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耀  杨宁 《瞭望》2005,(14)
承包荒沙地现在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最热门的一种"生意"。全市已出现了750多个治理面积超1000亩的造林大户。一些大户还通过产权入股,成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公司。鄂尔多斯市市委副书记杜梓说,为调动农牧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市里在上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广大农牧民受益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乡村治理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自然环境、社会基础、民族特色等的影响,在自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为例,在了解科左中旗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地区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市地处祖国的北疆,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近20年来,该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很好地践行钱学森院士沙草产业理论,紧紧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市情特点,把治理沙区生态与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兼顾起来,特别是企业集团涉足做大做强林沙草产业,走出了一条企业生产稳步发展、农牧民驱穷致富、生态环境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与可持续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新路。现已成为中国沙草产业的一面旗帜和典型区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4,(43)
尽管风沙区的干部群众在生态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但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呼吁,一是在生态脆弱的风沙区要千_方百计改变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他们由生态破坏者变成生态建设者。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大批失地农牧民,失地农牧民的养老、医疗、就业、子女受教育等问题如何解决成为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唯有建立起完善的失地农牧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最终推动区内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春梅  庄志强 《学理论》2012,(16):120-123
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牧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民族聚居区农牧民贫困具有区域贫困与农牧民个体贫困并存,贫困发生率高等一些共性的特征。贫困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制约性,只有对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区新农合制度进行优化设计,才能促进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记者近日随科考队进入库姆塔格沙漠进行穿越考察,切身 感受到高科技装备给沙漠考察带来的便捷。 和20年前沙漠科考时人拉骆驼、 向导带路、一个罗盘、两根皮尺的装 备不可同日而语,中国首次库姆塔格 沙漠联合科考队的GPS卫星定位、 卫星影像、数码摄录像机、便携电 脑、沙漠越野车、远红外测距仪、卫 星电话等装备一应俱全,插上高科技 装备的翅膀,联合科考队第一次成功 穿越库姆塔格大沙漠。  相似文献   

8.
“草原夜袭队”的出现,说明告别传统生产方式难,也提醒政府注意解决一纸禁令后农牧民的后顾之忧为了扭转“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生态怪圈,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相继在草原严重沙化退化的地区实行禁牧。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25个省(区、市)的1100个县全部或部分实施了封山禁牧,封育保护面积达到67万平方公里。禁牧成为席卷西部草原乃至全国生态脆弱地区的一场“绿色革命”。《瞭望》新闻周刊今春在内蒙古、陕  相似文献   

9.
郭凡  杨胭 《瞭望》2007,(38)
20世纪至今,新疆干旱、多风沙、多震,六度烈度以上的地震造成房毁人亡的惨剧已发生80多次。为贫困农牧民建设坚固抗震、价格低廉的住房,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新疆建设厅副巡视员刘夏宁在新疆自治区党委、区政府建设安居工程、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在区建设厅及伽师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根据贫困农牧民实际,在国内首次发明了抗震、低廉、环保,农牧民乐于接受的新型现浇石膏土坯抗震安居房。新型抗震安居房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部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绿色的向往     
漠漠黄沙,偏偏爱做绿色的梦。 飞机从埃及径直往西,进入利比亚。两个多小时,机翼下闪过的,是一片又一片的漫漫黄沙。原来,利比亚面积170多万平方公里,地处撒哈拉大沙漠的东段,94%的土地是沙漠和半沙漠。飞机抵达首都  相似文献   

11.
翻开中东的地图就可以看到;茫茫的撒哈拉大沙漠在侵蚀着苏丹、毛里塔尼亚、埃及、利比亚等北非7国;阿拉伯沙漠在吞噬着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海湾8国,地中海以东的叙利亚沙漠则威胁着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等西亚4国。  相似文献   

12.
"工程植物":绿化沙漠新技术要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区植树种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人们为了绿化沙漠,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寻找稀有沙生植物,并加强其繁衍和生态的研究。在英国,发现一些沙生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即使体内水分丧失99%,仍可保持细胞不受损  相似文献   

13.
沙漠钻井 金黄色的沙海上,大浪滔滔,波峰浪谷处,耸立着钻塔,跳动着火焰,飘忽着青烟,这便是沙漠钻井的一瞥。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钻井始于公元1989年4月16日,井位定在大漠中心。这口称为“塔中一井”的使命,是要侦察深藏在沙漠底下的一个大的含油气构造的前景,从而帮  相似文献   

14.
殷耀 《瞭望》2005,(14)
以工业化的思维来指导生态建设,以产业化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绿与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已形成了五大沙地。沙地是草原和沙漠的中间状态。逆转,沙地有可能恢复草原生态。恶化,沙地将变为寸草不生的沙漠。认识这一国情,将更加重我们的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歌舞的海洋”,特别是近三年,生活日益改善的藏族农牧民歌更多,舞更美。广大藏族  相似文献   

17.
沙漠公路 一条笔直宽坦的大道,从一百多公里外的戈壁滩奔来,又一头冲进塔克拉玛干,在波峰浪谷般的沙海中搏进了40公里。听承担这项工程的一家筑路公司的负责人说,再过三四年,这条举世无双的大道,便可穿过沙漠去,使“死亡之海”化作通道。 公路是为开采沙漠里的油气资源而修的。开始修筑于1990年初春。当时,一支机械化的石油筑路大军,从陇东高原应招而来,在茫茫流沙上开始了我国公路史上的惊人之举。修沙漠路是千辛万苦的。夏日,担当开路先锋的11名推土机手,在摄氏六七十度的高温下工作,鼻子  相似文献   

18.
葛飞 《学理论》2012,(6):12-13
20世纪末,由于草原退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政府开始关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内蒙古草原地区生态环境实施了紧急治理的措施,相应的组织了一系列的生态移民。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为生态移民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持,保证了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开展。在理顺城乡统筹发展与生态移民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移民工程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为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我区农牧民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疆政研会组成调研组于2007年底经过一个多月时间先后赴五个地州,10个县市,36个乡村(镇)。通过座谈会、听汇报、走访农牧民家庭和对问卷分析等形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人,要穿越沙漠。这个人带着一个行囊,行囊里装满了食物和水。一开始,他一直向着沙漠的北方走着,但是,夜里突然起了一场沙尘暴,第二天,这个人从沙丘中钻出来后,望着苍黄的天空,不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