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14,(6):103-113
中非关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上提升了非洲的能力和地位,同时也在不同程度和意义上刺激和带动了西方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重视和发展对非关系。从基本层面看,中非关系对非洲国际地位的提升有三个直接原因:一是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对非洲国家诉求和利益的一贯重视及双方间的互动;二是中国因素刺激大国在非洲竞争,在客观上提升了非洲地位;三是西方对中非关系的无端苛责客观上形成某种“炒作效应”,反而提升了中国与非洲的国际影响力。中非互为推动,从而实现了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涵义出发介绍了中印两国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现:两国关系呈现出“政冷经冷”,“政热经热”的特点;两国都从战略高度看待彼此的经济关系;两国经济关系的开展能够协调增进彼此的国家利益。最后提出了两国都应树立在全球、地区合作中实现国家发展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4.
发展国家资本的必要性战后相继取得政治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造殖民地经济结构,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抗御外国垄断资本的扩张和掠夺,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使国营企业迅速增长,从而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是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民族经济,争取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圈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其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主要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资金的流动来实现。引人注目的是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已发展到一个国家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与苏联解体的关系,认为经济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一分析,文章论述了发展中的多民族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防止民族分离主义.就经济差距与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关系而言,提出要防范民族分离主义,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其次要充分利用政治资源谋求国家经济社会平衡发展,防止因经济差距拉大而造成中央权威消失,民族分离主义势力坐大;最后要尽可能降低各民族独立的预期收益,实现各民族间经济的最优化发展和利益的最大化满足.  相似文献   

7.
中亚国家独立之初,各国领导人表达了借助原苏联时期的联系实现更高程度一体化的愿望;各国相似的历史经历以及在经济与安全领域的诸多联系,也为推进地区一体化提供了良好条件。然而,由于苏联解体给中亚国家造成冲击、各国在国家层面致力于国家建构、相互之间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及俄美在地区层面博弈等因素影响,中亚国家在推进地区一体化方面尚未取得根本突破。中亚各国可通过转变对地区一体化问题立场,在对外经济政策和改善与其他国家关系等方面做出努力,为推动地区合作取得更大进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作为转型国家,俄罗斯国家治理模式在20世纪发生了两次截然相反的变化。其决定性原因,一是受制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是受制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政治经济思潮。历史证明,俄产业结构安排不但映照了其国家治理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家治理模式的调整,即产业结构与国家治理模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耦合关系。只有将政治经济思潮理性地与国家现实约束条件动态结合,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与产业结构间高度正向耦合,从而保证国家社会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斯里兰卡新一届总统选举后,以西里塞纳总统为首的新政府在内外压力下推动了外交政策的调整,一方面缓和与印度及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重新审查中国投资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疏远中国。由于迎合了印度与西方国家抗衡中国影响的需要,其政策调整短期内升温了其与印度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并使其国家形象和外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印度和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斯里兰卡内政的干涉以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因此斯里兰卡与印度和西方的关系未来仍存变数;中斯关系方面,虽然现今两国关系进行调整,但因为两国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及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存在高度契合,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合作关系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拿大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很少。英国和美国先后控制着加拿大的经济,影响了加拿大同拉美国家关系的发展。二次大战期间,加拿大为盟国提供了大量原料、食品和工业品,从而促进了加拿大经济的迅速发展。1939—1943年期间,加拿大的钢产量增长120%,农业增长60%。1945年工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加拿大跨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战后,加拿大经济继续增长。1971年人均收入达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