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联网使普通民众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网络民意"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党和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虚拟空间的"网络民意"失真问题,特别是"网络水军"遮蔽、搅浑甚至操纵"网络民意",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网络民意"表达,引起广大网民的不满。有效治理"网络水军",防止"网络民意"失真,对于我们党和政府对各种不和谐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迅速的反应,及时化解矛盾,增强社会整合功能,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撰写领导讲话稿的诀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丹 《学理论》2010,(17):165-166
撰写领导讲话稿,是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能否撰写符合领导意图、准确传达相关精神和要求、易于被受众接受的领导讲话稿,是衡量一名文秘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阐述了讲话稿写作需掌握的"积""、悟"、"寻"、"忘""、琢"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3.
苑世芬 《学理论》2010,(17):187-188
随着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越来越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借网络世界而迅速地产生、传播,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信息与人格教育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准确把握社会"热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教育价值,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现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它的价值在于催生了党的执政方式变革的创新性思维;其实质在于着力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问政于民众和问事于政府的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切实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5.
网络"客群体"的风生水起,不同层面"客文化"的交织,构成复杂的网络"客文化"景观。融入了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网络"客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育人环境、新的工作手段和载体、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非营利组织募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学者和实务界对募捐模式的认知和实践大多停留在线下募捐,对线上募捐的论述鲜见,且缺乏对实践的梳理和总结。那么,网络募捐模式的实践有哪些类型呢?应当如何构建呢?本文通过对网络募捐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基于流程的网络募捐模式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四种网络募捐模式,同时对上述模式进行分析并进行论证,最后指出了网络募捐的最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的社会功能 (一)信息传播功能。信息传播是网络文化的基本功能,其任务是将信息、政令准确而迅速地传播给受众,以达到服务受众、影响受众的文化效果。网络文化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将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征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传统的“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转化为“点对点”的双向传播模式,把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娱乐等信息通过网络文化传播到社会各个不同的地域,发挥着巨大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8.
颜艳燕  管静娟 《学理论》2009,(26):19-21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络成瘾"的形成往往受到青少年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说教、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传统方式很难取得根本的实效。作为社会工作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从"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个人、家庭与社会相整合的原则,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协助网络成瘾青少年走出困境,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武慧婷 《学理论》2010,(22):136-137
最近一段时间,以"犀利哥"和"凤姐"为代表的网络"哥"文化和"姐"文化现象开始盛行,这些现象反映出网络低俗化倾向正在加剧。从网民心理因素、网络媒体因素、网络监管不足及主流文化缺失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些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网络红人"现象走向低俗。  相似文献   

10.
彭静 《学理论》2010,(13):165-165
虎年春晚,狂打"亲民牌",却难免恶评如潮。归根结底,其失败,是过度藐视艺术规律与低估受众欣赏水平的产物,是盲目追求宣传效果与模式化受众心理的产物。然而,全国人民清醒的判断与最为及时的愤怒,恰恰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艺术所需的受众早已成长起来,这也是市场经济之下培育出来的重要力量,愿这股力量成为艺术杰作诞生的最好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