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租金”或者叫租,其最初含义是地租,也就是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而应该获得的报酬。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租”的概念已被进一步扩展到经济租的范畴,用来表示社会对生产要素需求不断增长,而供给难以增加,致使要素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之间形成的差价。  相似文献   

2.
江博 《理论月刊》2004,(5):59-60
权力寻租与腐败密不可分,权力寻租最终可能导致腐败滋生。本文分析了权力寻租和腐败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了限制权力寻租、遏止腐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期权腐败行为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权腐败即权力的期权化,是一种追求非生产性利益的权力寻租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发展期,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过多是导致大量期权腐败现象的根由。解决之道:通过制度创新,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使领导干部不能、不敢和不愿利用权力进行期权腐败。  相似文献   

4.
卢尚涛 《传承》2011,(5):84-85,88
腐败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是现代国家最大的腐蚀剂。权力腐败则是腐败的核心,它不断侵蚀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今,各个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以控制权力腐败。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指出权力腐败的基本危害,并提出惩治对策,即基于权利、社会和权力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5.
有效遏制腐败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红 《湖湘论坛》2009,22(1):43-45
一般而言,腐败行为的发生有三个决定性条件:掌握权力、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有效遏制腐败,需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强化权力监督,使人不敢腐败;加强廉政教育,使人不想腐败;构建制度体系,使人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6.
寻租性腐败的成因及其遏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国平 《湖湘论坛》2004,17(4):63-64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采取渐进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必然经历双轨阶段,而计划机制的运作惯性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游戏规则难免有不完善、不稳定、不透明的问题,一方面使得各类寻租活动、地下经济活动异常活跃,公开或隐蔽地贿赂官员,进行权钱交易;另一方面政府改革相对滞后,权力干预经济以及运作上的人为性,使得创租、寻租的机会日益增多,因此寻租性腐败成了突出问题。本文试从分析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及其成因出发,提出遏制对策,期望能达到从源头治理的目的。  一、寻租性腐败的特征寻租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所谓寻租,就…  相似文献   

7.
彭云业  张德新 《前进》2002,(11):39-40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也称权力寻租。关于腐败的内涵或解释,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尤其是公共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的蜕变。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极易给腐败铺设温床,造成消极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呈阶段性高发的态势,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酿成极大恶果。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可以有多种方法或措施,而综合起来看,既治标,又治本,且快速高效之方法莫过于依靠完善的行政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红霞 《前沿》2005,(7):105-107
腐败是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必然产物。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大量腐败现象滋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和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完备。因此,要遏制腐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以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权力是联结政府官员与公众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具备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内在规定。公众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官员是权力的行使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政府官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充当理性经济人和权力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腐败正是双重角色冲突围绕成本—收益的比较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立成本-收益的均衡统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廉洁行为的收益,以建立一支执法严明的司法队伍、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措施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虽然腐败是任何社会和国家都难以根本克服的通病,但与人治社会相比,法治社会由于实现了权力配置的社会化,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权力监督的高效化,因而能够有效地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约束和监督,从而遏制腐败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以邓小平反腐败理论为指导遏制权力腐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 《理论月刊》2000,(8):11-1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反腐败斗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反腐败理论。这一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邓小平反腐败理论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彻底遏制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2.
孙桂娟 《长白学刊》2008,(2):116-117
腐败滋生蔓延是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在我国,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低是腐败滋生的原因之一。在现有体制下,与其所实施的腐败行为相比,腐败者在经济上、政治上、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所承担的精神压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较小。公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且缺乏必要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腐败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腐败问题就象滋生于人体中的毒瘤,在不断地蔓延发展,渗透到中国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落,广泛地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毅 《政策》2003,(10):42-42
在反腐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导致腐败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对一系列大小案例的剖析,我们发现,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权力被某些人滥用。加强对权力的制衡,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和蔓延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看,权力腐败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权力垄断型腐败。本来,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都要用于为人民谋福利,它是一种公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6.
位丹丹 《传承》2010,(12):126-127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7.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遏制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18.
腐败的经济逻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小兵 《桂海论丛》2001,17(2):14-18
文章通过对腐败现象的经济学透视 ,对腐败发生、传播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腐败的内在逻辑进行病理性的分析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收益与成本的经济理性阐释 ,从而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腐败表象下面———实际支配着腐败行为因果关系的体制性综合社会因素———腐败者之所以腐败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缺乏监督和制约助长了权力任性的恣意发展,并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危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同时,还应"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防控徇私舞弊、滥用权力等腐败问题,唯此才能以束权谋善政。  相似文献   

20.
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本文通过总结腐败问题的现状及其危害,从思想观念蜕化,对腐败问题查处不力,廉政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提出要加大对腐败的法律制裁力度以提高腐败的"成本",加大公权运用的透明度,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群众反腐败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