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初年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以博大精深的学问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清初三先生”。三先生批判空疏学风,注重实践,倡导实学,主张变革,对于吏治建设和反贪倡廉也有深入的思考。一、立足现实,阐明己见明神宗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起,派遣大量的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公开掠夺,于是民变纷起。凤阳巡抚李三才在《请停矿税疏》中写道:“自矿税繁兴,万民失业。陛下为斯民主,不惟不衣之,且并其衣而夺之;不惟不食之,且并其食而夺之。”“皇上爱珠玉,人亦爱温饱;皇上爱万世,人亦恋妻孥。奈何皇上欲黄金高于北斗,而不使百姓有糠秕升斗之储;皇上欲为…  相似文献   

2.
《史记》云:“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察言观色、随声附和,谓之“诺诺”;开诚布公、直言敢谏,称其“谔谔”。举凡贤明之士,无不厌弃“诺诺”而称颂“谔谔”。唐朝大臣魏征以直言敢谏而深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一次,唐太宗玩兴大发,要到东都附近狩猎。魏征对他进谏道:“今年秋粮丰产,农民正忙于收获,要他们为皇上打猎整治道路桥梁,实在有碍农事。”唐太宗听了,不但没有发怒,而且立即取消了打猎,并对魏征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3.
过去只听说有忠臣、奸臣,看了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才知道还有一种人是“弄臣”。关于“弄臣”,乾隆与和有一段很耐人寻味的对白。乾隆问:“你究竟要做一个忠臣、能臣,还是要做一个奸臣、庸臣?”和答:“奴才既当不了什么忠臣、能臣,更不愿当个什么奸臣、庸臣,奴才充其量不过是个‘弄臣’而已呀。”乾隆不解其意,和接着说:“自古以来,一切忠臣都免不了一死,而一切奸臣又逃不了一死,奴才实在不想死。”乾隆问:“‘弄臣’是怎么个当法?”和说:“其实,当‘弄臣’是不需要什么大本事,只是拣皇上喜欢的给,拣皇上喜欢听的说,拣皇上喜欢吃的进,只要…  相似文献   

4.
康熙六十四岁时说:“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他对臣下说:“你们总是说‘皇上由天授’,虽古圣人岂有生来即无所不能者?凡事俱由学习而成。”由于他善于学习,不孤傲自赏,所以能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臣下良言。他在御门听政处理折本时,强调大学士、学士要各抒己见,鼓励群臣大胆陈奏。他说:“古有诏旨既下,大臣封驳之例。”“大学士等系国家大臣,凡事当直言,是者是,非者非,若惟逢迎将顺,何益于事?”他对有的大学士不直陈意见很不满意,严厉批评说:“国家用一人,即欲得一人之益,既任学士之职,凡事皆宜尽言…  相似文献   

5.
艺苑     
“气节”一词,最早见之于《史记》,说汉朝有个叫汲黯的官员,“好学,游侠,任气节”。他疾恶如仇,人有过错,一定当面指出,不留情面,即使面对皇上,他也是“好直谏,数犯颜”。由此可以看出,气节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气节的民族,而气节问题的提出更是远在汉朝之前。《论语·子罕》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记载:《盂子·滕文公下》写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相似文献   

6.
天安门前华表的顶端各蹲着一兽,称“望天犼”,楼南的一对“望天犼”坐北朝南。传说这一对“望天犼”时刻关注着外出的帝王,每逢帝王在外游乐久不归朝时,它就托梦给皇上,对他说:“国君呀,你该回朝理政了,我们盼望你回来,把眼睛都望穿了!”所以这对“望天犼”又称“望君归”。天安门北、端门南的一对“望天犼”坐南朝北,时刻注视着紫禁城里身居深宫的帝王,劝戒皇上说:“国君啊,你不要总是沉溺深宫在后妃中寻欢作乐,你该走出去,看看百姓中的苦难,我们盼你出来,把眼睛都望穿了。”所以,这对“望天犼”又称“望君出”。通常把华表称为“望柱”。 传说是美好的,然而,现实中哪朝哪代的封建帝王能按人民的意愿行事呢?连这些“望天犼”蹲踞的华表,平民百姓都不得靠近,它的前边的道路都不让百姓通过,皇上还能  相似文献   

