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顾振楠 《理论前沿》2002,1(24):41-42
“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既是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衡量社会进步的武器,更是我们今天正确分析经济结构、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指针,这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走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鉴定结论的认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诉讼中鉴定人的科学认识与事实认定者对鉴定结论的认证存在认知的逻辑悖论,并在客观上影响了鉴定结论的正确采信.西方解决该悖论的程序策略尽管具有参考价值,但缺乏对鉴定结论科学认识逻辑一致性的分析.弥补认知逻辑悖论所致的缺陷,需要对科学认识逻辑的一致性与鉴定结论程序性审查进行双重分析,从而有效地实现鉴定结论认证,充分发挥鉴定结论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乙肝歧视”案违宪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些学者就"乙肝歧视"案件提出其危害性在于侵害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政治权、劳动权及隐私权.文章反驳了这些观点,并指出"乙肝歧视"侵害的是公民的平等权,且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具有客观性 ,科学认识它的社会属性并加以正确引导 ,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全"及其相关概念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安全是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其中既包括外在威胁的消解,也包括内在无序的消解."安全"概念既与"安全工作"、"安全活动"、"安全度"等表达客观存在的概念有严格的区别,更不同于"安全感"、"安全判断"等表达主观意识的概念.科学认识"安全"概念是研究国家安全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须基于对社会矛盾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典型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的正确把握至关重要。既要看到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更要正视其为推动政府发展产生的正面效应,辩证认识群体性事件,对正确解决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康德到马克思都面临着对市民社会进行哲学解构的难题,他们各自遵循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市民社会的本质、结构、利益关系、发展趋向等等在抽象的思维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只有马克思才真正科学把握了市民社会的唯物主义性质和利益本质,发现了无产阶级是推动市民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力量,通过创建新的政治经济学最终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内在运动规律,达到了对市民社会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HBV感染引起的具有慢性肝炎组织学改变特征的病理过程.这一病理过程或病理阶段处在急性肝炎之后和肝硬化之前,是病程超过6个月而持续存在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我国慢性肝乙肝的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10%,男性多于女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报道很多,今就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形形色色的文化观念、社会思潮和思想意识不断涌现,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探索创新非主流意识形态管理机制是有效管控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提和关键,对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为邦本"是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封建明君虽认识到水可载舟覆舟,但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人民的作用;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虽认识到要让四万万人做皇帝,提出"三民主义",但对人民仍缺乏真正的认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并领导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权即政府权力,是维护社会治安之必须,维护和谐社会之必须。无公权则无法协调社会秩序。但是公权与私权之间具有不平等性,享有对公民个人的支配权,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公民相对于公权本来就为弱势群体,公民个人无法与之相抗衡,往往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极易受到侵害。如果公权被滥用,将对国家、集体和公民利益造成超乎任何犯罪的损失。因此,要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以防止其滥用和越权行使以保障基本人权,防止权力异化损害人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够更好地打击制服罪犯和控制犯罪,达到减少或避免民警在执法战斗中的伤亡,公安工作应力求时时、事事、处处掌握主动权,因此,充分理解和运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应在公安领导层面,在社会治安管理、在公安抓捕工作以及预审工作中正确应用这一谋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化,是我国预防犯罪、维护治安稳定、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不断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适应日益动态化、复杂化的严峻社会治安形势的迫切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用科学的发展观构建行之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两个实有"全覆盖管理的实效是关系世博安保工作成败、以面保点战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上海公安机关应当分析当前推进"两个实有"全覆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措施,为世博会的顺利举行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剩女"问题作为一个现实的新型社会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要解决"剩女"问题,第一,应摒弃传统婚恋观,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第二,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通力合作,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婚恋平台;第三,"剩女"们应不断解放思想,放宽择偶眼界,降低择偶的物质和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要牢固确立“四个意识”即“证据意识、侦查意识、诉讼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基层,贴近实战.贴近需要”,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公安实战,面对现场勘查,面向社会实践”的具备现场勘查技能和专门知识的专业学科人才,从而打造出学院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以更好地为侦查破案和起诉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为贵州公安司法实战输送和培训合格的刑事技术专业人才,对贵州公安司法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将学校建设成为贵州公安司法干警的培训基地,培养21世纪新型警官的摇篮,贵州公安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资料中心。”  相似文献   

17.
抢劫罪八种加重处罚情节中,“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点。从立法本意出发,分析“公共交通工具”的含义,可见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将小型出租汽车和单位内部班车排除在“公共交通工具”之外的合理性。同时未经合法程序审批而实际从事公共旅客运输的机动车,也应视为“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实际上包含两种情形,其认定应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商业银行业务的高负债性和社会性,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成为必需,同时良好声誉对银行的巨大价值又使其具有信息披露的自发动因.我国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立法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远不完善,而且实践中也是漏洞多出.在制度上推动自愿性信息披露、完善其要素规定并加强法律责任是完善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力改善民生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执政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民生问题在当前依然存在,其根源主要在于政府公共服务政策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相关制度的短缺,以及政府相关人员发展观念的片面化和民生意识的缺乏。当前要改善民生,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完善相关体制,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政府投入,促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探索、比较分析和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