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乡村之夜     
夕阳的最后一瞥,在天边留下了一抹残红,也把整个村庄染成了暗红色。晚饭后,宝坻区口东镇西李各庄村的村民开始陆续走出家门,村西头新建的健身广场是他们休闲健身的好地方。健身广场东侧,一泓碧水被一座弯弯的小桥隔成南北两湖,犹如两颗宝石在灯光下闪着粼粼波光。  相似文献   

2.
正7月19日发洪水那晚,由赞皇县城通往黄北坪乡唯一一座桥被冲垮,导致包括川房村在内的8个村庄,共约4000人与外界断交。7月22日上午,大雨停止后的第一天,村支书李换朝和乡里的抢修队联系上,双方计划在河道水流较小的位置搭建一座土桥,打通8个村庄的生命线。很快,工程队运来39根直径1.2米的排水管道。暴雨虽然减弱,但洪峰仍未减退,架设临时桥梁的管道一次次下,却一次次被冲走。李换朝心里嘀咕着"不能再等了",找来绳索系在身上,第一个跳入了齐腰的洪水中,用身体将飘忽不定的管道固定。在他的带领下,在场的党员群众一个接一个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08,(10):40-41
金秋十月,驱车行驶在静海的乡村公路上,一座座整洁、祥和的村庄在绿树与庄稼掩映下从身边掠过。在每座村庄整齐排列的民居中间,总能看到一座红顶黄墙、造型别致的标志性建筑,院门口悬挂的金色党徽和鲜红的“村级活动场所”字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村庄     
正又一次在冬天回到村庄。这是一个上午,阳光洒向日渐荒芜的土地,而渐渐扩展过来的县城已经靠近村头。村庄向阳的山坡上,已经被盖成了老年公寓,一条宽阔的环城公路将村庄切割成两半,一半在河岸边,与县城相互对应,一半靠着几座大山,还保留着村庄的基本风貌。在冬天,村庄显得十分安详。几块麦田晾在旷野中,波澜不惊,冬小麦嫩绿的身影,依稀可见。风在不停地吹着,但不大,我知道,风是村庄的信使,不断传递着村庄的语言。风会吹过那几棵老树,萧萧瑟瑟的  相似文献   

5.
一座座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七一学校拔地而起; 一幢幢“特殊党费”资助的漂亮农房装扮着和谐的村庄; 一个个“特殊党费”援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上,党旗高高飘扬;  相似文献   

6.
论村庄社会交往的变化:从闲话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云翔与贺雪峰都讨论了村民间“串门子”减少与“七家不知八家事”等现象,但他们都是在空间转化这一形式角度来论述私人生活变迁与公共生活需求的,并没有深入到村庄社会生活的内容中去考察村庄社会交往。本文以村庄闲话为着眼点,在考察村庄闲话的含义与其变化的基础上,从形式与性质上探讨村庄的交往的变化,认为村座社会交往中公共性弱化与私人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省会济南,不仅以泉水誉满天下,近年来更是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迅速地扩容变大,长“高”了,变“靓”了,打造出许许多多的亮点——泺口服装城便是其中璀璨的一个。知名度颇高的泺口服装城,就坐落在济南城北香磨李的地盘上。香磨李,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村庄;服装城的经营管理者,原都是纯纯粹粹的农民。可如今,站在济泺桥上放眼北眺,旱不见了稻田、藕池,没有了农舍、猪圈,有的,是一座座的服装市场,一幢幢的住宅楼房;走进香磨李人中间,再也看不见那满脸的高粱花,摸不到那满手的老茧,多的,是一群群的“经理”,一队队的“老板”。一个城郊的小村子,一伙土里刨食的庄稼汉,短短20多年,竟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城”,神话般地长出了一群“款”。这天大的反差,地大的变化,源于党的富民政策,基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也有赖于香磨李出了个有本事的“带头人”——刘刚。  相似文献   

8.
走在路上     
俞敏洪 《求贤》2008,(9):24-24
我出生一个小村庄,家东边有一座50米高的小山。爬上这座小山.长江就可以一览无余。于是我就开始好奇,如果我坐上船能够到哪里?我的心开始渴望旅行,长大后我要走出村庄,到更远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9.
心旌──记河曲县坪泉村党支部李淑珍在河曲坪泉人的心里.飘扬着一面旗,那就是村党支部。是这面旗.在村办企业姓"公"还是姓"私"的十字路口,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路;是这面旗,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办起了瓦楞纸厂、纸箱厂、酿造厂等8个集体企业...  相似文献   

