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网络欺诈之类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针对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从立法、执法、司法和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以期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2.
B2C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不但没有扭转传统购物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且它使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更加悬殊,致使网络交易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屡发生。消费者权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进行保护,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消费者的隐私权是在传统隐私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有财产属性,因而极易受到侵犯.20世纪以来,各国不断通过立法加强对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近年来,我国信用卡消费者隐私权受侵犯的状况时有发生,但是,目前我国在对信用卡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借鉴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对信用卡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信用卡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快速发展,“一切皆可直播,人人都可带货”的发展趋势越发凸显,“直播经济”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此同时,直播平台上部分网络主播虚假宣传、知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直播经济”背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乱象亟待整治。为此,应针对其犯罪特点,完善网络直播领域法律体系建设,引导网民参与行业监督,落实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优势,对该类犯罪给予防治。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时代,网民个人隐私权被侵犯形式包括非法收集个人信息、商业买卖个人信息、技术手段窃取个人信息和政府或工作单位存在信息不安全因素等.面临日益频繁的侵犯网络隐私权现象,如何有效地实现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个人保护、立法保护和规范商业行为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领域中,针对金融消费者的刑事犯罪主要涉及侵犯公民财产权类犯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针对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实施非法集资侵犯公民财产权类犯罪类案件,刑法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打击。针对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犯罪,应适当放宽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罪名的入罪标准。强调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刑事保护与刑法谦抑精神并无矛盾。  相似文献   

7.
网络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跨国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的规则,以罗马公约、美国为代表的规定比较灵活.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技术性等特征,使得网络消费者合同产生法律冲突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以其"普惠性"优势,拓宽了社会大众的投资渠道。但由于多数金融消费者专业金融知识匮乏,使之对金融风险的理性认识欠缺,缺乏抗风险能力,同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使得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刑事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侵犯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的刑事风险,包括来自于资金池的和庞氏骗局两个来源;二是侵犯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益的刑事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文化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已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文化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强势网络文化渗透、网络不良信息泛滥、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受到严重侵犯等.必须从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侵犯著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要件在网络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这些要件的认定与一般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相比而言较为疑难.司法实践中对这些要件的准确认定应结合其在网络背景下的具体特点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