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国家《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以5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评价这些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推进的总体状况及城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被评估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较大,不同区域城市间差异明显。按照"十二五"时期的速度进行推算,完成"十三五"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城市采取差别化的户籍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解决城乡"二元"分割转到化解区域内外有别上;应尊重流动人口落户的意愿,建立"以脚投票"的流动迁移机制;注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探索从农村内部解决农民进城后顾之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的重要支撑。马边近年来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也不断提高。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要在2020年实现与全市同步小康目标,还必须深入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增添办法与措施,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率,形成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峨眉山市     
秀甲天下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市域面积11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15镇3乡,245个村、19个社区,人口43万。城镇户籍人口2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6.5%;常住人口45.4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2%。峨眉山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境内峨眉山以其"秀甲天下"的山水风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无疑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率提升的关键,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特殊性。以云南德宏为例,总结和反思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推进的实践,分析把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市民化工作中的制约因素,研究探讨改进少数民族农业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法律政策对于包括城镇化在内的各种社会发展进程始终具有主导性作用,现行土地、户籍、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政策中一部分内容存在阻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作用,必须消除这些法律政策桎梏,为下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打开空间。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化演进有三大特点,即统计口径下的城镇化率高于普通公众理解的城镇化率;土地的城镇化进程快于人口的城镇化速度;城镇化的目标为工业化提供低成本要素重过让农民成为市民。一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实践,是作为手段而非独立目标,在政府管控模式下以不平等方式推进,不经济效果绵延。未来出路是:制度重塑应着眼于公平价值导向;制度调整应立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实推进应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践目标要体现民生为本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后我国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县域作为联结城乡的中间环节,其城镇化质量提升对推进城镇化质量转向的贡献颇大。从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空间、城乡六个方面构建县域尺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湖北省66个县域做实证分析,以人口城镇化率代表城镇化数量,并探讨城镇化数量与质量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县域城镇化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土地集约利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县域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不明显,城镇人口聚集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格兰杰原因,但城镇化质量演进对吸引城镇人口聚集的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在加快,户籍制度、土地瓶颈、资金约束等诸多因素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制约着城镇化进程。客观理性审视户籍、土地、财税、投融资、行政等方面存在的制度掣肘,加快推进相关制度的改革,明晰发展路径,是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过去10年,是中国城镇化推进速度比较快或者最快的时期之一。200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36.2%,城镇人口4.6亿人。到去年底,城镇化率已经提高到47.5%,城镇人口大约是6.3亿人,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全球人口超过1亿的只有11个国家,而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推进人口城镇化,而现行的土地制度则是推进人口城镇化的最大掣肘,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和发展: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主体地位;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替代土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户籍与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摆正政府土地管理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1.
贵州城镇化率低,但发展空间广大。在已有的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轻视规划、建筑千篇一律等问题。在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将城镇化与新农村、"最美乡村"建设同举,着力打造文化城镇、个性化城镇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的出路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可以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减少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节约建设用地,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为了确保我省城镇化进程健康、科学地发展,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规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和近期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妥善解决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因此,努力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钓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今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6%。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但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2012年12月,国家首次使用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提出城镇化建设的新目标。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农民工市民化是完成这项工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在明确我国城镇化现实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任务,论述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农民工市民化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二者关系如何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5-2012年福建省县域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城镇化率和时间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县域城镇化率低于0.429前,城镇化率的提高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在城镇化率高于0.429后,城镇化率的提高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就实证结论给出了可能的解释,并提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物态"城镇化向"生态"城镇化转型,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生态"型城镇化是把生态文明的理念溶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文化、社会和谐等之间的关系,谋求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空间"来规划城镇格局,"三个发展"来优化产业结构,同时要加强社会公正、人文城镇等社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过半,"城市病"的综合症候群逐渐突显,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城市病"的产生有客观必然性,也有发展方式和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原因。防治"城市病",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做好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推动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城镇人口达到229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从福建省的城镇化规模、城镇集聚和辐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人居环境、城镇体系现状分析出发,重点探讨福建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提出以生态示范区为契机,为我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相应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启了新一轮扩大内需、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新型城镇化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要求政府角色的目标定位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城乡空间,确保城乡"空间正义"分配,推进制度创新,以保障城乡居民在户籍、就业和住房等领域的基本权益,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这一政府角色的目标定位意味着政府职能实现从"管制"向"服务"的重心位移,建构服务型政府。如何重新界定政府角色,在建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实现政府与市场的"互嵌"和协同治理,将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考验。  相似文献   

20.
<正>峨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市域面积118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辖15镇3乡,242个村、23个社区,户籍人口4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7.3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65%。2018年,峨眉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3亿元,增长9.1%,增速排乐山第4位,峨眉山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亚洲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