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两岸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独台”而非“台独”。“台独”主张与可行性早就已经实质结束,“独台”已经是当下台湾的主流思考。“台独”从来就不可能成功,这个原来只是个“稻草人”的主张,在虚幻的灯光下,被民进党投射放大为“绿巨人”,致使两岸有心和平发展者,忽略了另一个真正的危机,即“独台”。  相似文献   

2.
鸟飞得好好的,干嘛要关在笼子里呢?于是就只知道吃很黄很黄的小米,忘了天有多大、绿有多美了。养得胖胖的,像母鸡。有人闲着,便教它们说人话。像鸟教人飞一样,两边地累。却都装着兴趣盎然。冬天里笼外的鸟都不好过。人早变得刻薄了,麦地上拾得极干净,一颗谷子都不肯剩下。高个儿老头儿的发丝中有一小块面包。许是风给弄上去的,就带到公园里来,让他做个傻傻的姿势,像田间的稻草人。冬天的鸟才顾不上害怕稻草人呢。它们争着向下啄。却有一只被高老头儿探手抄住,笑呵呵地装进衣服里面的纸匣。原来那一小块面包是他自己弄上去的,怪不得啄不到!真…  相似文献   

3.
于梅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当我问到于梅的情况时,小段居然反问了一句,令我很吃惊。她说:“你要打听哪个于梅?”“难道还有好几个于梅不成?”“对啊,”她说,“我知道有打工的于梅,拉广告的于梅,当报纸摄影记者的于梅,给我投过稿的于梅,最后是,给人做婊子的于梅———这话是别人说的。”“她们是不同的五个人吗?”“又是又不是。你到底想知道什么?”我多少明白了小段的言外之意,便笑着问:“我想知道她长得什么样?”“我就知道你准问这个。你们臭男人!我的回答是:无可奉告。因为没见过。”“我听你的话怎么这么别扭,酸溜溜的。…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他的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便领着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仿佛是自言自语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它们了。”此情此景,使小“肇事者”羞愧难当,深深地低下了头。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杰出的教育家,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设情境,扣其心灵,促其反省。这对我们如何灵活地驾驭批评的艺术很有启示。青少年学生由于情感不稳定,意志薄弱,辨别是非能力差,犯错误是难免的事。这样,批评就成了教育学生的“常规武器”。但是如果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当,不仅不利于受批评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而且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意识,给以后的教育工作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5.
陶短房 《同舟共进》2013,(10):33-35
近年来津巴布韦的政治动荡、政党缠斗和大选乱局,使得这个国家成为“阿拉伯之春”中可供解剖的一只“完整麻雀”。  相似文献   

6.
在谈到基层工作时,毛泽东同志曾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解剖麻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一只麻雀,可以知道其它动物的内脏系统,因此,他十分强调典型的作用。如果说,把注意力放在“了解麻雀五脏”方面是我们过去的工作经验,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解剖麻雀的方法则显得更为重要。它关系到工作中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由学习典型跟着典型走到标新立异成为典型的问题。从“了解麻雀五脏”到“掌握解剖方法”,这是一个观念、认识的转变,而观念、认识的转变常常来自于某种启发,暗…  相似文献   

7.
刘建国 《台声》2001,(10):25-26
青岛的“海尔”、“青啤”在祖国大陆是响当当的名牌,家喻户晓,在世界上也享有美誉。可是,在台湾了解认识它们的却还不是很多。“海尔”、“青啤”的产品至今还未登陆台湾岛,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不久前,台湾年代新闻台拍摄题为“中国一百强”的电视系列片,第一站便选择了青岛,确定拍摄“海尔”和“青啤”。“功课”做得细 7月16日,我们去流亭机场接摄制组的蒋雅淇小姐和王伟鉴先生。当交换过名片之后,蒋小姐就对我说:“刘先生,我知道你。”我有些不解,因为在这之前与台方联系工作的是另一位人士,与蒋小姐从未见过面、也未通过话…  相似文献   

8.
吓唬谁     
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15日闭幕的当天上午11点,大会新闻发言人邀请了朱 基总理同中外记者见面。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实况,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一件事儿是,他谈到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朱总理对此发表了一段寓严肃于幽默的谈话。他说:“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了,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板凳绝对没有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顿时记者席中爆发了一阵阵笑声。两…  相似文献   

9.
中国足球便这样过渡为一个浑身插满言辞飞箭的稻草人。它的某些具有官僚习气的领导者,便隐隐被作为官僚的化身接受着民意的随时批判与“审判”;它的那些因足球市场化改革而迅速富裕起来的注册球员(尤其是明星级球员),亦被视作经济市场化“暴富”一族、利益先食者的现实化身而再三接受民意眼球的审视与评议。  相似文献   

