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言 《瞭望》1993,(38)
中东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阿拉伯和犹太人互相容忍了。45年结成一果,是个亦苦亦甜的果,对阿拉伯人来说,苦多于甜,对以色列来说,甜多于苦。巴勒斯坦这块地方确实是以色列的祖产,是他们的祖宗希伯莱人在公元前13世纪至11世纪期间从当地居民伽南人和腓尼基人那里夺来的,这地名本身就是希腊语“腓尼基人的土地”。但希伯莱人只安稳地生活  相似文献   

2.
希伯伦     
《瞭望》1997,(Z1)
希伯伦是约旦河西岸的一座巴勒斯坦城市。它位于朱迪亚山区南部的谷地,距耶路撒冷40公里,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城内约有12万名巴勒斯坦人和450多名犹太人。城内的易卜拉欣清真寺内有传说中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始祖亚伯拉罕及其子孙的墓地。历史上,古代闪米特族的迦南人、犹太人、罗马人以及阿拉伯人曾先后在希伯伦城定居。公元前19世纪,犹太人的祖先来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后来该地区发生灾荒,希伯莱人(后称犹太人)迁到尼罗河三角  相似文献   

3.
阿以矛盾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18世纪,从两河流域迁徙而来的希伯来人(古代犹太人)定居在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经过几百年的休养生息.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在扫罗、大卫、所罗门这三代国王的统治下,该王国形成一个比较繁荣的统一的国家,在犹太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公元前926年分裂为两个王国:北部的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的叫犹太王国。这两个王国还控制今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722年和前586年,两个王国分别被亚述和巴比伦灭亡。此后,巴勒斯坦地区又先后被波斯、希腊和罗马征服。公元135年,犹太人不甘作奴隶,举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以色列建交,是当代国际关系合乎逻辑的发展。 以色列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客观存在。在第二次大战期间,有六百万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惨遭希特勒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屠杀。幸存的犹太人在战后纷纷移居巴勒斯坦——这里是三千年前犹太人曾经立国的地方,又是已经在这里定居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阿拉伯人的乡土。从此,两个民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这块仅有2.6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建立一个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和一个犹太人的以色列国。就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1948年5月15日,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总理巴拉克不久前暗 示,如果5月巴以双方达成 最终地位框架协议,以将承认一个非武装的巴勒斯坦国。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此前已多次重申,一个独立的、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无论如何将在9月13日、至迟在今年年内建立。围绕巴方建国问题,巴以双方仍将历经艰苦谈判。巴勒斯坦人求索建国的漫漫长路 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阿拉伯人口约580万(包括流落他乡的巴勒斯坦人)。历史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曾是该地区的最早居民。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占领该地,大部分犹太人被逐而流散世界各地。7…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尤其二战结束以来,中 东地区风云变幻,备受瞩 日。该地区频出热点与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外部势力插手、宗教民族矛盾复杂等多方因素密切相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世界人民拥抱新世纪和新千年的时刻,中东地区热点却依旧难以根本消除,巴以双方人民仍在流血,人民盼望和平的到来。但预计在新世纪和新千年可预见的将来,中东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热点频出纠纷不断 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从本世纪初犹太人不断返回巴勒斯坦开始,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就频生纠纷。二战…  相似文献   

7.
革命的火种——访在也门的巴勒斯坦战士营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花,礼炮,声援巴勒斯坦革命的口号声,迎来了从贝鲁特撤到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近千名巴勒斯坦战士。 九月中旬,我们访问了位于萨那以南四十公里的巴勒斯坦战士营地。这是也门政府为欢迎英雄的巴勒斯坦战士专门修建的。数十顶帐蓬安扎在三面环山的小丘上。这里宁静安谧,是一处比较理想的宿营地。 一进营地,醒目的标语跃入眼帘:“革命,直至胜利”,“用生命和鲜血完成我们的长征”,“相会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等等。营地的上空,巴勒斯坦的  相似文献   

8.
张旺强 《学理论》2011,(28):59-60
自公元9世纪到15世纪,阿拉伯数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15世纪后逐渐走向衰落,为什么近代数学没有在阿拉伯产生?通过对数学发展两种动力的分析,说明阿拉伯不具备两种动力中任何一种所需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在加沙经过为期三天的激烈辩论,认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的建议,4月29日决定推迟原定1999年5月4日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日期。巴勒斯坦人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20世纪前后,巴勒斯坦人的祖先迦南人就开始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  相似文献   

10.
1988年11月15日 ,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到目前为止 ,巴勒斯坦国已获得100多个国家的承认。但是 ,这种承认实际上是这些国家对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所给予的道义支持 ,因为巴勒斯坦国的疆界尚未确定 ,而且它也不能对其领土行使主权 ,所以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巴勒斯坦一词源出腓力基语 ,意为“腓力基人的国家”。腓力基人是距今3000多年前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狭长平原上的一个民族。但他们也不是巴勒斯坦的最早民族。据考证 ,巴勒斯坦的最早居民是迦南人。公元前1025年 ,希伯来人击败迦南人和腓力基人后 ,建立了统一的以…  相似文献   

