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维山 《世纪风采》2011,(12):23-26
张祖谅同志是一位多谋善断、战功卓著的将领,尤其在朝鲜战场上屡立战功。我与张祖谅同志相熟于朝鲜战场。当时,张祖谅同志为六十军军长,我任二十兵团代司令。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张祖谅同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在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中,张祖谅同志不畏艰险、勇挑重担,成功地实施了几千人敌前大潜伏,首创了抗美援朝阵地防御作战中,  相似文献   

2.
一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3500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一天一夜,敌人竟丝毫未察觉。 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军长张祖谅。 心系朝鲜战事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作为一个军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员,张祖谅时  相似文献   

3.
<正>1941年8月,由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主力组建的太岳南进支队和晋豫区党委同时进驻山西沁水县东西峪,区党委驻西峪满沟村,旅部驻扎西峪村。旅长陈赓兼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后,政委王新亭接替周希汉,担任南进支队司令员挺进中条山地区,新任旅长王近山和副旅长刘忠迟迟未到任,第三八六旅的主要工作任务便由参谋长周希汉主持,政治部主任张祖谅全面协调和负责完成。其间,张祖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识大体,顾大局,吃苦耐劳,主动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4.
张祖谅(1911—1961),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60军军长、川西军区司令员。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军长。  相似文献   

5.
都爱国 《世纪风采》2011,(12):19-22
什么叫“建树”?一个人建立的功业,或提出的理论、方针和策略,行之有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用实践验证是真理,有不败的生命力,能为后人所承认、所继续应用、所不忘,就应该叫“建树”。张祖谅司令员在指挥川西军民平息国民党残匪的作战中,是当之无愧的建立了这种功勋和贡献之“树”的优秀指挥员和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刘忠 《世纪风采》2011,(12):16-18
1942年至1947年,我与张祖谅同志在一起共事。在这期间,我俩的工作先后变动过几次,但是,我们在战斗中建立起来的兄弟般的情谊从未间断过。祖谅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每当我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为人处世方式,想起他的作战指挥风采……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7.
正张祖谅,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团政委,八路军旅政委、军分区司令员,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60军军长、川西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60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张祖谅军政兼优,能文善武。作政治工作,善于创新,颇多建树;任军事指挥员,指挥有方,屡立战功,是我军著名战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8.
陈晋 《学习导报》2013,(13):58-59
读《闲来笔潭》,感到是一部很独特的书。 这部书的独特,在于很自然地传达了作者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政治家写的书。作者吴官正是领导同志,他退休后写这本书,无论记事还是推断,无论抒情还是说理,始终体现了政治家的胸襟和风范。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文化情趣的书,或者说是体现作者人文情怀的书。书中所收随笔、小说、绘画,体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艺术旨趣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9.
梁衡 《当代贵州》2014,(5):64-64
正前段时间,到韶山参加一个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活动,意外地发现在离毛泽东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毛泽东图书馆。我很好奇,便进去一看。图书馆不大,实用面积只有680平米,也就是有钱人家的别墅这么大。这里只收三类书,一是毛泽东写的书,各种选集、文集、单行本;二是毛泽东看过和评点过的书;三是写毛泽东的书,即各种研究毛泽东的书。图书馆的功能以收藏、陈列为主,兼有一点借阅,游人可免费参观。  相似文献   

10.
一桌,一椅,一杯茶,一本书,就可以营造一种意境。当然,这种意境来自书中,随着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思绪也随之起起落落,或悲或喜,或忧或愁。这时候,时间是我的,空间是我的,世界上只剩下我与书的交流。我在看书,书在看我,书我两忘心相知,心无二念书相随。书有多种,但值得一读的,惟有那种启人心智,明人耳目、利人言行的宝贝儿,而不是那些乌七八糟、鱼龙混杂、误人子弟的  相似文献   

11.
岳振 《当代贵州》2014,(24):27-27
正以"书博天下,文耀贵州"为主题的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已经落下帷幕,这一文化盛事,为贵州留下一段珍贵的"书的情结"。贵州各界非常珍惜这个机遇,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展示了贵州丰富多彩的出版事业、阅读文化,同时,通过书博会,贵州读书人享受到丰盛的文化盛宴。书博会的两层意义是清晰的。一是从国家层面推动全民阅读。书博会走过34年,踏着思想解放、改  相似文献   