10.
题目中的量词让我费思量,用“座”、“所”太大,因为毕竟不是学校或学院;用“家”、“间”又嫌小,因为在我心目中,一沙一世界,东京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实在值得大书特书,于是只好用“个”。我不知道东京有没有专设的中文学校,像专供外国人学日语而设的日语学校那样,专供日本人学中文;也不知道若有这样的学校,是不是只学语言而不习文字;只知道东京倒是不乏“书道”学校,那是只教汉字书法而不教汉语的。使我感兴趣的这个“中国语教室”,则是名副其实以教学“中国语”为主——说我对这个“教室”感兴趣,不如说我对创办和维持这…  相似文献   

11.
写下这个题目,让人有点费解,其实一说也就都知道了,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便会送你一件“白穿”的衣服。当然不会是什么西服,或皮衣那么高档的物件。所送的大都是一些短衫,或比短衫还要短的不带领子的“和尚领”和小背心。人家送了,你是不好意思不穿的。尤其在咱中国,从老祖宗那里就讲个勤俭持家。上小学时,就告诉你“汗滴禾下土”,逼得你要把饭碗舔干净。你怎敢把人家白送的衣服扔了呢,那不成了狼心狗肺!只是,这些小背心上都有字,哪能白穿呢,不是白穿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当然更不会有白送的衣服。为此我背过“矿泉…  相似文献   

12.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伊拉克人阿巴斯(Abbas)说。这是他来到北京后的第15个年头,“上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知道了万里长城,知道了这个遥远国度的古老文明,也知道了中国是依靠自己的农业养活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苟主任点名     
文革期间有个二混头,姓苟,靠造反起家当上了某科研所革委会主任。上任之日,他想抖抖威风,开会时。便拿出点名册亲自点卯。 头一个名叫马骉(biao),他叫出了“马”字,却不认识“骉”宇,张开的嘴动不上。急出一头汗。怎么办?名不能不点,台阶也不能不下,一急就喊道;“马 …一群” 姓马的研究员一听,知道是叫自己,因为所里没有第二个姓马的。他站起来纠正说“苟主任;我不叫马一群。我叫……” “什么!三匹马在一起,不是一群是什么!”苟主任厉言厉色。 马研究员只好坐下。 第二名叫金鑫,苟主任又不认识这个“鑫”字。只见…  相似文献   

14.
《人大建设》2006,(11):55-55
郭松民在近日的《解放日报》上撰文:日前,有学者强调,中国不能“向西方福利制度看齐”。看此报道,我不由得哑然失笑:玩这种”稻草人诡辩术”,也未免太老套了吧?所谓“稻草人诡辩术”,是辩论时常用的一种战术。基本做法是把一个明显荒谬的观点强安在辩论对手头上,然后再煞有介事地进行批驳。在  相似文献   

15.
杨科这个人,和百姓打交道时,可以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但一见媒体就不知道说什么。”的确,杨云海见到记者时,避之不及,很是“腼腆”。  相似文献   

16.
法律稻草人     
在一个不尊重法律的社会,法律犹如稻草人只能吓鸟。在这样的社会,司法神像也只是个稻草人。麦田里,有个守望者,两臂左右伸展,头上一顶草帽。风里,雨里,晌晴白日,满空星斗,都是这个固定姿势,很长时间了。在乡下,大人见惯,无动于衷;孩子见了,都喜欢;胆小的鸟儿见了,都很怕。  相似文献   

17.
这里不是国家划定的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但却是典型意义上的“西部”———倚鄂陕渝三省(市)门户,囿秦巴深山腹地,镶鄂西北边角,是全国贫困县和全省特困县。知晓竹溪的人肯定不多,而知道竹溪这个县名的人,也许是从了解魔芋开始的。因为竹溪是中国唯一的“魔芋之乡”。提到魔芋,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至今仍在山民们的笑谈中常说常新。在竹溪深山,有个小地方叫双竹园,这里地理条件独特,环境优美,每逢太平盛世便生长出一棵离地一米处分盆的竹子,形成双竹奇观。此时便有神仙托梦给山民的长者,说只要用双竹撞开山上的石门,便会得…  相似文献   

18.
张树伟 《春秋》2010,(3):30-31
1956年;在除四害运动当中,麻雀被戴上了“四害”的帽子,将要在中国被消灭掉。所谓“四害”,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小幽默太太是属牛的有个县官过寿,部下为了讨好他,便凑合起来送礼。得知县官是属鼠的,就请工匠铸了一只金鼠送给他。祝寿那天,县官欢欢喜喜地收了下来。接着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不知道,再过几天,就是县太太的生日,她是属牛的。”官迷有个县官,一心想升官发财,特...  相似文献   

20.
火葬奇闻     
邵松山 《新东方》2000,(8):19-19
一场大雪刚刚落过,雪一停,周峰便敲响了小牛家的门。两个小孩事先定了暗号,周峰敲完门后学一声猫叫,很快小牛便侧身从家窜出,和周峰一起向附近的山上走去。周峰的爸爸是北大荒某农场的工人,小牛的爸爸是这个农场的场长,两家是邻居。周峰八岁,小牛也八岁,两个小孩怕大人知道了不让去,所以没告诉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