10.
很少有人会拿死亡来开玩笑。然而,美国电影《巨蟒与圣杯》却这么做了。影片中,一名殡葬工驾着装满尸体的马车,驶过一座瘟疫肆虐的中世纪村庄,一路大声吆喝:“家里有死人的,快把尸体带出来!”闻声,一个农夫扛着一个老人,向殡葬工招手示意。可是,这显然不是一具尸体,老人还在挣扎。  相似文献   

11.
河南县赛尔龙乡尕克村宛如一个酣眠的婴儿.静静地睡卧于风景如画的李恰如山的怀抱里,全村共有牧户112户738人,党员28人。千古矗立的巍峨雪山见证着这里发展的脚步。这个曾经难以摆脱贫困的村庄如今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里的各类牲畜存栏达到2.91万头(只),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1600元增长到现在的2800元。村里路通了,人富了,幸福像吉祥的五色彩云笼罩着整个村庄。  相似文献   

12.
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安南道成川郡.有一个村庄叫罗盛教村,有一条河流叫罗盛教河,有一座山叫罗盛教山。也许,当地的人们有一天会忘记,那个村庄曾经叫石田里,那条河流曾经叫泥栎河,那座山曾经叫佛体洞山.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罗盛教。  相似文献   

13.
我见我心     
曾经有一个徒弟在寺院里面修行,他向他的师傅:“师傅啊,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想法会有很大的区别吗?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师傅就跟德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你心里边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就闭上眼睛,在心里建城堡,里边有多少根柱子,有什么样的房间,他建啊建啊,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睁开眼睛对师傅说,我建好了。  相似文献   

14.
吉慧 《新湘评论》2004,(11):36-37
“泥香居”座落在望城县黄金乡香桥村.这是一个山水灵秀的村庄。“泥香居”主人尚游。白发稀疏,精神矍铄,憨厚朴实,为人坦诚。走进他的斗室,四壁悬挂着书画条幅,熠熠生辉。简直就是一座奇珍异彩的艺术殿堂,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浮梁县湘湖镇桃红村(又称九蓬坞)是个深山里的村庄,村庄不大,坐落在南北两岸连绵不断群山之间,中间一条河流由东向西静静流淌……这里曾是中共闽浙赣省委直辖下的浮梁县委所在地,也曾是中共浮乐婺中心县委主要根据地之一。这里发生了许多革命先烈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村庄旁的山脚下,一座圆形墓地,四周松柏环抱,墓前矗立着一块墓碑,墓碑上一颗醒目的红星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从未褪色。墓中,长眠着两位革命先烈,他们的英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  相似文献   

16.
红军坟     
红军坟叶源洪在红军走过的地方,在巍峨迤逦的雪山之麓,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在牧民居住的村庄中,在斑斓绚丽的花丛间,耸立着一座小山丘,人们称它“红军坟”。在这座坟里,虽然只埋了一顶红军帽,却埋着一个不死的灵魂,一个永恒的纪念,一个连石头听了也要掉泪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穿过高高树立的“中国年画村”的五彩牌坊,顺着两侧杨柳轻拂的硬化水泥路前行我们来到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一个年画传承长达数百年的川西村庄。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绘着年画:有抱着鲤鱼的送福童子,还有神气活现的武将、娇羞丰腴的仕女等,个个栩栩如生。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经江苏省苏州市援建的射箭台村,一派新生景象。  相似文献   

18.
2010年3月,大地震后的第二个春天。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说,“2009年,我们加快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蓬勃生机。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无疆大爱,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相似文献   

19.
擎旗人──记沁源县李成村党支部书记郭二毛侯文宇,刘保国在太岳山上,有一个村庄,近年来脱颖而出,令人刮目相看;有一个人,受人称颂,堪为党员楷模.这个村庄,就是沁源县的小康示范村──李元乡李成村。这个人,就是沁源县李元乡党委委员、李成村的擎旗人──支部书...  相似文献   

20.
初春时节,走进什芥县磐安镇李家坪村,千商蔬菜刚区内,一座挨着一座的蔬菜大棚鳞次栉比,大棚里一垄垄萝卜、黄瓜、两红柿长势喜人,满目滴翠,空气中散发出诱人的菜香。宽阔平坦的产业路上,一辆辆满载蔬菜的农用车欢快地奔驰着。村委会里,党员群众正通过远程教育设备认真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农技知识;村文化广场上,一群妇女正和着音乐翩翩起舞;村小学校阅不时传出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村里处处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舞小康的新农村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