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其形成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都呈现出鲜明的二元结构特征。一方面,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始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质与主干;另一方面,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更加耀眼夺目。这种二元文化构成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体,既是同一文化不同展现的结晶,又是不同文化相互结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2.
老六月雪 《党课》2012,(14):100-105
元朝(公元1271—1368),历11帝98年。其对中国的短暂统治,从总体上看,得分不高,归纳起来,主要有六大败笔:  相似文献   

3.
晋商传统文化的法律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支配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晋商传统文化是直接在传统法律文化的框架下形成和运作的。晋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诚实信用、严格管理、任人唯贤、官商结合等体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的原则。从晋商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所体现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理念,对于我国当前法治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柏欣 《揭阳论丛》2009,(1):52-57
法律文化认同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对法和法律现象所形成的共同趋向性的认识与感知。对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的探讨是法律文化认同研究中的中心环节。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由法律物质文化认同层、法律制度文化认同层、法律精神文化认同层三个基本结构层次所构成。三个基本结构层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民族法律文化认同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赵炎 《廉政瞭望》2014,(14):62-63
不可一世的伪钞帮 林兴祖是福建罗源人。元朝至治二年的进士,先后做过黄岩州同知,知隋州等职,为政作风极为彪悍,并不像个读书人。该仁兄还有一个特点,他在文学方面的建树基本为零。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近百年的艰辛历程,但是仍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法律文化要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市民社会和公民的法律信仰;正确处理法律文化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日前,传统法律文化仍然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中国的法律文化从法治化的阻滞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必须进行转型或重建,大力加强与时代相适应的法律文化的培育、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角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总体分析;其次,评价了在当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观念文化存在诸多不适应性;最后指出传统法律文化已基本不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重塑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9.
陈良 《廉政瞭望》2014,(24):64-65
元朝,是有史以来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也是当时世界武力最强的帝国。曾几何时,这个强大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两个年轻人手里。他们风华正茂。锐意进取,可望大有作为。这两个年轻人.就是元英宗和他的宰相拜住。  相似文献   

10.
元朝的兴衰     
陈高华 《党建》2010,(11):43-45
和以前的唐、宋,以后的明、清王朝相比。元朝统治的岁月是比较短的。但是这个王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元朝的历史是复杂的,有黑暗的一面。但也有光明的一面。元朝为中国历史带来不少新的因素,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统一局面:形成了民族结构新格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建造大都城。今天的北京城,正是在元大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中西法律文化最根本的分歧来自于人类起源问题。由于中西法律定位不同,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便有了很大的差异。西方法律追求的是在完善法律规范下的井然有序,中华法系则是旨在消除纠纷的“无讼”。相对于西方法律文化的“市民化”倾向,中华法系则存在着“伦理化”倾向。中西法律文化也存在某些暗合。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宁夏利用回族民间传统文化包装旅游,增加旅游的知名度是必走的路线.在挖掘、利用回族民间传统文化过程中,为了保障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回族群体对所有的文化资源的财产权益,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法律文化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律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要深植于文化之中.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律文化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法律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要深植于文化之中。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同时必须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作为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法律思想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同时又具有局限性。在新时期探究其文化基础及局限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文化土壤,蕴含着我国法治建设宝贵的本土资源,是构筑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基础。传统法律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深深地渗入人们的观念之中,这些传统观念、传统态度、传统行为对我国法治建设各方面产生着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正确对待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思考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陈胜  李硕 《理论研究》2010,(3):34-3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下、宗法性宗教背景下研究法律与宗教的关系,探讨中国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融合的契机。人们共同对法律正义的追求和对宗教终极关怀的祈求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和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西周直至清末经历数千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形成了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积极可取的因素吸收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9.
稳定性与变易性的辩证统一是美学范畴的学科特性之一。本文重在探讨“审美文化”范畴的变易性,指出审美文化范畴在国内近十五年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其内涵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变易,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体现了现代美学学科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李卫华 《求实》2008,(4):66-68
公民参与行政,一般是指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活动与行为,公民法律文化是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法律文化基础.这里的公民,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国籍,而是指与公民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公共事务等实践品德的好公民.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推进行政民主、促进参与行政建设、提高公民参与行政的意识,不可能从传统法律文化汲取力量;必须注重公民法律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这既是公民参与行政的文化基础,也是推进我国参与行政建设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