发展道路、中俄关系发展的机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4月12日,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刘新成,教育部国际司副司级参赞陶洪建,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施子海,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胡江云,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小娟,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以及来自校内外的近200位学者代表出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2011,(4):74-75
曹云华教授现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执行院长,《东南亚研究》杂志社社长,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还任中国东南亚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中国亚太学会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之所以被看作是国际政治领域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在于它使得整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增进国际政治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2002年4月5-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亚欧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国际经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海宽 《亚非纵横》2005,(2):9-12,79
1955年,为反对殖民主义、促进团结与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亚非国家召开万隆会议,并确定“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50年来,“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国际关系准则。中国对“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原则的确立和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依旧需要发扬“万隆精神”、继续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相似文献   

8.
《国际问题研究》2021,(1):I0002-I0002
2020年12月11日,由我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疫情下的世界大变局与中国外交”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徐步院长主持会议开幕式,基金会理事长兰立俊大使致开幕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部队、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共计150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正>2014年3月13日,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UNAM—北外墨西哥研究中心、拉美所经济研究室联合主办"墨西哥在中国直接投资"研讨会。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豪尔赫-巴萨维研究员作主旨演讲,拉美所郑秉文所长、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等出席会议。2014年3月24日,拉美所经济特区课题组举办"哥斯达黎加经济特区建设的现实环境与战略意义"研讨会。拉美所副所长吴白乙致开幕词,副所长王立峰作闭幕总结。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和拉美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讨论。  相似文献   

10.
王志  屈佳荣 《东北亚论坛》2022,(5):78-94+128
地区间主义探讨地区与地区互动,在地区主义理论影响下,兴起了比较地区间主义的研究。与比较地区主义研究类似,比较地区间主义试图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走出地区研究的“欧洲中心论”,基于全球国际关系学视野,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非西方的经验。比较地区间主义研究从功能、制度、影响和类属四个维度入手,探究世界上不同地区行为体对外部世界影响的路径和效果。基于比较地区间主义,“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是中国地区间主义的重要实践,功能在于实现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倡导“软制度”,基于准地区间主义或跨地区主义,为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融入世界提供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在创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时,我们应当遵循运用这一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联系,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范畴到复杂范畴的原则.建立再现国际关系整体、揭示其演变规律的范畴体系。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特有的逻辑行程,我们必须准确地确定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中介以及逻辑终点。本文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应以主权国家为逻辑起点;以国家(包括非国家行为体)对外行为的动因、国家之间关系的特征、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演变为逻辑中介;以对国际关系的运动发展以及冲突与合作的理论概括与规律性说明为逻辑终点。在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时,还必须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逻辑与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26日至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俄美三边关系:观念、结构与政治”国际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中国的近40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会聚焦中俄美三边关系的当前状态、互动机制、功能特征、冷战前与冷战后三边关系的异同及未来前景等问题,设置了“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欧亚地政治转型与中俄美三边关系”、“国内政治经济与中俄美三边关系的互动”三个讨论专题。本刊特选摘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宗教极端主义对“一带一路”影响巨大,不仅威胁海外中国公民和财产安全,破坏地区安全稳定形势,影响项目建设成本和进度,还刺激贩毒等其他犯罪行为。中亚地区的极端主义主要表现为宗教极端主义,形成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个人心理需求、错误的宗教教义和大国博弈等因素。有些人未能系统学习宗教知识却希望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被极端势力鼓吹的错误宗教教义迷惑,进而加入极端组织并从事带有政治目的极端行为。一些大国出于地缘博弈的目的,资助和培训极端分子,也成为极端势力屡禁不绝的背后推手之一。反对极端主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重要合作内容,现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形成比较有效的区域安全合作理念与模式,并已取得很多具体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地区稳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双方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教训基础上,综合考虑宗教、地缘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等因素,继续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区域国际机制,加强国家宗教事务管理领域合作,利用宗教体系内部的自我管理和净化体系拨乱反正,同时防范个别大国炒作和利用宗教极端势力干扰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14.
欢迎订阅     
《国际问题研究》是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国际问题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物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长期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政治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亦以本刊文章作为重要参考来源。本刊以服务中国外交为宗旨,坚持战略性、前瞻性与政策性相结合,旨在为外交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主要栏目有: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地区与国别问题、经济与外交等。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大会暨第十一届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高层论坛”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来自教育部、商务部、外交部的相关领导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员大会对学会2019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审议通过了新的理事会名单与管理办法。在随后举行的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欧亚地区战略态势、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形势与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前沿问题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5日至7日,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上海联合举办了“当前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及其发展趋势”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群致欢迎词。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名誉会长汪道涵同志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转达了对与会代表的问候。李静杰会长致开幕词和闭幕词,针对学会的工作及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俄罗斯的研究讲了几点意见,并对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在会议的筹备和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围绕着“独联体形势的新变化及其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国内政治形势”、“俄罗斯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和“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及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等四个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看法。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国际交流》2009,(2):42-42
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邀请,德国联邦议会人权与人道援助委员会主席赫尔塔&#183;多伊普勒-格梅林于6月3—8日访华。在京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王志珍,常务副会长李成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孟复分别会见。格还拜会了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和民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格还在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做了题为“德国基本法60年”的演讲。除北京外,格访问了新疆乌鲁木齐和喀什。新疆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刚会见。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15—16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的例行全国性内部讨论会——“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者有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多人。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本次研讨会采取了内外结合的形式,即先邀请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奥地利的外国专家作学术报告,中方学者再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主权国家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海湾各国都面临着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的严峻挑战。海湾地区无政府主义状态为霸权主义提供了扩展势力的条件,无论是地区霸权或世界霸权都是地区不稳定的重大因素,它们都对地区秩序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务实主义理论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一理论的运用丰富了海湾地区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均衡是在国家利益关系和力量关系交相作用下的一种状态,各种势力之间互相牵制、彼此抵消,形成稳定状态,均势外交成为限制实力和寻求稳定与均衡的重要手段。海湾地区均势特点为“均衡→失衡→无序→再均衡”反复循环;现有的均衡极不稳定;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20.
四个内部维度(即能力、意图、利益和决心)以及一个外部维度(即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任一维度内均发挥着作用。作者构建了一种新的行为归因理论,认为不确定性的五个维度不仅能各自独立地给人们的认知造成不同困难,而且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对人们的认知构成了更加难以应对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种认知挑战在冲突情境与合作情境中的表现是有所区别的。缺乏对这些不同的、并且能够互相影响的挑战的认识已然对国际关系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把握好这五个维度,了解人们在理解它们时易于出现的各种偏差,对于理解国家在合作或冲突情境中的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理论框架还指向一些特定的假说,而这些假说可以通过经验与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