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新常态符合经济规律1、对新常态的认识需要从三年来新常态显示的新特点开始。我们认为新常态有三大特点:1新的增长速度。新常态下新的经济速度从过去三十年平均近两位数的增长,进入了一位数增长的时代。这是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而且一位数的增长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一位数的数字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作了系统阐述,对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提出系统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论"经济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  相似文献   

3.
最近,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论创新和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于全面深化改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创新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理论。1.经济新常态的理论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6,(6)
正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就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经济新常态虽然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所说:"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也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矛盾。"今天,农  相似文献   

6.
张茉楠 《求知》2015,(2):23-25
"新常态"是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新规律认识的深刻把握,而未来宏观调控和政策框架也必须围绕"新常态"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一、2014年全球经济的弱复苏和大分化当前,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1.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4,(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用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解释中国经济。新一代决策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并通过"新常态"透视中国宏观政策未来的选择,绝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举。习近平的"新常态"表述当中,"新"在哪里?"常"在何处?从经济周期发展变化来看,实证研究发现:近十多年来增长稳定在20%-30%之间的中国经济投资,而今年的投资增长降至20%以下,这使目前经济增长处于趋缓的7.5%;但是,一旦消费增长,国民储蓄增加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发展趋势将会高于目前,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态势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会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9.8%的增长率降低,但到底会多低呢?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率节节下滑,不过我认为近期增长率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外部性、周期性的,而不是中国崩溃论者所说的中国内部的体制原因。一个证据就是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国务院常务会议被视为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第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作为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协调机制之一,国务院常务会议如何部署"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哪些经济问题最受国务院关注?惠民生至少2亿特殊人群因具体政策受益"民生"在国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5,(11)
<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阶段,"三期叠加"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基本背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表述,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宏观经济形势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判断,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新趋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7,(2)
<正>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滨海新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全区经济发展总体平稳。2017年中国经济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这就要求滨海新区进一步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新理念、探索新实践,从而实现新发展。一、2016年滨海新区经济运行态势分析按照全市"一基地三区"的定位,滨海新区应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使经济发展走在全市前列。2016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突破1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是中国经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迈进的一个关键年份,也是重要的转型年份,旧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力量在逐渐弱化,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因美元升值、地缘政治风险、全球贸易政策变动等不确定增强,经济增长陷入底部的风险在加大,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更加突出和复杂。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12月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为我国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体现,是我们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和自觉引领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供给管理水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应该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还应该接受"新常态"下的挑战。新常态是城市经济的一股活水,给资源型城市经济增加活力、提供转型条件。同时,转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路径依赖以及创新乏力等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要利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构建多元融资渠道;依托资源优势拉长产业链条,发展资源替代产业;重视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新的发展路径,使资源型城市经济更平稳地转型。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4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保持战略定力,做出了我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的判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都迈入了新常态。党的建设尤其是作为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方面的党性教育,也应该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措施迈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6,(5)
正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解决的宏观问题(一)在动力上将京津冀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建设是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  相似文献   

17.
正经济新常态远不是经济减速《新京报》2014年11月18日刊登李稻葵的文章指出,新常态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近年国际上描述发达国家经济与金融状况的一个常用说法。"新常态"一词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是对2008年—2009年发生"大衰退"之后世界经济政治状态的一种描述和预测,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经济新常态表明,在产能过剩、物质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应当把文化需要的满足、把精神生产提到重要位置.在这一方面,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和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应当在吸收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常态下明年经济发展态势如何?调结构能否保持稳增长?改革有哪些重头戏?民生有哪些新看点?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动向。看趋势:九大趋势性变化定位新常态认识形势、研判走势是做好明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针对近一年来海内外始终关注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会议通过对"九大趋势性变化"的阐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会议认为,当前我国在消费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进入以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新常态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也进入新阶段,面临就业总量压力增大、结构性失业、劳动力流动矛盾和劳动力向上发展困难并存的新难题。对此,我们必须抓住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带动就业转型的新机遇和大趋势,积极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意识转型、就业能力转型、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身份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