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忠坤 《学理论》2012,(30):140-14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多,致使很多人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威胁。而健身锻炼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体育健身的功能,才能将健身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步从追求物质享受提升到追求精神享受。作为体育健身舞蹈,广场舞是一种源于社会生活,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广场文化的重要表演形式,深得人民喜爱,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体育、健身等视角切入,本文则从其备受居民喜爱的原因入手,分析其背后是否有着深刻的社会学原因。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1,(35)
日前,有媒体对北京市某社区的500户居民作了一份调查,调查的问题只有一个,“生活中最缺少什么?”结果令人大感吃惊:60%居民想要的是体育健身环境。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体育健身如今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另一层含意是,百姓对健身场所的需求空前高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体育场馆、设施、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运营质量和运作效率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素质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保健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进一步推动了大众健身活动的开展。我国教育与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未来社会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很强的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中,要求现代人必须具有更好地身体素质。因此,体育健身将成为21世纪中国人小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怎样科学地进行健身锻炼?怎样进行修身养性、自我保健?这是高校体育保健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高校中更好地普及卫生保健教育,让体育保健教育得到更好地开展是我们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一、健身健美——地球村青年的共同话题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技术的发展,“大众体育”浪潮在工业发达国家勃然兴起,并逐步形成了一股席卷全球的潮流。198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大众体育委员会”,次年在乌拉圭召开的第五届群众体育大会,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60人参加,会上鲜明地提出了“2000年,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口号。许多国家和地区,尽管国情不同,推行大众体育的方法和手段各异,但他们都把着眼点放在了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上,特别  相似文献   

6.
彭丰 《学理论》2009,(8):191-192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实现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对推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引导学生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实现中国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蕾 《学理论》2012,(28):84-85
体育消费是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改变消费结构,对拉动内需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佳木斯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佳木斯市区老年人群体育消费的各项因素,以求今后更好地开拓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并为提高全民健身意识,促进老年人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压力也增加了,长期处于身体疲劳,心理压抑,情绪焦躁不安的亚健康状态中。当下,符合大众标准的轻体育将传统体育与时尚运动结合一体,有其独特的运动特点,轻体育之优势对改善亚健康状态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大力宣传轻体育运动,增强健身意识;各部门开展轻体育运动,鼓励人们实践参与;营造良好轻体育运动氛围,建立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9.
亓璇璇 《学理论》2012,(31):158-159
客家民俗体育是客家人在长期的山居生活中结合其风俗习惯和生产劳动所创造的活动项目。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具有反映客家人勇敢顽强拼搏精神和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的文化意蕴,而且具有娱乐和健身、社会交际、教育以及增强团结和凝聚力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提高我国农民生活质量,稳定农村社会发展秩序的必然要求。受农村发展的制约,我国依旧存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的问题。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帮扶力度;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发挥多方主体的作用;提高农民自身的体育健身意识,为其提供需求表达渠道,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应对城乡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伟 《学理论》2011,(36):81-82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针对苏中与苏北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现状,运用问卷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统计,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泰州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际管理现状进行详实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目前,处于苏中的泰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在数量上和标准上也基本达到《2006年"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的有关标准。但在场地设施交付使用后,相应的管理养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场地器材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现象比较严重。而地处苏北的徐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与苏中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管理上也同样出现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容云  吴家琳  赵永亮 《学理论》2014,(2):62-64,84
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的社区项目,是一项较好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少年,又包括社区居民,其实质是体育与健身文化,通过体育手段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形式,采用现场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模式,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模式对体育健康实施的促进作用,探索"社区、学校、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新型有效的互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在职居民体育活动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旨在找出影响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在职居民体育活动发展的因素,提出发展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在职居民体育活动的建议,为新疆少数民族在职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强。2、少数民族在职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与文化程度基本成正比关系。3、少数民族在职男性居民关注体育报道积极性高于在职女性居民。4、少数民族在职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健身功能有较强的共识(增强体质)。5、少数民族在职居民体育活动地点多选择在非正规体育场地。6.影响少数民族在职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艺术、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本文主要阐述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的体育资源、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及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与社区进行资源共享,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使广大民众与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可使锻炼者的健身方法更加合理;同时能够改善广大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的合理运转情况,使得锻炼者的锻炼形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不断深入,县域体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县域体育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调查发现湖南县域体育管理机构设置呈现体育和文化机构合并的趋势,内设机构缺乏规范,多数县域体育部门处于体育经费短缺状态,县域居民对全民健身宣传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对体育场馆及设施的满意度较低,县域居民体育健身组织化程度不高,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一场SARS危机,把人们的防病健身意识空前激发出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若能抓住这个十分难得的契机,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准,还能把公众的防病健身需求进一步引导、转化成巨大的市场,带动包括体育、健身、休闲等“健康产业群”的突破性发展——非典实际上把多年来聚集了不少人气的健身市场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外体育大赛的赛场,在河北省内外全民健身的场所,活跃着一位资深“老记”。他头戴遮阳帽,肩挎照相机,身着摄影服,频频按动相机快门,让一幕幕难忘的瞬间定格于方寸之中。他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走到哪里,哪里就多几分笑声。他,就是《体育生活报》执行社长,中国民主促进会河北省委委员、河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主任记者齐大征。“我愿当一名‘体育大使’”  相似文献   

19.
要论摘登     
《求知》2017,(9)
<正>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习近平在津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时的讲话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各省区市要按照党中央要求,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工作力度不够的要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4,(19)
编辑同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亿万农民开辟了希望之路:联产承包,勤劳致富。农村形势确实一天比一天好,但是,有个别地方的少数干部,又在那里搞起过去的“瞎指挥”那一套,引起群众不满。河南省南阳县蒲山公社周小庄村,共有二百户人家,近一千一百口人。这里地少人多,随着联产承包制的实行,群众生活有了改善,但还不富裕,每年青黄不接时,还有部分农户生活有一定困难。象这样的地方,公社领导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