7.
柳公权是一位久负盛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秀挺清劲,骨力遒健,素为学书者之楷模。然而,历史上的柳公权还是一位品性正直的诤臣。史书上记载他对唐文宗李昂的一次劝谏,至今读来,犹发人深省。 有一次,唐文宗李昂在便殿同大臣们说话时,特意举起衣袖说道:“你们看,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众人都赞美皇上有俭朴的美德,唯独翰林学士柳公权沉默不语。皇上问他什么缘故,他回答说:“陛下身穿三浣衣,保持  相似文献   

8.
女人与政治     
熊召政 《学习月刊》2009,(21):53-55
封建皇帝的情感生活.基本上可用“先结婚后恋爱”六字概括之。因为皇上选老婆.是一件重大的国事.都是由礼部主持.司礼监的宦官参予。依据既定的非常苛刻的条件在民间征选.层层筛选至极小的范围(大约在二十人左右).再题请皇上的生母或嫡母亲自目试与口试,从中选出一个正室(即皇后),多名侧室(即嫔妃)。  相似文献   

9.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此话一出,热捧宋朝之风骤起。美国人罗兹·墨菲在他所著的《亚洲史》中也说,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中国“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他们这些话,诱发了国内不少人的民族虚荣心。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皇帝“受命于天”,是一国之主。他的个人意志就是“圣旨”,是政策,是国法,随便说一句话,既能让“鸡犬升天”,也能叫功臣“人头落地”。但也有个别“说话没用”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就是一个。 据史载,赵祯当了皇帝后,有些亲近的嫔妃常在私下请求升职加薪。他告诉她们:“过去没有先例,大臣们会不同意。”她们不信,说:“皇上的话就是诏令,谁敢不听?”“仁宗笑笑说;“你们如果不相信,我下令给政府试试瞧。”果然,办事的人认为不合制度。他把政府的答复拿给嫔妃看,并说:“别看我是皇帝,凡事也得跟大臣们商量,才能成为正式诏令!”  相似文献   

11.
何为“宝”?陈永利小时候把心爱之物视为"宝",稍大一些,从历史片、图片中知道皇宫里的东西是无价之"宝",特别是皇上的那个小黄帛(圣旨)一打开,地下跪倒一片,真神!那才是真正的"宝"。随着改革开放,那一夜之间腰缠万贯者,着实让人羡慕他们"经济头脑"之"...  相似文献   

12.
偶翻遗弃一旧书:说的是有个皇上喜弈,他让宰相每天派个棋手进宫陪他下棋。可是前来陪弈的棋手总被皇上杀个大败。时间长了,皇上觉得奇怪,便问宰相:“爱卿,偌大的国家,竟没有遇到一个高手赢过朕的?”宰相笑着回答:“皇上是皇上,自然而然的准赢了!”“下棋嘛,比的是棋艺,赛的是高低……”皇上不悦却讪笑着对宰相吩咐:“去、去、去,明天找个高手来,要是真的赢了我,我就赏这只瓷茶壶!”这壶非同一般,如纸一般薄,似叶一般轻,水晶般透明,左边镶一条金龙,右边着一只彩凤,搁上名山好茶,水晶般透明,滚开的水儿一烫,透过茶…  相似文献   