11.
剧烈而持续不断的巴勒斯坦人民反以抗暴斗争,打破了中东巴勒斯坦问题被搁置的局面。各种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纷呈,美国也提出新建议,到处试探。如何解决中东巴勒斯坦问题又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本刊就此组织了几篇文章,综述总的局势及阿拉伯有关各方的反应和立场。  相似文献   

12.
陈良 《各界》2013,(7):77-77
路易十四(公元1636—1715)是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国王,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他在位60余年,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成为整整两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也使自己成为名垂青史的“太阳王”。  相似文献   

13.
耶路撒冷专电 耶路撒冷问题是阿拉伯一以色列冲突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说不是绝对不能解决的话。耶路撒冷问题指的是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也就是主权和归属问题。鉴于耶城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解决这一问题牵涉历史、宗教、政治诸多因素,以色列政府和巴解组织在1993年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时,决定将耶城问题连同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最后边界等棘手问题一起,留待双方最后阶段谈判解决,此前双方恪守不单方面改变现状。 但是,由于以色列政府决定在东耶路撒冷的哈尔霍马修建新的犹太人定居点,破坏耶路撒冷现状,使阿以关系陷入新的危机,耶路撒冷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上观注的焦点。 耶路撒冷位于约旦河西岸,是一座山城。干旱是这里的一大特点,起伏不平的山丘上不长树木,只有石头,所以,耶路撒冷城没有砖木结构的房子,全是石头盖成,近年植树有些成绩,山上便有了斑斑驳驳的绿色。城市面积17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65万;全城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耶路撒冷又称老城,历史古迹和宗教胜地  相似文献   

14.
近两千年间没有国土,不得不流散世界各地;尽管备受歧视和迫害,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样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个--犹太民族。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意为"游牧的人")最初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南部,后迁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今伊拉克南部)附近居住。据《圣经》记载,公元前1900年,在部落酋长亚伯拉罕的率领下,希伯来人向西越过幼发拉底河流域,辗转进入迦南(今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15.
为期两天的阿拉伯国家紧急首 脑会议 10月 22日在开罗落 下帷幕,会议通过的最后公报强烈谴责以色列血腥屠杀巴勒斯坦平民;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为争取恢复合法民族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并要求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生活在以色列占领下的巴勒斯坦人。 公报表示,阿拉伯国家将中止与以色列开展的关系正常化进程,并强调以色列应对此负全部责任。阿拉伯领导人表示,在目前和平进程双边谈判停滞不前的情况下,阿拉伯国家将拒绝恢复和参加多边会谈,停止与以色列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他们强调,只有将耶路撒冷置于巴勒斯坦的…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51)
巴重申最终地位谈判条件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首席代表拉布12月7日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指出,巴民族权力机构没有宣布停止或搁置谈判。但只有首先解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继续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问题,才能继续磋商最终地位阶段的有关问题。由于对以政府5日发布新建500套犹太人定居点住宅的建设标书表示不满,巴谈判代表在6日举行的第8次最终地位谈判中拒绝同以方讨论原定的巴难民问题。随后原计划7日在耶路撒冷举行的新一轮谈判也被取消。以色列总理巴拉克7日表示他将下令冻结在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扩建活动。俄白签署关于建立…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南部地 区以后,阿拉伯国家欢迎以 撤军,并表示希望以色列能够进一步从阿拉伯其他被占领土撤军,从而导致中东全面、公正的和平。目前,中东和平进程聚焦在以色列同巴勒斯坦的和平谈判。 巴以和谈正处在谈判缔结最终和平协议的冲刺关头。按照已达成的协议,最终谈判要解决耶路撒冷地位、边界、犹太人定居点以及巴难民回归权等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结束最终谈判的限期是今年9月,而在这之前要达成一个最终条约的框架协议。由于这许多问题关系到双方的根本利益,谈判几次陷入僵局。以色列领导人曾多次对这些问题划…  相似文献   

18.
黄腾龙  胡尊如 《学理论》2012,(35):219-220
斯堪的纳维亚人是指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日德兰半岛北部,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语支的居民。他们是由分布不同地区的几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群体,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丹麦人,梅拉伦湖畔的瑞典人,在历史上又被称为"诺曼人"(Norman)。从公元8世纪开始到1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发动突然袭击,在近一个半世纪里困扰西欧。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对西欧封建化的影响如下:带来人口分布变化;斯堪的纳维亚人皈依基督教;引起欧洲一些国家乡村社会结构的改变;入侵促进了西欧王国防御工事和地方武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开罗专电 巴勒斯坦的一颗政治明星正从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冉冉升起。他被称为近几年为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在被占领土内外奔走呼号的“和平斗士”,也是今年同美国国务卿贝克多次会谈的被占领土上巴勒斯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继8月份在挪威的秘密谈判中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达成一系列原则协议之后,又于9月13日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巴勒斯坦有限自治等内容的原则宣言。这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正在结束武装对抗的历史,并开始走向和平共处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