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关注民生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为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立场;始终贴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艺兵 《唯实》2009,(10):7-9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民生理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结出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3.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和谐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党历来重视民生问题,建国以来我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致力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民生。这是党的宗旨使然,也是党执政的使命和目标。但改善民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而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重大转折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改革开放,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不仅是党的宗旨的价值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8,(9):9-9
实施民生工程不是应景之作,不是一年两年的阶段性工程,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着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民生工程实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为改善民生,必须加快社会建设。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最近问世的林祖华博士的《造福民生: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经验》(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9月版,以下简称《造福民生》),填补了国内学术领域对民生问题的研究空白,成为研究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开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0月18日,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贵州省经济学会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团长、贵州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龚晓宽主持会议,省内近30名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到会并作了发言,省委讲师团全体中层干部和副高以上教师参加了座谈会。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刊登如下,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9.
柳青 《新长征》2010,(1):11-13
我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欠账以及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影响,全省各地存在着大量棚户区。据不完全统计,全省9个市州和41个县(市)有棚户区(危旧房)530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里的老百姓居住条件十分困难,应该说,改革开放的成果在这部分群众的住房当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来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11,(2):12-12
一个民族有"希望",才能不断进步;一个政党有"希望",才能夺取政权并长期执政;一个国家有"希望",才能长治久安。当我们准备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深切地感受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大有希望",党领导的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有希望"。这个希望来自哪里呢?归根结底,来自对民生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执政为民的根本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保善 《学习论坛》2008,24(4):17-19
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等.注意改善民生是有远见、负责任的政治家政治智慧的结晶.党的十七大展示了改善民生的新起点.改善民生要以民为先,须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一个新提法,也是一个新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观上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刘子健  彭建新 《广东党史》2001,(2):44-47,43
中国共产党的80年 ,走过了艰难曲折而光辉的历程。19世纪中叶的中国 ,饱受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同旧势力妥协 ,中国旧社会性质未能改变 ,依然处在极端贫穷落后的状态。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的新途径。十月革命的胜利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5月4日 ,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这场运动 ,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 ,认…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3,(9):23-23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也是老百姓的殷切期盼,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些年来,"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高频词",其内涵与外延不断得到延伸。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改革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一个新提法,也是一个新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观上的新境界,规划了发展的新的路线图,对中国未来的科学发展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10,(11):8-11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一五”期间,无论是经历经济的“寒冬”,还是直面灾难的冲击,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一项项沉甸甸的民生清单,一件件细微、具体的民生目标,生动地说明在党和政府眼里,民生之重。  相似文献   

17.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深入晋城市调研。在考察阳城县润城镇洎水新城时,袁纯清说:政府就是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大家没啥困难,说明我们办好了应该办的事情。党的十七大以来,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10,(20):6-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