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技术"的概念是美国科学家费曼1959年首先提出来的,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纳米技术的大规模研究才真正步入轨道。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10-9m)。形象地说,如果将一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表面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样。  相似文献   

2.
加大投入、抢注专利、频推新品……,种种迹象表明,纳米科技在国际间形成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热潮不但未“冷”,反而在持续升温。纳米技术在健康与卫生领域的应用令人瞩目,与纳米生物研究相关的重要技术正在取得重大突破,如碳纳米管用于基因芯片、单壁纳米管传感器、DNA检测等等。最近,美国纳米医学已经被列入美国国家优先科研计划,将纳米生物医药列为突破的重点。特别是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纳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0,(52)
2000年 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将以 4.95亿美元优先实施新的“全美纳米科技计划”。国家科技委员会为此还专门成立了由各部门专家组成的纳米科学工程和技术工作小组。总统科技助理写信给国会称:纳米技术将对 21世纪的经济、国防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与信息技术或生物技术一样,引导下一轮工业革命,应把它放在科学技术的最优先地位。 纳米技术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是因为当物质小到 1至 100个纳米( 10910— 7米)时,由于其量子效应、物质的局域性及巨大的表面与界面效应,使物质的很多性能发生质变,这些变化渗透到很多领域,可引导…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对法庭科学而言,纳米技术的运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空间分辨率达到纳米级的仪器对微量物证进行精确的分析,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灵敏度;二是将具备特殊理化性质的纳米材料运用于物证检验,增强了检验的特异性和准确度.具体来说纳米技术可应用于毒物和毒品分析、文件检验、死亡时间的判定、DNA检验、微量物证分析和潜指纹显现等内容.从这些应用领域我们能够看出纳米技术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兰德公司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库,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技术预测公司之一。据该公司预测,2015年之前将会发生一场影响深刻的全球技术革命。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三大领域的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学和纳米技术。并且,这三大技术领域的协同作用与融合趋势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6.
在多数人眼中,病毒就是危害人类健康或计算机安全的害群之马。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纳米技术的出现,己使得上述状况发生了改变,某些病毒已经能够为我所用,并有望在未来的微电子、医学等领域成为人们的得力帮手。  相似文献   

7.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最近走访了科技部技术前瞻研究组项目执行组组长程家瑜,他向记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技术前瞻报告》。课题组上千名专家近3年来深入分析了未来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对科技的需求,系统调查了信息、生物、新材料三大领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课题组认为,未来10年我国在这三大领域最有可能的科学突破与技术突破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纳米级芯片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多数人眼中,病毒就是危害人类健康或计算机安全的害群之马。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纳米技术的出现,己使得上述状况发生了改变,某些病毒已经能够为我所用,并有望在未来的微电子、医学等领域成为人们的得力帮手。  相似文献   

9.
瓜田 《瞭望》2002,(36)
今年7月初,在北京一家大报上看到了一篇介绍“纳米水”的文章。文章说,北京大学博雅公司向社会推出了一种叫做“NANO牌纳米燃油添加剂”的产品。这玩意儿很奇妙,只需要在燃油中以1/8000的比例加入该产品,就能够促使燃油燃烧得更加充分,从而实现节约燃油、增强动力、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效果。产品通过了国家权威监测单位的检测,2000年投放市场。车队对比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并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世纪之交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科技部在最近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己经或正在酝酿一系列重大突破,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热点。了解这些热门技术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重大影响,对于我们把握发展的大方向,调整科研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珊 《学理论》2009,(25):64-65
纳米技术作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纳米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从外界向人体输入、输入到人体过程和输入人体之后三个方面分析了纳米材料有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并在分析以上过程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来避免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这样也就可以更合理地发挥纳米技术的优势,使纳米技术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了值得关注的十大新兴技术,它们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从生命科学到纳米技术乃至互联网,这些技术很快就会对商业、医学或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比较相互作用组学如今的生物医学研究似乎都涉及"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所有"组"的根源大概都要追溯到另一个组——相互作用组。每  相似文献   

13.
信息博览     
《侨园》2005,(4)
外企在华申请专利数超过内企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是6.4:1,在信息领域外国企业在中国申请专利占90%,在生物领域占87.3%。1985年4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中国共授权发明专利98902件,其中接受海外申请61908件,占62.6%,而中国到海外申请专利不到2000件,主要集中在中草药制造、保健品和机械工业,很少涉及高新技术。内地对所有港澳原产产品明年1月1日前实行零关税目前,内地与港澳已经启动了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APA)第三阶段的磋商。在货物贸易领域,2006年1月1日前内地将对所有港澳原产产品实行零关税;服务贸易领域,内地也将根据港澳特区政府的建议,进一步扩大对港澳的开放。截至2005年6月底,从港澳输往内地的零关税货物总值约18.6亿港元,免征关税1.3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培育,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某些高技术领域,我国还拥有一定的优势。自1985年以来,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连年增长,1991年出口总额达28.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7.1%。在各类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航空航天产品、化工产品、生物制品、科学仪器和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等基本保持着稳步的发展势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取得这样的实绩来之不易,我们需要讨论高技术的发展进程,观察各国高技术竞争的格局,特别是我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后,所面临的对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界非常重视纳米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纳米领域涌现了很多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整体研究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如纳米发电机和压电电子学两个领域,中国在国际上是领跑者山东省大小的海面积产生的电能便可满足目前全中国的总能耗,而干分之四(0.4%)的海平面面积发的电就能满足全世界用。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还未达到发展的顶峰,目前正孕育着新的创新浪潮,但其未来主导地位越来越受到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胡建国 《党政论坛》2010,(20):18-18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面临五个渐进性的长期趋势:(1)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供给革命正在向全球扩散,纳米技术革命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经济面临生产力革命的考验:(2)中国劳动力供给在2014年到达顶峰后下降,人口红利退色,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  相似文献   

18.
王吉成,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1988年赴美国留学, 1994年在美国凯西西部保留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克拉克森大学任教,并从1997年开始进入美国Guidant公司从事介入治疗中所使用的各种输送系统的开发,先后担任工程组组长及项目主负责人要职;2000年加入美国Johnson & Johnson公司重点从事了心脏支架产品的研发工作,任产品研发部部门经理,并成功研发出一系烈产品,为以后从事此领域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01年底加盟美国柏盛国际公司担任技术总监,2005年中旬任中国区域总裁,主要负责药特支架系列产品的研发和中国市场的发展。王吉成博士在美国及欧洲已获得十多项发明专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1,(23)
1999年4月,美菱集团与安徽大学合作开发纳米多功能塑料。2000年4月,美菱纳米多功能塑料通过国家鉴定,填补国内空白。2000年12月,美菱集团与中科院固体所成立美菱纳米家电研究中心。2000年12月,美菱纳米项目获1.96亿元国债专项基金贴息支持,国内独此一家。2001年2月,美菱纳米材料冰箱藉成熟的纳米材料技术新鲜出炉。2001年3月,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纳米技术产业化研讨会”上,美菱纳米材料冰箱深得专家好评。与此同时,从全国备地市场传来消息,美菱纳米材料冰箱日销售量突破2000台。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是四大聚合科技的基础,它的兴起和发展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同时也存在不可预料的风险。面对它在健康、环境、社会、军事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必须严肃考量其带来的伦理挑战,恰当确立其伦理地位,采取谨慎乐观的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