12.
《湖北宣传纪事》一书,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省委 党史研究室共同组织省社科院、湖北日报、省文联、省 委讲师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编撰,是一本回顾总结过 去指导未来取得更大成绩的书,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 一、是一份珍贵的宣传工作史料  相似文献   

13.
读一本好书,让人终身受益。近年来,我利用工作之余反复研读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深受启发、获益良多。书中的哲学思想、先进理念和成功范例,成为我学习工作中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书是什么?书当然就是上帝的使者,是它使思想插上了翅膀,将真理和智慧传布人间。书的原料从甲骨、竹简、羊皮到丝帛、棉麻,在成本逐渐降低的过程里,知识的传播面也逐渐扩大。直至印刷术的发明,纸质书刊的出现,文化才真正普及渗透到草根众生。我们这些耄耋老者,正好赶上了纸质书刊最为风行时代,曾贪婪嗅闻过纸书的墨香,受益过圣贤经典的教诲,遭逢过兵燹动乱无处安放书桌无书可读的晦暗,也体会和享受到了个人拙作一纸风行的些微荣耀。这个世代,虽然书中不再有颜如玉、黄金屋,然而书教给人明晓世理、赐予人谈吐机锋、教会人风雅酬唱、帮助人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功用却千秋传承恒久不变!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今人语,一日不读书其状形同犬豕。  相似文献   

15.
回忆刘少奇同志建国前后的一些经济建设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一波同志著《领袖元帅与战友》一书出版后,受到了党史界、理论界与各方面的关注和欢迎。本刊征得作者同意,特转载《回忆刘少奇同志建国前后的一些经济建设思想》一文,以飨读者。书中该文题注为:“此文载于1991年出版的《领袖·元帅·战友》一书。这次收入本书时有修改。”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书是什么?书当然就是上帝的使者,是它使思想插上了翅膀,将真理和智慧传布人间。书的原料从甲骨、竹简、羊皮到丝帛、棉麻,在成本逐渐降低的过程里,知识的传播面也逐渐扩大。直至印刷术的发明,纸质书刊的出现,文化才真正普及渗透到草根众生。我们这些耄耋老者,正好赶上了纸质书刊最为风行时代,曾贪婪嗅闻过纸书的墨香,受益过圣贤经典的教诲,遭逢过兵燹动乱无处安放书桌无书可读的晦暗,也体会和享受到了个人拙作一纸风行的些微荣耀。这个世代,虽然书中不再有颜如玉、黄金屋,然而书教给人明晓世理、赐予人谈吐机锋、教会人风雅酬唱、帮助人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功用却千秋传承恒久不变!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今人语,一日不读书其状形同犬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如看书。书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书,一种是借来的书。借来的书总要抓紧看。美国是我借来的书,这几年我开着车,把美国都跑遍了。而中国的河山是自己的书,反倒不着急阅读,至今仍有许多地方我还没去过。西南旅游胜地贵州,我去得就挺晚,一去,就被贵州的美丽折服了,发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相似文献   

18.
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件很惬意、唯美的事,但需要一种安宁甚至有些寂寞的心境.正如译者徐迟所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一本一个人的书. 于我而言, 《瓦尔登湖》不仅是一本优美的散文,同时还是一本崇尚筒约生活方式的书籍.在细细品味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美丽遐思的同时,还对他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减少消耗、减少浪费,追求筒约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赞叹不己.要知道,这是作者1 56年前的思想与文字,他摒弃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时期人们所竭力追求的奢华,远离城市的喧嚣,让灵魂在大自然的静谧中得到超然于物外的净化,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  相似文献   

19.
编撰党史人物丛书,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中共湖北省委的高度重视下,《吴德峰》一书,由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我作为《吴德峰》一书的参编者和第一读者,使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共潮阳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书出版。我虽退休,但永远不会忘记和我共事的党史工作者,值此书出版之际,我写诗咏怀,与之共慰、共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