13.
说“走样”     
有一幅漫画,画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公仆”,左手拿着两根筷子,右手握着三根筷子,在一个缸里捞东西,缸的正中一个大写“公”字。下面标题写着:勤“捞”致富。“捞”和“劳”,仅仅一字之差,就使党的勤劳致富政策的原意走了样儿,变了昧,一个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的贪官嘴脸跃然纸上,其讽喻之意可谓深刻。 汉朝末年,皇帝派钦差大臣上前线慰劳将士,鼓舞士心,可他们到了前敌却不问军事,而向前线首领卢植索取贿赂,卢植说:“军粮尚缺,安有余粮奉承天使?”于是钦差回朝奏禀皇上言其“高垒不战,惰慢军心。”皇上遂将卢植撤职,押回京师问罪,汉军无主,遂不战而败。如果说人唱歌跑了调儿,吃馊饭变了味儿,得小恙变了形儿,尚无伤大雅的话,那么在执行党和国家政策上“跑题”、“变形”、“走样”,小而言之会给改革带来阻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大而言之,就会葬送改革开放的成果,葬送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4.
从政为官,在干事创业上应该“无所畏惧”,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动“大手笔”,善作“大文章”,而在廉洁方面则要时时事事处处“谨小慎微”。史载,唐朝德宗年间,皇上念宰相陆贽功高且太过清廉,便暗下一道密旨:“一概拒绝馈赠,办事恐怕不大方便。重礼可不收,但像马鞭、鞋靴之类的薄礼,收也无妨。”然而,陆贽却没有因有此“恩准”而破除贪戒,回复皇上说:“收重礼是受贿,收薄礼也是受贿。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鞋靴不已,必及衣裘;衣  相似文献   

15.
说实     
屈兴岐 《奋斗》2001,(4):27-27
古时有个叫王含的,在庐江郡当主官。贪浊狼籍,刮地三尺犹觉不足。他弟弟王敦也当大官,在众坐中替他哥哥吹牛,说他清廉:“庐江人咸称之990府上的长史何充徐徐说道:“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在座的都为他捏把汗,他呢,从容自若。有个叫晏殊的,被推荐到皇上那儿,想谋个一官半职。恰遇皇上殿试新科人才,说正好,你也来答答卷子。晏殊一看试题,说这题我十天前做过,请皇上另赐题目。  相似文献   

16.
拿皇帝说事     
快乐大叔 《党课》2008,(6):96-97
对皇权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把那么多的皇帝拿出来“说事”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有一种说法肯定没错,皇帝也是人,但皇帝肯定又不是一般的人,所以跟皇上沾边儿的东西自然就会身价倍增。  相似文献   

17.
大概从有阶级始,大多数人都想做官,尤其做大官。因为一旦为“官”,可以“荣家濯祖”,可以“衣锦还乡”,可以”令万人敬而仰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也说过“贵,人之所欲也”!然而,宋朝大名鼎鼎的包拯老先生,竟在那脍炙人口的《包公辞朝》里不无三既地唱道:“不为官者不惧怕。”照包拯的话说,只要是正儿八经的做“官”者,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眼里,皇帝老子是天下第一霸,三宫六院,美女万千,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谁敢管他?其实不然“,敬事房太监”可以随时叫停皇上的“性福”生活,因为这是是“王法国法”赋予他的神圣权力与职责,不这样干,那是“严重”的“渎职”。  相似文献   

19.
《三习一弊疏》是清高级官员孙嘉淦于雍政十三年乾隆皇帝继位时,恐不堪为政而作。疏中写道;“……所欲言者,皇上之心而己。……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行则民身受而感……。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则高己而卑人,……则雄才而易事……。三习既成,乃生一弊。……喜小人而厌君于是也。……治乱之机,千古一辙,可考而知也。……故望皇上圣心自懔之也。……耳目之习除,取舍之报定,去而后众正盈朝,太平可睹矣。不然,自是之根不拔……,则黑白可以转色,而东西  相似文献   

20.
干部道德的要求体现为干部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干部道德规范有三个基本层次:1、“做官先做人”“做人之道”是干部道德的第一个层次.干部也是人.“做人”就有“做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干部只有先做好了“人”,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官”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道出了这个道理.“做人之道”构成了“做官之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