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典型人物英雄化或先进化,是中共的一项重要政治性群众动员工作。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劳动英模运动,创造和发现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劳动英模群体。劳动英模即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的简称,劳动英雄主要指生产好  相似文献   

2.
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制定和执行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是这次事变获得和平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方针的制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事变突起,中共曾一度主张“审蒋”、“除蒋”,使党早前制定的“逼蒋抗日”方针出现了反复和动摇。经过对客观形势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中共认识到只有和平解决这次事变,才能有利于结束全国内战,实现全民抗战。于是,中共提出了有条件释蒋的主张。共产国际12月16日的电报指示,无疑对中共确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38年2月,国际反侵略运动总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世界援华制日大会,中共领导人积极参与、陕甘宁边区各界热烈响应、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持续关注。中共对世界援华制日大会的态度,表明了中共坚持独立自主与全力争取国际援助相结合的策略方针,是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与抗日国际统一战线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4.
占善钦 《党史纵横》2013,(8):17-20,37
近十多年来,西安事变的研究出现了众多成果,在史实分析和方法运用上都有重大突破。因为史料的掌握、历史观的立场等原因,在中共与西安事变关系的研究中形成了不少热点和难点问题。梳理起来,主要为4个方面: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中共事先是否知晓;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的决策转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谁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谈判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蒋会面谈判有几次;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问题,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周恩来是否知晓并同意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去南京。  相似文献   

5.
刘乃新 《世纪桥》2000,(2):22-2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14年的残酷统治和压迫,然而,广大的东北人民从没有屈服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14年的艰苦抗争,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是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爱国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最前列,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接着9月22日,又作出了《关于日本…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开始后,锄奸反特工作对于中共根据地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而言。中共在复杂的政治生态基础上,整合原有多个机构,成立了陕甘宁边区保安处,专门负责锄奸反特工作。受人员有限、任务繁重、地形复杂、信息滞后等因素制约,中共转而从实际出发,发挥其组织优势和宣传特长,探索出以保安处为基础、官僚体系内的锄奸网络,结合广泛而深入的政治动员,掀起了边区锄奸反特运动,形成了"全民防奸"的治安体系。中共在运动中一方面实现了对边区社会的有效控制,构建起新型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完成了边区公安政权的组织架构,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权保卫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06,(12):17-21,2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有关中共与西安事变的关系,史学界曾有许多猜测,其无法廓清的争论焦点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究竟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还是有过艰难曲折的思想准备过程?中共在事变发生之前是否  相似文献   

8.
1935年发生的华北事变,是一次重大事变。日本借口天津日租界发生汉奸卖国贼《国权报》社长胡恩溥、《振报》社长并兼任"满洲国中央通信社"记者自逾桓被杀事件和所谓热河义勇军孙永勤进入遵化"非战区"、得到遵化县长接济的事件,强迫国民党政府从华北撤走有关机关、人员和军队。这引起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中共认为,在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妄图吞并中国的形势下,华北事变的发生是必然的。尽管国民党政府封锁了中日交涉情况,但是中共清楚地发现了日本的步步紧逼。1935年7月6日《何梅协定》出笼后,中共中央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中获悉了实质内容。中共认识到,在日本加快侵华步伐的形势下,华北事变必然发生,《何梅协定》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基于这一形势,中共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号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伟大的中国民族革命战争"反抗日本的侵略。  相似文献   

9.
薛立永 《党史纵横》2009,(10):46-47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杨靖宇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曾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在狱中,杨靖宇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民党政府对中共采取从"编共"到"容共"再到"限共"的政策转变,两党矛盾逐渐积累。在国外因素的推波助澜之下,蒋介石对形势产生误判,最终发生了烈度很大的皖南事变。因国共合作的抗日基础犹存,在国际抗日局势的影响下,事变暂时平息。由此可以观察国共合作的困境,反思为推进政党合作,寻求共同国家利益、建立长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国际势力介入等化解政党冲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考□童志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共局部内战中遭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损失。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损失究竟有多少?长期以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以四本比较权威的党史专著和工具书为例,从中可见对这一问题的表述就大相径庭: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的民主代议机关经历了从苏维埃到议会,再到参议会,又到人民代表会的历史演进。它不仅是名称与形式上的变化,更是中共领导下的民主建设实质上的大转变。这一转变,是特定政治、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中共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理论的一贯性,以及努力追求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的艰辛历程。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民主实践,也为后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两广事变与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但大多忽视将两广事变与“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联系起来作历史考察。笔者认为,从两广事变发动之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十分关注,并将其作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契机,从支持事变发动到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中共完成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探讨两广事变与党的“逼蒋抗日”方针形成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段炼 《党的文献》2015,(4):74-81
1936年的红军作战新计划,核心是第二次东征山西,主要目的是以战求和,既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又促张学良、杨虎城及阎锡山联合红军抗日,最后实现"逼蒋抗日"。作战新计划先后两次即将启动,但因山城堡战役胜利和西安事变爆发暂停,最后放弃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阶段。放弃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尚在起步,红军东征抗战的政治环境尚未形成。作战新计划影响主要体现在:帮助中共和红军摆脱生死困境,推动西安事变爆发,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局面;最终明确中共和红军向东发展的战略方向;增强中共和红军独立自主意识和力量。它虽然军事上没有多少进展,但在政治上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张放 《党史文苑》2004,(5):25-27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面临如此重大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有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积极调停,使双方达成协议外,还因为有“兰州事变”的支持响应,增强了张、杨将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淡判地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兰州事变”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名年轻的军人,中共地下党员,他的名字叫解方。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8.
1936年的红军作战新计划,核心是第二次东征山西,主要目的是以战求和,既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又促张学良、杨虎城及阎锡山联合红军抗日,最后实现"逼蒋抗日"。作战新计划先后两次即将启动,但因山城堡战役胜利和西安事变爆发暂停,最后放弃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阶段。放弃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尚在起步,红军东征抗战的政治环境尚未形成。作战新计划影响主要体现在:帮助中共和红军摆脱生死困境,推动西安事变爆发,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局面;最终明确中共和红军向东发展的战略方向;增强中共和红军独立自主意识和力量。它虽然军事上没有多少进展,但在政治上实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7日是皖南事变英烈殉难60周年的日子.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月11日,在皖南事变发生地泾县隆重举行了皖南事变烈士殉难60周年纪念大会.会议由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泾县县委、泾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20.
工作方式与工作作风,既是一个领导者工作面貌的具体表现,也是其精神面貌的客观标识。陕甘宁边区县长,以其平民化的形象、民主化的作风和实地化的领导,展示着他们亲民之仆的工作形象和勤于治事的工作作风。长期的革命斗争与乡村生活,造就的吃苦耐劳的工作方式和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不仅在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大舞台上留下了他们深深地印迹,而且也成为中共在战争年代的一个时代标杆和革命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